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條約》,道光皇帝不在乎割地賠款,卻激烈反對另一條!

對於近代喪權辱國的歷史,國人腦子裡會統一浮現幾組關鍵詞“鴉片戰爭、南京條約、割地賠款、喪權辱國”。可是,這些我們今天非常在乎的詞彙,在當時的道光皇帝和他的那群保守的官僚眼裡是不值得在乎的,真正在乎的卻是另一條“五口通商”。

《南京條約》,道光皇帝不在乎割地賠款,卻激烈反對另一條!

簽署南京條約

我們來看《南京條約》主要內容:

1.“大清大皇帝、大英國君主永存平和,所屬華英人民彼此友睦,各住他國者必受該國保佑身家全安。”

這一條至少在當時,英國人是誠心與中國和平共處的,只要能安穩經商就好。而且還公道經營,買賣自願。畢竟英國當時忙於歐洲爭霸、殖民印度、澳洲等地,沒有能力對中國進行殖民佔領。只要清朝能允許他們做做買賣就行,甚至於向中國輸出洋槍洋炮、幫助中國進行近代化,英國人也是樂意的。因為當時的英國是商人國家,主要就是為了賺取。

2.割讓“不值一提的香港島”

《南京條約》,道光皇帝不在乎割地賠款,卻激烈反對另一條!

道光皇帝和清政府對這一條是最不在乎的。香港島本身面積很小,只有不到100平方公里,只相當於一個鄉鎮的大小,由於長期的閉關鎖國,清政府對海域缺乏管理。香港島當時也就有少許漁民居住,而且由於長期的海盜肆虐和歐洲人在廣州沿海的海盜劫掠,清政府對香港島基本缺乏管理。加上在當時的“大皇帝”和許多大臣眼中,小小島礁,價值不值一提,就賞給英夷吧。

3.賠款2100萬銀元(墨西哥鷹洋)

在當皇帝眼中,2100萬銀元就當是打賞恩賜蠻夷了,雖然有些不捨,卻也不是真正在乎的。

4.激烈發對“五口通商”

五口通商,即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實行自由貿易。按理說,這一點是對中國最沒有傷害的。因為當時英國人在中國的實力和勢力都很有限,英國人主要想要的是自由交易免受干擾,並沒有能力強買強賣掠奪中國。而且通商還可以幫助清朝學習西方和獲得先進的武器。

但是,就是這看起來最沒有壞處的一條,偏偏是道光皇帝和那些士大夫官員們最最激烈反對的。其實原因也很簡單:自由通商必然帶來西方文化,動搖人民對清朝的認識;自由通商,人民必定睜眼看世界,不再那麼安心做清朝的奴才;自由通商必定會衝擊原來的地主自然經濟。正所謂“動搖國本”,在哪些上位掌權者嚴重,他們小集團的利益才是最重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