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如何與老師有效溝通,做到這三點孩子想學不好都難

為此,不少老師都表示對這些問題很頭疼,這不是幾句話能睡清楚的啊。一般老師,要麼是簡單回覆一兩句,要麼是跟家長長談,要不就是不回覆。

家長如何與老師有效溝通,做到這三點孩子想學不好都難

其實,為了孩子的教育,家長們難免要和老師溝通,老師不害怕家長耽誤自己的時間,不怕家長對教育瞭解得不深,我們最怕的是:溝通無效。

溝通無效可以分成這幾種情況:

一、溝通之前,家長不會提問,老師無法給予針對性的解決方法。

二、溝通之中,家長無法理解老師的理念,雙方難以取得共識。

三、溝通之後,老師給出了明確的建議和指導,但是家長沒有付出切實有效的行動。

家長如何與老師有效溝通,做到這三點孩子想學不好都難

那麼,為了避免溝通無效,家長應該怎樣去溝通才能得到滿意的答案呢?

一,要學會怎樣提問題,才能達到滿意的好答案。

不少家長找老師瞭解孩子的情況,會說:

老師,我孩子表現怎麼樣啊?老師,我孩子還需要做哪方面的努力?

這樣的問題,老師一般只能回答:您孩子表現還可以,因為孩子的發展是動態的,不可能一下子就給定性了。

其實,家長需要的是老師更詳細、更有針對性地回答。那麼為什麼老師給不出更有針對性的回答呢?因為家長的提問就沒有針對性,就不夠具體,就不夠走心。

家長如何與老師有效溝通,做到這三點孩子想學不好都難

好的提問需要有明確的範圍,比如:

老師,我家孩子有什麼特點(比如活潑好動),我就擔心他在學校上課的時候,坐不住,影響聽講,不知道有沒有這種情況,孩子聽講怎麼樣?遵守紀律怎麼樣?

我孩子性格內向,他上課敢不敢發言?和同學們交流有沒有困難,能不能交到朋友?

這樣的問題,老師就能給出相對具體的回答啦。

這時候,如果家長得到的反饋不符合預期,就可以接著問老師:老師,您有經驗,看看我們家長應該怎麼引導孩子呢?就能得到有效的指導了。

家長在向老師提問之前,要多瞭解孩子,知道孩子喜歡什麼,對什麼感興趣,在學習上有什麼優勢和難點,這樣就能得到有意義的答案,同時,也能給孩子帶來真正的幫助。

二、對教育的理念,能不能把握住根本。

提問題,要清晰自己的目的是什麼,同時提出問題之後,要先自己查找,簡單的問題儘量自己解決。

家長如何與老師有效溝通,做到這三點孩子想學不好都難

家長有一個樸素的認知:多和老師溝通,總是好的,總能對我孩子有所幫助。實則不然,如果你漫無目的,只是在尋求一種心理安慰,那麼和老師溝通的再多,對孩子的幫助也不會大。

如果自行解決後,還沒有好的效果,再來問老師:老師,據我觀察,孩子最近有一個什麼問題,我覺得是什麼原因,於是就怎麼去幫助他,但是做了一段時間,不太見效,所以想向您請教,看還有沒有什麼好辦法。

第三,要方便他人回答。

像“我孩子的表現怎麼樣”這樣的問題,就屬於不方便老師回答的,而像“我孩子性格內向,不知道上課能不能大膽發言?”就屬於老師方便回答的(據實回答即可,每個孩子回答問題的情況,老師都有最基本的印象)。

看了這篇文章,家長們會向老師提問了嗎?只有你下足功夫,才能提出更好的問題,從而實現有效溝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