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故經常挨雨淋,元芳,你怎麼看?

我有一位好友,他平生當中,經常遇見的一件事就是淋雨。雨大家都淋過是不是啊?實在是一件稀鬆平常的事,但是他就不同。怎麼個不同法呢?他是經常淋雨。是不是他有這種嗜好呢?一下雨就跑出去淋,哎,不是,就是很多時候,老天毫無預兆,自然他出門也不帶雨具,可是恰恰就是在他出門的時候,那是瓢潑大雨啊!無數次被淋成了落湯雞。記得,是無數次!


他的出行方式很特別,喜歡步行或騎自行車,環保、經濟,還鍛鍊身體,只不過經常在雨中鍛鍊。他納悶就納悶在他在外,雨很大,他好不容易騎著自行車或者走得很快,回到家了,雨停了,風住了。嘿!這老天專門兒跟他過不去?這種事情如果只發生過一次兩次,那純屬偶然,那就是發生三次五次,我們也可以理解為偶然中的不一般,但是,實際情況不是這樣的,對他來說,那次數就數不清了。

元芳,你怎麼看

其中必有因果在。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我們不妨探查一下,因為老宋也好奇,於是我們穿越時空的隧道,飄飄然進入了他的前生。這是一片一望無際的大海,事情就發生在波濤洶湧的海浪之下,我們曾經探訪過龍宮,聽過老宋講故事的很多師兄都不陌生,知道龍宮這地方是真有的,明白龜丞相也是有的,那自然蝦兵蟹將也是有的。在這個海底,有很多眾生,能進入龍宮的即使是蝦兵蟹將也必須是有修行的,普通的大蝦螃蟹算不了蝦兵蟹將,該龍宮也不是那麼容易進的對不對?之前曾與大家分享過。

既然是如此,那我們這位主人公的前生他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呢?很多師兄在想啊,他是不是龍王或者是不是龜丞相,因為龍王行雲布雨,所以說他走哪都頂雨呢?我猜想很多師兄都有這方面的猜測,之前老宋也有這個想法,不過真實的情況卻不是這樣,我們看到了這位師兄的前生,看他手裡拿著一個兵器,身形顯示的是龍蝦的模樣。

無故經常挨雨淋,元芳,你怎麼看?

那我們知道了,他是蝦兵,當然是有修行的,那蝦兵,他究竟結不結婚呢?肯定也要結婚,不能說人家當了戰士,就要獨身,沒有這一說,於是這位蝦兵啊,在某年某月的某一天歡歡喜喜的娶妻,進了門洞房之後那是夫妻恩愛,小日子也過得和和美美,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好,此處不表。

我們再來看這個蝦兵的性格,這位蝦兵,性格善良,用我們現在的話呢,就是說,比如老實,當然不能說“善良”與“老實”是等義詞,就是比較實在。經常憨憨的笑一笑,不與人爭辯,被他們的同事稱為“憨大哥”,自然也容易受到別人的欺負,不過他還比較心大,欺負就欺負吧,小的凌辱也就算了,但是架不住被人進一步的利用。

有一天,這位蝦兵是天降人禍,怎麼了呢?他的妻子被綁架了,當他聽到這個訊息時無異於晴天霹靂啊,心情煩悶的傻大哥四處尋找他的妻子,焦躁萬分,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東邊找了西邊轉,西邊找了南邊跑。沒有任何頭緒,正在心灰意冷之際,綁匪傳來消息說:“你的妻子在我這裡,如果想讓我放了你的妻子回去,必須幫我找到一塊玉。”

無故經常挨雨淋,元芳,你怎麼看?

話說此玉不那麼簡單啊,此乃寶玉,在哪呢?在龍宮,是龍王的摯愛,經常不離身的,想要偷,難度大得很,這位蝦兵那是對龍王忠心耿耿,一直以來從沒有犯上作亂,連這個心都沒有,他是盡心盡責。但是事出突然,妻子被人脅迫,出於無奈,經過幾日的思想鬥爭,終於決定先救妻子。一日夫妻百日恩,百日夫妻似海深。這位蝦兵就開始了他的盜寶之旅。

在這麼一天裡,在夜深人靜的時刻,按照正常的作息習慣,龍王在此刻已經熟睡。於是,他躡手躡腳地走到了龍王的寢宮,自然也看到了這塊寶玉,他心中又驚又喜,覺得對不住龍王,但是又要救妻,心中矛盾非常。於是,對著龍王跪身三拜,以感龍王知遇之恩,之後將手伸向了寶玉,有意無意皆是天意,這塊玉不該丟,或者說,這塊玉不該落入賊人之手,龍王驚醒。

那蝦兵自然被緝拿歸案,既然緝拿,自然躲不過一番審判,對不對?即使龍王也要證據確鑿才能行刑,此時這個蝦兵懊悔不已,但是又想一想妻子正在被綁票,如果如實招來,對方可能會撕票,再想一想,如果說出起因是妻子,可能妻子也難免受到懲罰,即使是妻子被放回來,也是如此,難免被人羞辱,難免揹負罪名。於是,他就想一不做,二不休,大丈夫一人將此事槓下,讓妻子好好的活在這個世間,於是就自盡在龍王面前。

無故經常挨雨淋,元芳,你怎麼看?

這是一個很悽慘的故事,我們看到這樣的情節也不免悽然淚下,這個蝦兵至今去了哪兒我們暫且不表,他今生是人,還是一名修行人,能查這件事情,都源於他今生所造的善業,也就是在昨日,他和孩子去放生,放生就放生吧,依然被淋了一場大雨,他和孩子匆匆跑回家,前腳剛進家門,雨便停了,也才有瞭如此的機緣幫他查此因果,既然是如此那又為啥又給他下雨呢?這件又有什麼緣由呢?原來,是因為這位蝦兵的前世忠於龍王,他的確是忠,對龍王是忠心不二,非常無奈,這是妻子被人脅迫,那是不得已之舉,所以龍王念其忠誠,故在今生下雨幫他了業障,這就是他為什麼出門經常遇到大雨,進門就風停雨住的緣由,好一個有情有義的龍王啊!

大千世界,有太多的故事是我們無法明知的,也有太多的故事是老宋無法講完的,但是這個故事卻讓老宋感觸多多。今生的一切果,今緣與前因,沒有前因則不會有後果。有如是果,則有如是因;有如是因,將有如是果。可以前推,也可以後推。你今生的喜怒哀樂、富貴貧賤,你一切的果報,全有前因,但我們知道這件事情的時候,當我們明白因果的時候,我們自然要學會去造善因而斷惡因。

無故經常挨雨淋,元芳,你怎麼看?

當你事事都懂得考慮因果的時候,可能你就成就了,眾生畏果,菩薩畏因。眾生只知道果報來了很苦,你看,天災來了,火災來了,地震來了,他害怕,卻不知道自己所造的因,為什麼會有火災、為什麼會有地震。而菩薩呢?還沒做這件事,就首先想到了果報,所以這件事不去做。但你事事都注意因的時候,你也就是菩薩呀!菩薩,無以因,讓因果的觀念,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無論大事還是小事,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好了,現在是北京時間十點二十八分,今天八群的故事就與大家分享到這裡,如果這個故事能對大家有所啟發,麻煩您多多轉發,法佈施功德無量!阿彌陀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