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動了誰的奶酪:《紙牌屋》看答題贏錢

誰動了誰的奶酪:《紙牌屋》看答題贏錢​​​我這人有個不為人知的癖好:不看新出的書,不看剛上映的電影。歷史經驗告訴我們,新鮮的並不一定是最好的,尤其是‘文藝作品’這種東西。

而經受過歷史考驗,經受過每一個挑剔的讀者或觀眾層層篩選過,卻仍能散發耀眼光芒的,則大都值得一讀或一看。

“我從不看100年內出版出的書。”忘記這句話是誰說的,雖然有失偏頗並且很是偏激,卻仍有一定道理。

這不,繼前一段時間刷完《黑鏡》後,目前我正在刷《紙牌屋》,已看到第三季。

誰動了誰的奶酪:《紙牌屋》看答題贏錢​年前那段時間,舉國上下,最火爆的莫過於網絡上出現的直播答題贏錢節目了。大街小巷都在參與和討論,就連像我這樣身處祖國一隅的邊陲小鎮,身邊人都紛紛開始抱著手機答題,可稱為全民皆動。

又能漲知識,又能消磨時間,又能賺點小錢,何樂而不為?

而獎金越來越高,網絡巨頭紛紛加入,明星達人助陣吆喝,單人通關獨攬百萬鉅獎……等等消息更是把答題贏錢這個IP推向高潮。

直到除夕那天,一紙整改令將所有網絡答題節目消滅殆盡。

誰動了誰的奶酪:《紙牌屋》看答題贏錢​從內文和表面來看,似乎也沒什麼不妥,領導者各類規章制度的出臺,並不能夠意味著更多,何況是針對網絡,我們早已習慣。

但是對我本人而言,在看了觸目驚心的《紙牌屋》之後,我相信,這一紙限令,絕不僅僅只有‘一張紙’那麼簡單。

現在我知道了,任何一個意見,都一定是各方利益的拼死博弈,而每一個人,每一個機構,每一個階層,每一個群體,每一個平臺,所提出的每一個方案,都一定是為了遵循為自己的利益服務這一基本宗旨。

我等小屁民哪裡能瞭解那麼多,只能想象一下那平靜的海面下,有多少黑暗而激烈的漩渦,然後發發牢騷而已。

是不能夠多說的。

誰動了誰的奶酪:《紙牌屋》看答題贏錢​《紙牌屋》深刻揭露了美帝資本階級瘋狂的吸血鬼嘴臉,抨擊了那些不顧道德只為個人利益的政治人物。一路看來,相當震撼和驚心動魄。

推薦好沒看過的去看一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