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師提醒:2018年高考題型猜想及應對策略

名師提醒:2018年高考題型猜想及應對策略

名師提醒:2018年高考題型猜想及應對策略

2018年高考題型猜想以及應對策略

江西宜春中學 劉京平

劉京平

名師提醒:2018年高考題型猜想及應對策略

供職於江西省優秀省級重點中學——宜春中學,是語文高級教師,宜春市高中語文學科帶頭人,江西省師德先進個人,南昌大學教育大數據研究中心專家庫成員,浙江師範大學教師培訓專家庫成員,江西省教研室培訓專家庫成員,全國知名作文研究專家。

名師提醒:2018年高考題型猜想及應對策略

今年高考作文試題,可能會以考察考生的精神發育和思想成長為重點,圍繞考生如何看人生、如何看社會、如何看國家三個維度來命制試題。

比如個人層面要能回答:如何完善自身,如何謀取成功,如何追求幸福,如何待人接物,如何適應社會,如何有益家國;

社會層面要能回答:如何認識社會,如何評估社會,如何發展社會,如何完善社會,何為理想社會;

國家層面要能回答:如何愛我中華,中國崛起體現在哪,中國夢的內涵是啥,如何對接十九大,如何實現中國夢,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以上三維問題的答案關鍵詞,就是高考作文的話題。

名師提醒:2018年高考題型猜想及應對策略

作文題型及應對策略

選擇式題型

所謂選擇式任務,就是要求考生在N個選項中,按要求選出一個“更”好的。

✍立意思路

明確選什麼,並闡述理由。選項沒有對錯之分,但理由一定要充分。最常見的闡述是,以己之長,攻人之短。也就是結合材料,在比較、權衡的基礎上,千方百計挖掘自己選項的優勢,放大其它選項的劣勢。

✍擬題格式參考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為募集善款救助貧困同學,學校團委擬於近期組織校園義賣活動。我們班上賣什麼呢?有人提議,賣好玩的小兔子;有人提議,賣好看的多肉植物;有人提議,賣好吃的麥當勞。班委難以取捨,決定為此召開主題班會,聽聽大家的意見。

這三個方案中,你認為哪一個更好?請撰寫一份班會發言稿,體現你的思考、權衡與選擇。

是非式題型

所謂是非式任務,就是讓考生結合材料,用能與否、成與敗、好與壞、美與不美、該與不該、可與不可來回答指定問題並闡述理由。

✍立意思路

這類任務只有三種答案:要麼肯定,要麼否定,要麼辯證看;舍此以外,都是離題。

✍擬題格式參考

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增廣賢文》說:“交友須勝己,似我不如無。”但也有人不以為然。

你認為交友“須勝己”嗎?請據此寫一篇文章,闡明你的態度,體現你的思考。

名師提醒:2018年高考題型猜想及應對策略

評論式題型

所謂評論式任務,就是讓考生結合材料,對指定人和事發表評論並闡述理由。

✍立意思路

對指定人和事發表評論,就是要深入挖掘指定人和事蘊含的真善美並予以弘揚,揭露指定人和事深藏的假惡醜予以鞭笞,洞悉指定人和事蘊含所體現的好經驗、好做法、並予以推廣。因為,橫看成嶺,側看成峰,所以,審題立意的角度,與是非式任務比較而言,要寬廣得多。

✍擬題格式參考

XX之我見;掀開XX的真面目;XX的三重隱喻

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你對劉老師送醫闖紅燈的行為,有何看法?請據此寫一篇文章。

詮釋式題型

所謂詮釋式任務,就是讓考生結合材料詮釋指定概念,並與容易混淆的臨近概念做辨析。

✍立意思路

提出概念;展示對該概念的N種常見理解;分析分歧產生的緣由;提出解決之道。

✍擬題格式參考

XX和XXX不是一回事;XX不是XXX;世上沒有XX,只有XXX;彼時XX,此時XXX;你的XX,我的XXX;

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魯班是中國歷史上最負盛名的能工巧匠。傳說,魯班曾經削竹木以為鵲,成而飛之,三日不下。魯班因此洋洋自得,自以為至巧。然而,魯班自認為的“至巧”,在墨子那裡卻沒有得到認可,反而被墨子批評為拙劣無用。

