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日报」震后十年 瓦窑坡重生

十年前的5月12日,汶川大地震波及我市,距震中600公里外的太白县鹦鸽镇瓦窑坡村,38户房屋倒塌,成为宝鸡受灾最严重的村。

「宝鸡日报」震后十年 瓦窑坡重生

十年前的5月21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带着党和政府对受灾群众的关怀,风尘仆仆赶到瓦窑坡村四组,走进受灾户的帐篷,鼓励他们自力更生,重建家园。

「宝鸡日报」震后十年 瓦窑坡重生

十年后的5月12日,受灾群众在新村过着幸福生活。白墙红瓦的砖房成排,平坦的水泥街道连成网,枝繁叶茂的花椒树、山茱萸排成行,姹紫嫣红的月季与绿化树令村庄看上去生机勃勃。

十年来,瓦窑坡村群众不忘习近平同志的嘱托,艰苦奋斗,自力更生,靠勤劳的双手重建家园。全村73户贫困户中已有53户脱贫走上致富路。

十年来,太白县干部群众以习近平同志的嘱托为动力,大力实施移民搬迁、暖居工程,实施产业脱贫,全县5000多户万余群众乔迁新居,前两年,全县已有1539户5787人脱贫。今年,他们正向着贫困县摘帽的目标迈进。

“地震破坏了家园,但打不垮我们的意志”

「宝鸡日报」震后十年 瓦窑坡重生

「宝鸡日报」震后十年 瓦窑坡重生

四组原组长王双奎回忆说,地震导致他家的四间土房开裂,两间马坊倒塌,一头牛也埋在土里。当时他既要安置群众,又要忙大伙吃饭、购食材的事情。“当时看到这情景,不知道该咋办。但一想到有党和政府,心里踏实了很多,就给群众说,我们的村子一定能建好。”王双奎说。

六旬村民梁兴回忆说:“当年地震时,我刚从外地打工回家,房子倒了,没处住。事实证明,党和政府从来没有忘记我们。”时任鹦鸽镇镇长、现任县财政局局长任峰回忆说:“地震过后,我们就一直在村上统计灾情,给村民搭帐篷,送吃的。地震真正考验了我们干部。”

“习近平同志关怀鼓励,我们半年建起了新家园”

十年过去了,时光穿越灾难,也见证了重生。

正当群众想办法、议措施重建家园时,2008年5月21日上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翻山越岭,来到受灾现场,一下车径直走进村民梁兴、焦世存家搭建的帐篷,询问家里生活、粮食和经济状况;鼓励他们面对灾难不要怕,要有坚强的意志,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

「宝鸡日报」震后十年 瓦窑坡重生

习近平同志的亲切关怀,激发了受灾群众战胜困难重建家园的信心和勇气。灾后按照新农村建设要求,瓦窑坡村四组群众整体搬迁到了石头河西岸。县上聘请专业人员统一设计房子,每户享受国家补助3万元。2008年6月新房动工建设,同时县上拿出600多万元治理新村旁边的河堤。2009年1月24日,村民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房。省市领导前来慰问。

王双奎是当年习近平同志慰问的第一个村民。

提起现在的生活,王双奎乐呵呵地说:“你看我现在住的房子多好,这多亏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关怀,多亏了党和政府的关怀和帮助。现在,不爬山坡了,不走泥水路了,交通也方便了。

「宝鸡日报」震后十年 瓦窑坡重生

鹦鸽镇一名干部介绍,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关怀鼓励下,地震后十年,镇上累计投资2.3亿元,整合扶贫、危改、以工代赈等项目资金,建成瓦窑坡社区、柴胡山社区、五朝堎社区等13个移民搬迁点,搬迁安置群众2218户7993人,搬迁率达81%,彻底改变了群众的生存条件。依托山区的资源优势,发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能人大户的带动作用,发展壮大核桃、板栗等干鲜杂果种植业,柴胡、苍术、山茱萸等中药产业,农家乐等三产旅游业,去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799元,比十年前增长2.8倍。全镇建成中国最美乡村——柴胡山村,建成省市级美丽乡村5个,实现县级美丽乡村全覆盖,鹦鸽镇成为省级特色旅游示范镇。实现全镇义务教育零辍学,基本医疗全覆盖,民政救助无缝隙,社会保障全到位,贫困村由15个减至6个,贫困发生率由24.5%下降到3.1%。

