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求精的包鑲工藝,人們為何褒貶不一?

喜歡就點 · 四合院設計

匠 心

成花成樹非一日之功

精雕細作乃恆心所至

  蘇州是明式傢俱的主要產地。江南文明自古以來,就以精細的作風而著稱。從農耕時代的精耕細作,到蘇作傢俱的包鑲工藝,都體現了蘇州人民的工藝之精湛。清朝時,大部分木料被廣州所壟斷,蘇州工匠們惜料如金,“一件傢俱做完,地下只有一堆碎末,連個牙籤也找不出來”(張說木器)。便因此而發展出來了包鑲工藝。

  包鑲傢俱是用雜木料為骨架,在外面包裹上硬木的薄板皮。蘇州工匠們講究精益求精,將所有的接縫都隱藏與各個拐角處,其工藝之精湛,遠遠超越了木料本身所包涵的價值。包鑲工藝在藝術上獨樹一幟。

精益求精的包鑲工藝,人們為何褒貶不一?

  較早的包鑲傢俱,多出現於清初,為宮廷造辦。這些傢俱做工之精細,令人歎為觀止,絕非欺世盜名的偽劣之作。通過包鑲工藝製作出來的工藝,可以節約木料,還可以避免質密堅實的木料在溼潤環境下容易膨脹的缺點。通常來說,包鑲傢俱所使用的貼板厚度,在一公分左右。而民間仿製包鑲工藝,引申出了貼皮子工藝,貼板厚度在0.2至0.5公分。貼皮傢俱的價格會略低於包鑲傢俱,多見於清朝中期。

精益求精的包鑲工藝,人們為何褒貶不一?

  包鑲工藝和貼皮子工藝,都不是為了偽造而發明出來的工藝,有時候完全是蘇州工匠們為體現自己的工藝水平而精心製作。包鑲傢俱和貼皮傢俱,都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質輕而工妍的包鑲傢俱,是坦坦蕩蕩的工藝品。

精益求精的包鑲工藝,人們為何褒貶不一?

  但清朝之後,有一些黑心工匠,會故意在骨架木料中灌鐵或灌鉛,偽造成重料,再在外部裹上重料貼板。因此在清末之後,包鑲傢俱成為了眾矢之的,包鑲工藝也開始為人唾棄。其實,為了防止在傢俱腿部足端被人看出破綻,這些黑心工匠會在這些部位裹上銅製套腳。因此,帶銅套腳的名貴木製傢俱,多為包鑲傢俱或作偽傢俱。這樣的傢俱,才是真正需要警惕的偽劣之作。

精益求精的包鑲工藝,人們為何褒貶不一?

  包鑲工藝作為一種極其優秀的木工工藝,集中體現了蘇州工匠們的集體智慧,歷經數百年而不衰。從當我們面對包鑲工藝時,應當以公正的角度來看待這種工藝。這才是真正的傳承。

更多中式家裝,就在“四合院設計”

點擊以往文章回看,篇篇都是經典

衚衕裡的四合院觸摸古建築,讀取城市的記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