為人處世,到底何為“巧”?何為“拙”?請

從中任選一字,寫一篇文章,闡述你的看法,表明你的主張,體現你的思考。

名師提醒:2018年高考題型猜想及應對策略

有機關聯式題型

所謂有機關聯題,就是讓考生從對某一事物的相關的一堆關鍵字詞,或標籤,或代表人物中挑選兩三個,形成有機關聯,用以突出該事物的特點。

✍立意思路

總的原則是,同中求異,異中求同。可以先對候選關鍵詞進行因式分解,再提取有公因式的那兩三個。也可以先提取有共同點的兩三個,再放大它們的差別點。

✍擬題格式參考

XX之美在XXX;XX最突出的特點是XX;同為XX,風采各異;

請根據以下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週末去班主任家,發現班主任家的院子裡好豐富。養了鴿子,金魚,小狗;種了白菜,蘿蔔,月季;栽了梨樹,桃樹,桂花;還購置了啞鈴,羽毛球,籃球;石桌上還有紫砂壺,龍井茶,圍棋盤。

請從中選擇兩三種物品來呈現班主任的興趣,寫一篇文章向你的同學介紹。

要求選好物品,使之形成有機的聯繫;選好角度,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於800字。

基礎立意式題型

所謂基礎立意題,就是要求考生從關於某一事物(事情)的五六句名言、諺語、校訓等經典論述中,選擇兩三個作為基礎立意,併合理引用的作文考題。

✍立意思路

通過同中求異、異中求同的辦法,選擇兩三個能夠共同突出該事物(事情)某一特點或該事情某一規律的句子,作為基礎立意,或挖掘,或引申,展開論述。

✍擬題格式參考

XX之要在XXX;XX是XX的關鍵;XX、XX、XX:XX三部曲;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在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範的描述中,有以下六條要求:

教師要愛國守法;教師要愛崗敬業;教師要關愛學生;教師要教書育人;教師要為人師表;教師要終身學習。

請以其中兩三個條為基礎確定立意,寫一篇文章。要求自選角度,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於800字。

考前必讀範本一

人生因閱讀而氣象萬千

陳 凌

每到世界讀書日,這樣一張照片所定格下的歷史瞬間總會被人提起:1940年10月22日,英國遭受空襲,位於倫敦的荷蘭屋圖書館也難以倖免,幾乎被炸成廢墟,牆壁傾頹,磚石滿地,但有3名男子竟不顧敵機剛剛離去,又在尚未倒塌的書架前翻撿書籍。戰火的殘酷與讀書所展現的不屈意志,兩相對比,不僅給人以強烈的視覺衝擊,更給人以持久的感動。

或許,也會有人不解:戰火紛飛,還不忘閱讀,為的是什麼?“很多人被生活的艱難折磨得心靈枯萎,但有書香滋潤的靈魂不會。”不久前,在一家書店裡看到的一則讀者留言,或許可以作為解答。對於那3名男子而言,閱讀絕非是暫時忘記戰亂的“鎮定劑”,而是勇敢面對現實,讓精神再次振奮、讓意志戰勝淚水的方法和途徑。

閱讀何以有這樣的偉力?一位作家曾指出,閱讀實際上會給人以兩種收穫,一種是通過讀書,知道自己原來不知道的東西;另一種是通過讀書觸發反思,知道自己本來就有的東西,並激活它。前者是知識,後者是智慧。越是走在人生的“三岔口”,越是面臨困難和選擇之時,閱讀的力量就越能顯示出來。一個人的努力往往會讓自己有更多的選擇,知識讓我們理解每一項選擇的意義,而智慧還能進一步讓人知道,自己的選擇是符合內心的,從而堅定前行的意志。

人生如果遠離了閱讀,就等於一間房子沒有窗戶。曾國藩一生飽覽群書,文章筆力雄厚,就連梁啟超都稱讚他“可以入文苑傳”。然而,即便有如此深厚的功底,他依然認為自己有“三恥”,居第一位的,就是對天文和算學“毫無所知”。一物不知,便深以為恥,曾國藩們之所以會有如此的認識,就因為他們深刻地知道,讀書“能養人精神”。書籍並非是裝點門面的飾品,而是精神的營養品。不能與書籍獨處,只會讓人生之路走向狹隘,甚至禁錮心靈;浸潤書香,才能讓我們駛向無限廣闊的海洋,讓人生氣象萬千。

