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基李振國:兩三年後 光伏上網電價會大範圍低於火電

說隆基賭對了單晶,或許是因為2012年上市以來,經過連續幾年單晶的爆發式增長,隆基股份市值在5年裡增加了近20倍,超過700億元。隆基也在幾年內躍升至全球光伏行業第一梯隊。目前,隆基已是全球最大的單晶硅片和單晶組件生產商。

李振國說隆基不是賭有他的理由:“我從蘭州大學物理系半導體材料專業畢業後,第一份工作就是生產單晶。在2006年之前,我幹單晶是因為只會幹單晶。2006年,在對光伏行業進行了徹底分析、研究之後,我們更堅定地要幹單晶,這是建立在理性判斷的基礎上來幹 。而且,我們是投入身家性命、全部資源要在光伏領域進行發展佈局。”

既然不是賭,是什麼信念指引著隆基人走到今天?未來又將走向何方?

對陽光的執念

採訪於中午開始,正午的陽光灑進李振國寬敞的辦公室,也照在他花白的頭髮上,今年50歲的他稱自己“幹了一輩子單晶”。

講起利用陽光的事業,李振國更像是一名佈道者,語速明顯加快、眼中放著希望的光。與佈道者讓人相信神力不同的是,他想讓更多人相信人類可以利用太陽的能量解決能源短缺、環境汙染、世界和平等多個全球性問題。“每年到達地球表面的太陽能相當於130萬億噸標煤,利用率達到萬分之一點五即可滿足人類全部能源需求。將全球沙漠面積的5%用於太陽能發電,即可滿足全球電力需求。陽光普照大地,分佈均衡,不受地質條件和政治軍事因素制約,可永久免費利用。”

如果用掘井比喻工作,“老守一井,力求及泉,而用之不竭乎”。一談到光伏的前景,李振國言辭中體現著這樣的執著勁兒。他也有一個執念:“光伏+儲能”一定是人類能源的終極解決方案。

或許是學理工科出身的緣故,他更喜歡用數字來說明光伏的發展:“過去十幾年間光伏發展十分迅速,技術進步促使成本降低,10年前單晶硅片賣100塊錢一片,今天的價格呢,4元4角5分,不到10年前的5%,可見這個行業的價格下降幅度有多大。”

談及光伏與傳統能源的競爭力,李振國舉例說:“通過十幾年的快速發展,光伏的競爭力已經明顯加強。青海有個光伏‘領跑者’基地的上網電價已經低於火電的上網電價,青海當地的火電脫硫脫硝電價是三角二分,但是出現了三角一分的光伏電價。”所以,他預測,未來的兩三年之內,光伏本身,就會成為人類最經濟的電力能源。在我國,兩三年後,

“儲能成本降低得也很快,現在大概是10年前的1/3,再過10年,儲能的成本很可能低於今天的1/3。”李振國預言,10年之內,光伏和儲能的結合,將成為人類最經濟的能源形態。

律己與服人

要實現美好的願景一定要有實力的團隊。身為隆基創始人和大股東,李振國打下了隆基的基石,而同他一起築起隆基事業的還有鍾寶申、李文學、李春安等在蘭大讀書時的同門們。

採訪中,聊到如何化解合夥人之間分歧的話題。李振國趁機介紹起了隆基公司文化的重要元素——平等。“隆基有一種深入到骨子裡的理念,那就是平等,公司總經理和保潔員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沒有誰高人一等。”

“即便如此,分歧肯定是有呀,同一個人前一天晚上和早上起來的想法都可能不一樣呢,分歧面前,非原則性的就做些讓步,原則性的問題,很少能不達成共識的。”李振國轉而強調,公司的高管團隊很團結。“畢竟大家都是學物理的,看待問題的本質上,可能就是對的,我們也有類似的生活年代背景,對於善惡的判斷也很相似,大家也都比較律己,至少沒出現過重大分歧。”

他還強調,隆基還特別禁止高級管理人員的直系親屬在公司任職,公私界限分明。

律己方能服人。“公司的資源不要用到自己身上,比如說我去讀書期間的差旅費、住宿費完全都是自己掏。”李振國所說的讀書是他讀的清華大學經管學院的企業家學者項目。“雖然我是大股東,但畢竟不是公司百分之百的所有者,私事兒上花公司一分錢,就意味著侵害了公司其他股東的利益。”

國際化與碾壓優勢

放眼未來,植根國內市場的隆基正在加速國際化進程。據介紹,2017年,隆基總共4.6吉瓦的組件出貨中,有10%左右賣到海外;今年隆基的目標是將25%到30%的組件賣到海外。“到2020年我們要把超過一半的組件賣到海外。”李振國說。

隆基的海外市場拓展雄心和其技術進步成正比。去年以來,隆基幾次刷新單晶PERC電池、組件光電轉換效率的世界紀錄。“今年我們還將把更高效的產品推向市場,光伏產業需要科技引領。”李振國信心滿滿地說。

技術創新離不開科研投入。日前,光伏諮詢機構PV-Tech出了一份報告,認為全球範圍內,隆基是去年光伏行業研發投入最大的公司,大概是11億人民幣。這個數字比美國兩家最大光伏公司First Solar 和SunPower的研發投入加在一起還多。

前不久,美國諮詢公司麥肯錫發佈的中美科技差距雷達圖顯示,在太陽能光伏領域,中國以碾壓優勢領先美國。“這其中,隆基也是主要貢獻者。”說到此處,李振國嘴角帶著笑意。

在推動技術進步、降低光伏成本的路上, 沒有人能夠一勞永逸。“我們不斷髮力,保持引領地位,但也時刻關注行業的技術進步,警惕超出認知範圍的黑科技可能會給企業發展帶來的衝擊。”李振國言語間流露出居安思危的意識。

這種安危意識也在行動中不斷體現出來。“今年在德國慕尼黑機場遇到兩個國航的飛行員,聊天中得知他們一年大概飛一千一二百個小時,算了下,我一年也有五六百個小時在飛機上。”李振國聊到他在機場偶遇飛行員的故事。

“辛苦麼?”

“在別人眼裡可能是辛苦,但在我眼裡,工作本身是很享受的事情。因為我們堅信太陽能一定是未來能源,光伏事業是光明事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