體育電影將成下一個風口?中國影人努力填補空白

你應該看這篇文章,是因為:

“體育+”電影似乎成為新的行業風口。

五月,文體不分家的體育圈傳來兩則“娛樂新聞”,乒乓球女王鄧亞萍進軍影視圈,拍攝一部以她個人傳奇故事為原型的傳記型網劇;另一則新聞是,花樣滑冰世界冠軍佟健將推出常駐花滑劇目,將花滑演出打造成電影效果。五月,足球題材國產體育電影《破門》也在院線上映,而在六月,講述傳奇美國花樣滑冰選手託尼亞的傳記電影《我,花樣女王》也將登陸大熒幕。

有一種聲音是,“體育+”電影似乎成為新的行業風口。過去五年,體育電影在國內一直遇冷,但隨著《摔跤吧,爸爸》的大熱,一大波電影人開始將目光瞄準好的國內體育電影上。看看如今正在拍攝中的體育電影:講述亞洲第一個網球單打大滿貫冠軍李娜故事的《李娜》;此外還有講述新一代女排崛起故事的《中國女排》,以及CBA球星馬布裡的傳記電影《我是馬布裡》……國產體育電影逐漸開始形成一個類型,或者說,中國電影人正在努力填補中國體育電影的空白。

好萊塢,體育電影是得獎“殺器”

体育电影将成下一个风口?中国影人努力填补空白

《親愛的籃球》

過去幾十年,美國體育電影不乏經典大片,不少體育電影還成為了系列IP,比如捧紅史泰龍的“洛奇”系列,從1977年一直拍攝了6部,而30年以後“洛奇”還拍了外傳《奎迪》,這部電影裡“洛奇”變成了配角,老年版“洛奇”的扮演者依舊是史泰龍,他還憑藉這部電影入圍了最佳男配。過去的90屆奧斯卡中,有36部體育題材的電影入圍奧斯卡,其中有19部獲得了獎項,有3部榮膺最佳影片,名副其實的“寵兒”。

此外,體育電影還捧紅了不少明星,比如在“漫威”系列電影中的新角色“黑豹”。電影中,“黑豹”那身讓人流口水的肌肉、矯健而不浮誇的身手,讓扮演者查德維克·博斯曼成為美國最火的影星,他還在2018年4月獲《時代週刊》2018年全球最具影響力人物榮譽。查德維克·博斯曼就是靠體育電影“起家”的,罕見的是,他的幾部電影都是體育類型——《特快達陣》、《42號傳奇》、《選秀日》。值得一提的是,《黑豹》的反派——“黑豹”的堂弟“殺人魔頭”埃裡克同樣也圈粉無數,身材更好、身手也更邪魅,是罕見的“惹人愛反派”,而扮演者邁克爾·B.喬丹也是從體育電影發家的,他就是“洛奇”外傳《奎迪》的男主“奎迪”。

亞洲,不少體育電影是“啟蒙者”

除了美國,在歐洲,體育電影也有不少現象級影片——《暴力街區》是第一部完整呈現“跑酷”運動的電影。在國內,不少年輕的跑酷選手正是通過這部電影才迷上了“跑酷”這項運動,可謂“啟蒙者”,而更多的人,也是通過這部電影聽說“跑酷”這個詞。

在亞洲,也有不少有啟蒙意義的體育電影,比如2001年的日本電影《水男孩》(又名《五個撲水的少年》),講述一群男孩子從游泳選手轉練花樣游泳的喜劇。這部笑中帶淚的影片感染和感動許多人,很多人通過這部電影知道,原來花樣游泳還可以有男運動員。而日本花遊歷史上的首位參加世錦賽、奧運會的男選手安部篤史,正是被這部電影改變了人生——作為游泳選手的他,讀大學時看了《水男孩》,他說自己在電影院觀看了整整10次,隨後開始練習花樣游泳。日本的不少體育動漫,成為伴隨一代人成長的經典,比如《足球小將》、《棒球英豪》、《灌籃高手》、《網球王子》,這些鼓舞和激勵了一代人的體育動畫也激勵不少人走上體育道路,比如,日本國家隊當家球星香川真司和本田圭佑,以及遠在南美阿根廷的阿圭羅,都是《足球小將》的粉絲。

体育电影将成下一个风口?中国影人努力填补空白

《水男孩》

《我人生中最精彩的瞬間》、《百元之戀》等等許多口碑經典體育電影,都是拿獎拿到手發軟的,但真正現象級的影片是印度電影《摔跤吧,爸爸》成為國內首部超10億的非好萊塢外國電影。講述印度女孩如何在父親的訓練下,克服各種壓力和困難,成為摔跤手的,這部電影感人又勵志,好劇本、好演員,講了一個普通的體育故事,讓這部電影走紅。同時,這部電影也成為激發中國體育電影風口的“點火器”。

國產體育片,費力不討好成最難突破口

《摔跤吧,爸爸》走紅前,有不少高口碑、高質量的國產體育電影,比如,《翻滾吧,阿信》、《破風》和《激戰》,以及包裹在體育電影外皮下的喜劇片《瘋狂的賽車》。

這些電影製作人拍後的一個感想是——費力不討好。相對於愛情、喜劇、古裝等電影,拍攝體育電影對專業性要求非常高。不僅是體育本身的專業動作,對拍攝的技術及設備的要求等,都遠遠高於拍攝一般的電影。此外,演員、安全措施、場地等,也是導致體育電影拍攝難的原因。更為重要的是,以往的國產體育電影有一個最致命的軟肋——不專業,很多影片漏洞百出,演員和拍攝團隊都不專業,要麼不懂、要麼沒有專業人士指導和顧問。比如,某國產游泳題材電視劇,演員業餘,沒有基本的游泳技術可言,而劇情可以說白痴,漏洞百出的影視劇確實難有口碑。