县长张建科说:“习近平总书记的勉励,我们牢记在心,以乡村振兴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全县每年拿出2200万元用于美丽乡村建设和环境整治,整合各类产业发展资金,先后建成市县美丽乡村14个,5个村建成了美丽乡村示范村,全县贫困发生率由23.28%降至去年的8.8%。今年,全县要整体脱贫摘帽,这也是我们给总书记的最好汇报。

“地震锻炼意志,我们脱贫致富干劲大”

十年过去,家园矗立,山花更加灿烂。

「宝鸡日报」震后十年 瓦窑坡重生

梁兴的老伴廉冬艳骨折了,正坐在沙发上看电视里的秦腔节目。她说:“当年的地震,把我吓得半月都没缓过神来,不知道以后的生活怎样过。万万没想到,那么大的领导到我们山里来,对我们帮助太大了。这几年,我们一直把日子往好里过。虽然得了重病花了不少钱,但县上报销了不少,减轻了我的负担。”

坐在一旁的梁兴插话说:“十年来,习近平总书记的叮咛时时在我耳边响起。我要奋斗,把日子过好。我已经去云南丽江打工三年了,还要继续干下去,奋斗挣钱,早些过上小康日子。”

「宝鸡日报」震后十年 瓦窑坡重生

包俊丽2013年从学校毕业后参加工作,目前在太白县扶贫办工作。她说:“我要尽最大努力把本职工作干好,不辜负习爷爷的期望。”

昨天,我们学校组织地震逃生演练。”赵子龙说。“

“知道。”赵子龙肯定地回答。

5月12日,瓦窑坡村的自乐班在四组新村演出自编自演的节目,歌颂习近平同志的关怀,歌颂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宣传脱贫攻坚和十九大精神。

走进村民焦世存家,五室一厅的房子里,整齐摆放着沙发、液晶电视机、电脑等。老人乐呵呵地说:“现在吃喝不用愁,确实过上了幸福日子。住好房子并不是咱最终的目的,我们还要发展产业,继续艰苦奋斗。我家种了10亩核桃、2亩花椒、1亩山茱萸,这些都是摇钱树,把它们经管好了,兜兜里就有钱花。这都是总书记关怀带来的变化啊!”

「宝鸡日报」震后十年 瓦窑坡重生

家里摆设比焦世存家还要“洋气”的包奎老人笑着说:“这么大的房子,这么舒坦的环境,就我一个人享受。大儿子一家在西安搞物流配送,一年能有十几万元。二儿子在青峰峡景区打工,月工资3000多元;二儿媳在太白县城打工,月工资也将近3000元;孙子在西安一家汽车制造厂工作,月工资4000多元。去年夏天,二儿子在眉县买了一套商品房,今年春节又买了一辆小轿车。这还不算,地里还种着十几亩核桃和柴胡呢,这些山货卖了,一年还不收入个10万元?”老人激动地挥着双手说:“月月有高龄补贴和养老金,每年还有900元的老党员补贴。村卫生室就在跟前,有个头疼脑热,马上就能去看,看病还能报销。我现在这日子过得舒坦很。这要感谢党和政府,感谢总书记!

陈文革说:“地震发生后,村上尽快组织群众恢复生产,当年新栽核桃220亩,累计500亩,外出打工39人,农民人均纯收入2700元。现在,全村种植核桃、柴胡近2000亩,运输户有40户,青壮年劳力几乎都外出打工,打工者人均年纯收入至少在5万元以上。与十年前相比,村民住房、医疗、孩子上学、养老、家庭经济收入等,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地震锻炼了咱的意志,我们家家脱贫致富干劲大着哩!

绿树、花草装扮的美丽乡村,展现着无限生机。这个小山村,正奋进在脱贫攻坚奔小康的康庄大道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