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中精靈紅珊瑚

紅珊瑚以其紅豔的色彩,嬌嫩的質地,備受中國人的喜愛,同時紅珊瑚也被國際珠寶界認定為全球三大有機寶石。

有機寶石的概念是指本身是生物,或者與生物有關的寶石叫做有機寶石。

例如,我們比較熟知的琥珀、蜜蠟、他們其實是樹脂也就是樹的一部分,又或者是彩斑菊石,其實,原本是鸚鵡螺的化石經過數千萬年,甚至上億年的地底埋藏轉化形成的寶石,而全球被公認的三大有機寶石分別是:琥珀、珍珠、紅珊瑚。

紅珊瑚作為三大有機寶石當中的翹楚,一直按照產地和顏色進行劃分,今天就和大家簡單聊一聊紅珊瑚的產地與品質劃分。

寶石級紅珊瑚主要分佈在從愛爾蘭南部,經比其海灣至馬德拉群島、加那利群島和佛得耳群島,再沿地中海、紅海、毛里求斯、東南亞、澎湖列島到日本一帶的水域。19世紀80年代以前,珠寶級紅珊瑚主要產於地中海海域。臺灣是當代寶石級紅珊瑚最重要的產地,年捕獲量約2萬公斤,佔世界總產量的60%。臺灣珊瑚主要來自以下四個地區:釣魚島附近;臺灣與菲律賓之間的巴士海峽;澎湖至香港間的海域;關島、中途島等太平洋主導海域。日本寶石級紅珊瑚產地分佈於四國南側、小笠原諸島、九州島西側海域等處。

通常商家將珠寶級紅珊瑚分為,白珊瑚、粉珊瑚、孩兒面(angel skin)、MOMO、沙丁珊瑚、AKA。仔細觀察這些名稱,對比產地就會發現珊瑚的品種本身和品相是有關係的。MOMO、AKA源自日語的桃色,赤色。而孩兒面(ganel skin)與沙丁珊瑚(意大利,撒丁島珊瑚)源自西方國家,名稱歷史悠久。白珊瑚,粉珊瑚則單純描述只管顏色感受。由此看來,實際上的MOMO、AKA更可能指日本,臺灣開採的珊瑚品種;而孩兒面、沙丁則是傳統地中海,意大利開採的珊瑚品種。在此前提下分析下各個品種的差異。

AKA 指日本、臺灣開採的血赤珊瑚,而MOMO指日本、臺灣開採的珊瑚中顏色飽和度略低,不夠紅的品種,通常有白芯。沙丁珊瑚指地中海開採的紅-中度橙紅珊瑚,而孩兒面指地中海開採的紅珊瑚中顏色偏淺的粉色系品種。

AKA、MOMO的顏色與沙丁相比,在色調方面有一些微妙的差異,沙丁的色調偏向橙色,而AKA、MOMO更偏向紅色。MOMO的顏色飽和度通常比較低,比較紅的MOMO也會透露出略微的白感,通常還會伴有一個圓圓的白芯。

海中精靈紅珊瑚

阿卡(aka)紅珊瑚掛件1

海中精靈紅珊瑚

阿卡(aka)紅珊瑚掛件2

而顏色更淺的MOMO則會出現率為滯澀的橙紅色,不如沙丁的橙紅色來的靚麗。

最淺的MOMO有一種熟三文魚的橙粉色、肉粉色,而優質的孩兒面則是粉的比較正,略帶紫色色調。

海中精靈紅珊瑚

莫莫(momo)紅珊瑚1

海中精靈紅珊瑚

莫莫(momo)紅珊瑚2

海中精靈紅珊瑚

莫莫(momo)紅珊瑚3

而中途島、夏威夷開採的深水珊瑚則是相對更明顯特徵品種,屬於日本紅珊瑚。對比前面對於日本紅珊瑚的描述,深海紅珊瑚的光澤度更高一些,而顏色的紅白混雜的感覺與地中海,日本臺灣產的寶石級紅珊瑚有明顯的區別。深水珊瑚,也就是日本紅珊瑚的顏色通常不如瘦長紅珊瑚、紅珊瑚的顏色濃郁,嫌少出現濃豔的紅色,一般在橙紅色-粉白色之間。很多漂亮的紅珊瑚標本中枝椏細膩繁多,尖端白色的,都是深水珊瑚。一般只有長的比較大顆的深水珊瑚表面才會呈現均勻的紅色。很多時候表面紅色均勻的會被當做沙丁、MOMO、甚至AKA出售,只有紅白混雜的會被商家稱為夏威夷/中途島珊瑚,或者深水珊瑚。所以對深水珊瑚常常會有些印象上誤差。

當然,相比於這樣根據產地的分類,國內商家的用名就比較混亂。通常AKA指紅色飽和度極高的品種,也包含了紅的發黑的牛血紅、辣椒紅,不過AKA中最好的依然是紅色正的不帶黑色色偏的品種。

AKA在商業上一般包含了瘦長紅珊瑚、紅珊瑚、日本紅珊瑚中顏色飽和度最高、最紅的品種。

而MOMO、沙丁混用的比較厲害,泛指了各種顏色在中度飽和度以上,又不夠AKA顯示了一定色偏的品種。孩兒面則代指了所有瘦長紅珊瑚、紅珊瑚(C.rubrum)中的淺色品種。深水紅珊瑚因為其白芯的獨特形態,一般會被單獨劃分出來,深水紅珊瑚更少見達到濃郁紅色的品種,常常會被混入MOMO、孩兒面,或者就成為粉珊瑚。

海中精靈紅珊瑚

沙丁紅珊瑚1

海中精靈紅珊瑚

沙丁紅珊瑚2

日本的用名,一般會將AKA(赤珊瑚)按照產地分開附註,日本臺灣開採的瘦長紅珊瑚一般稱為“血赤”,地中海產地的紅珊瑚一般稱為“赤”。而MOMO則是日語中桃的音譯,瘦長紅珊瑚中除了血赤以外的稱為“桃珊瑚”,有時候國內一般稱為沙丁的橙紅色珊瑚也會歸為此類。而“ピンク珊瑚”即是粉珊瑚,孩兒面和深水珊瑚通常歸為這一類。

海中精靈紅珊瑚

白珊瑚1

海中精靈紅珊瑚

白珊瑚2

海中精靈紅珊瑚

白珊瑚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