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宿遷市宿城區轄區內旅遊景點簡介

宿遷市宿城區是1996年伴隨地級宿遷市組建而設立的行政區域,是宿遷市主城區。北和東與宿豫區接壤,南與泗陽、泗洪縣毗鄰、西與徐州市睢寧縣相連,地處淮海經濟區中部,屬隴海經濟帶、沿海經濟帶、沿江經濟帶交叉輻射區。京杭大運河、古黃河穿越城區,境內有駱馬湖、洪澤湖。

截至2014年末,宿城區轄11個鄉鎮、4個街道、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和一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域總面積854平方公里,戶籍總人口71.85萬人。宿城區屬於暖溫帶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氣候溫和。

宿城區歷史悠久。周朝建鍾吾國,秦時置下相縣;公元550年,廢下相縣,其轄地歸宿預縣;公元762年改宿遷縣,至今3000年曆史。西楚霸王項羽、南宋民族英雄魏勝、明代抗倭名將劉江、晚清愛國將領楊泗洪、新中國炮兵奠基人朱瑞等英雄輩出,項王故里、道生鹼店、真如禪寺、宿北大戰紀念館等歷史遺存眾多。

清代乾隆皇帝六次下江南五次駐蹕宿遷,盛讚宿城是“第一江山春好處”。宿城區先後榮獲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全國人口和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區”、“省社會治安安全(縣)區”、“省和諧社區示範區”、“省雙擁模範城”等30餘項稱號。

宿城區的特產有乾隆貢酥、天崗湖銀魚、宿遷煎餅、乾隆老湯黃狗豬頭肉、車輪餅、水晶山楂糕等。

風景名勝

摺疊

古蹟

宿城歷史久遠,古蹟遺存甚多。境內有從春秋至明清時留下的4座古城遺址、多處秦漢以來的古墓葬群。歷史上地面古建築群星羅棋佈,但由於歷經戰亂水患,破壞嚴重,但仍存皇帝敕建、敕封的極樂律院、顯佑伯行宮、孔廟、灶君廟、道生鹼店、耶穌堂、關壩臺、通匯橋、通運橋、古下相縣城遺址(鄭樓)、三皇廟碑刻遺址、大王廟、鳳凰墩墓群、前大庵等。尤其是位於宿城區博物館內的"極樂律院"是華東大禪院之一,廟內建築仍完整,大雄寶殿、藏經樓、大方丈室、玉佛樓尚存,為人字梁全木結構,是研究古建築不可多得的實物資料。項王故里也得到修復重建,項王手植槐至今仍蒼勁挺拔。對真如禪寺(俗稱南大寺)進行了重建。境內還有清末抗日英雄楊公泗洪之墓、劉江墓遺址。近現代歷史紀念地有宿北大戰馬陵山革命烈士紀念塔,為紀念宿北大戰中犧牲的烈士而立,碑名為陳毅元帥所題,馬陵公園內建有宿北大戰紀念館。

摺疊

景點

宿城是宿遷市重點旅遊縣(區)之一,有不可多得的文化旅遊資源

江蘇省宿遷市宿城區轄區內旅遊景點簡介

霸王舉鼎

。 千年名剎真如禪寺向遊人開放,重見昔日風采。始建於清代乾隆年間敕封顯佑伯行宮,為門樓上面帶戲臺的建築。耶穌堂為青磚牆、紅瓦頂,多彩玻璃窗,是一座典型的近代西式宗教建築,在陽光的照耀下美麗壯觀。馬陵公園、宿遷市人民廣場、霸王舉鼎廣場,是城區主要風景名勝區。有京杭大運河城區風光帶、古黃河風光帶、馬陵河風光帶。

項王故里

項王故里為西楚霸王項羽出生地,建築古樸,宏偉莊重,院中古槐為項羽親手所植,古井、烏騅馬、馬槽、習武和栽植的名樹珍花。

極樂律院

位於城區的敕賜極樂律院(又稱極樂庵)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古時就有"上有五臺山、下有極樂庵"之美譽,現代存有大雄寶殿、藏經樓、大方丈室、玉佛樓。

嶂山森林公園

嶂山森林公園位於宿遷市北郊7公里處,西鄰駱馬湖,總面積1萬餘畝,林地約6000畝,有側柏、刺槐、黑松、麻櫟等70多個樹種。此處屬層巒翠迭的丘陵崗地,最高處,海拔73.4米(為市區之最)。境內峰巒起伏,溝壑縱橫。

駱馬湖

駱馬湖水域總面積達375平方公里,淡水資源十分豐富,駱馬湖水質常年達到國家二級標準。駱馬湖是江蘇省四大湖泊之一,地跨新沂、宿遷兩縣結合部,湖區北起堰頭村圩堤,南至揚河灘(宿遷市)閘口,直線長27公里餘:西連中運河,東臨馬陵山南蘼--嶂山嶺,平均寬13公里,總面積375平方公里。湖底高程18-21米,當蓄水位23.0米時(古黃河基地),平均水深3.32米,最深等深線東南部水深5.5米,庫容量為7.5億立方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