讀書或許並不必然導向外在的成功,但它必然指向內在的豐沛。這些年,兩季《中國詩詞大會》的冠軍,驚豔了無數人,一位是第二季的武亦姝,另一位是第三季的雷海為。令人動容的,並不僅僅是武亦姝2000多首詩詞記憶量的才情,也不全是雷海為以外賣小哥身份成功逆襲的不凡,更是因為他們身上散發的那種“閒看花開花落,漫隨雲捲雲舒”的從容淡定。這樣一份獨特的氣質,正源於閱讀的滋養。有句話說得好,“讀書多了,容顏自然改變,許多時候,自己可能以為許多看過的書籍都成過眼煙雲,不復記憶,其實它們仍是潛在的,在氣質裡、在談吐上、在胸襟的無涯,當然也可能顯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有人以為,讀書太多,容易脫離生活。其實不然,讀書並不是要逃離這個世界,而是要讓人擁有平視世界的眼睛,閱讀本身就是為了更好地生活。正如哲人所言,“一個人和書籍接觸得愈親密,他便愈加深刻地感到生活的統一,因為他的人格復化了,他不僅用他自己的眼睛觀察,而且運用著無數心靈的眼睛。”既塑造豐盈的內心,又給人以豐富的生活,這恐怕便是閱讀之於人生的獨特意義。


考前必讀範本二

弄清自己的“第一等事”

吳樵人

12歲那年,讀私塾的王陽明向老師提出了一個很不尋常的問題:“何為第一等事?”老師告訴他,第一等事無非就是科舉及第。王陽明不以為然。他覺得真正的第一等事,應當是“讀書學聖賢”。“成聖”成了他畢生的志向和自覺追求,最終也得到了認可。

什麼是“第一等事”?實際上就是人生的方向、目標。要想清楚、弄明白自己這一生真正最想要的東西是什麼,到底朝著一個什麼樣的目標去奮鬥。

葉向真在對父親的回憶中,介紹了葉劍英是如何選擇他自己的“第一等事”:拋棄榮華富貴而走向革命。她說,父親在黃埔軍校時就跟蔣介石結下了非常好的友誼。別人都不可以配劍和配槍進入蔣介石的臥室,只有他可以佩戴短劍和手槍進入蔣的臥室,後來還讓他做了2師師長兼著兩廣的鹽務管理官員。尤其後者是一個肥缺,半年100萬美金就有了。他當師長,行軍時不想騎馬就坐轎子,還有一個士兵前邊挑著丹麥進口的餅乾和煉奶,後頭擔著威士忌和白蘭地。很多人都看中這個位置,希望能夠有一天做到他這樣的位置。但是父親還是毅然決然地脫掉皮鞋穿起草鞋,冒著生命的危險,奔向了革命。

實際上,古往今來,在何為“第一等事”上,沒有一個統一和標準的答案。有的人看得近,有的人看得遠。有的人看得小,有的人看得大。雖然沒有對錯之分,但卻有高下之別。比如,王陽明看中的不是金榜題名而是成聖賢,葉帥選擇的不是大把撈錢吃香的喝辣的,而是帶領窮人鬧革命,看似不合時宜、難解其中味,其實卻是真正參透了何為“第一等事”。真正的“第一等事”,是一種更崇高的人生目標,超然於個人私利之上的精神追求。諸如孔子的“天下大同”,王陽明的“成聖”,戊戌六君子的“血薦軒轅”,革命年代無數共產黨人不惜犧牲生命來換取的“民族獨立、人民解放”。

曾有人感嘆:我現在車也有了,房也有了,人生還有什麼好奮鬥的啊。還有的人夢想的“第一等事”就是榮華富貴、升官發財、名利雙收。但錢有了,名出了,官當大了,卻內心空虛,活得並不幸福,甚至還抑鬱。這樣的“第一等事”因其境界太低、價值太小,對人生來說沒有多少意義,追求起來也難以快樂。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潤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線陽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顆糧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顆最小的螺絲釘,你是否永遠守在你生活的崗位上?”很多人回味《雷鋒日記》裡這段話,心中便亮起盞盞明燈,這也可說是對何為“第一等事”的最好回答。“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像無數優秀共產黨人那樣,拋棄小我,一心為國向民,這樣的“第一等事”方為真正的“天下第一等事”。

一位常年在戈壁大沙漠跑車的司機說,人最恐懼的時候,不是沒有錢的時候,不是沒有水的時候,不是沒有車的時候,而是沒有方向的時候。弄清自己的“第一等事”,有了方向,其實所有的困難都不是困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