而在拍攝過程中,體育電影拍攝難度大、拍攝週期長,對演員要求極高。彭于晏在拍《翻滾吧,阿信》時,練了半年體操,每天早上八點起床和小朋友們一起訓練,每天12小時,一週六天。沒有體操基礎的他從倒立開始,學會了後空翻和跳馬,電影裡基本上沒有用替身。訓練時他還瘋狂減肥,只吃白水餐的他體脂率降到了6%。而在另一部體育電影《激戰》中他更是將體脂率降到了3%,達到專業健美運動員標準。在拍攝《激戰》過程中,他學會了巴西柔術、綜合格鬥、泰拳、鎖技等。而電影《破風》拍攝中,主創演員幾乎人人受傷,陳家樂還因摔車導致骨折住院。

体育电影将成下一个风口?中国影人努力填补空白

《翻滾吧,阿信》

難度大、拍攝週期長、危險係數高、演員付出高,如此吃力不討好的類型,和“短平快”的喜劇、愛情片相比,確實讓人不願意接盤。

新風口,體育人進軍影視劇市場

除去過去吃力不討好的這些因素,如今的國產體育片成長為“風口”,一大原因是,國內的體育消費逐漸起來了,更多的消費者願意為體育電影埋單。根據尼爾森發佈的《中國體育人群調查研究報告》來看,2016年國內參與體育活動人群明顯增加,體育產業總值突破兩萬億元,報告中顯示跑步、游泳、羽毛球是最受歡迎的運動,足球、籃球、游泳賽事收視率最高。體育人口基數不斷增加,加之國家政策鼓勵,全民參與體育的氛圍愈加濃郁。願意消費體育的人口增加,也就讓體育電影具備了爆款的可能,國產體育電影成為風口,一點都不意外。

更重要的一個轉變是,越來越多的專業人士進入到體育電影市場。比如,鄧亞萍以總策劃的身份擔綱網劇《我的朋友是冠軍》,從專業度來說,有她的指導肯定不會有專業上的漏洞,而以她的傳奇勵志故事為原型,本來就具備衝突性和勵志性。

陳可辛導演拍攝的《李娜》是以李娜自傳《獨自上場》為藍本,李娜團隊也一直密切關注,據她說,“導演找到了女主角,已經為此練了一年多網球。”相信有挑剔的娜姐在後面顧問,女主的網球水平不至於影響劇情。陳可辛導演還在籌劃拍攝《中國女排》,據說,里約奧運會奪冠後,網友關於“欠中國女排一部電影”的呼聲越來越大,以郎平為核心的年輕中國女排姑娘們成為主角。這部電影從籌劃階段就有專業體育人的身影,籌劃座談會就在國家體育總局召開。而參加討論座談有中國女排領隊賴亞文,還有聲音說,不少女排姑娘們願意出鏡,自己扮演自己。

有了專業體育人的加入,體育電影勢必會一掃“業餘”、“漏洞百出”的陳舊現象,在氛圍上更專業,在拍攝中少了許多困難。而這些體育人的傳奇經歷一直“都比電影更精彩”,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國產體育電影成為有口碑的經典。

正能量爆棚的體育電影

《拳王阿里》

《拳王阿里》是由邁克爾·曼執導,威爾·史密斯、傑米·福克斯等領銜主演的劇情片。影片講述了憑藉過人的智慧、力量和本能,不服輸的鬥志和不妥協的自尊,阿里成為拳王的故事。

《一球成名》

《一球成名》是由丹尼·加農執導,邁克·傑弗里斯、迪克·克萊蒙特、伊安·拉·弗雷奈斯編劇,庫諾·貝克、斯蒂芬·迪蘭、安娜·弗萊爾主演的體育勵志電影,該片講述了拉丁裔青年桑蒂亞哥憑藉足球天賦和不懈努力,在英超紐卡斯爾聯隊成長為超級球星的故事。

《馬拉松》

《馬拉松》是由鄭允哲執導,曹承佑、金美淑、李基榮主演的劇情片。影片講述了患有自閉症的主人公楚元,在母親慶淑和教練正旭的訓練下自我實現的故事。

《靈魂衝浪》

《靈魂衝浪》由肖恩·麥克納馬拉執導,安娜索菲亞·羅伯、丹尼斯·奎德、海倫·亨特、傑瑞米·桑普特聯合主演。該片講述了女孩瑟妮。漢密爾頓被虎鯊咬掉了一條胳膊之後,得到家人的支持重返衝浪賽場的故事。

《點球成金》

《點球成金》改編自邁克爾·劉易斯的《魔球:逆境中制勝的智慧》,由貝尼特·米勒執導,布拉德·皮特、喬納·希爾和菲利普·塞默·霍夫曼等聯袂出演。電影講述奧克蘭運動家棒球隊總經理比利·比恩的經營哲學,描寫了他如何以小博大、力抗其他薪資總額比他們多上數倍的大球隊的方法。

來自封面新聞

体育电影将成下一个风口?中国影人努力填补空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