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歷經滄桑並令人著迷的地方——敦煌

記得小的時候,每次上課都會覺得無聊,唯一有意思的大概就是隻有上語文課的時候,才能從課文中領略一下祖國的大好河山和那些遠處的風光。

還記得五年級有一篇課文叫《莫高窟》,這篇課文深深地吸引了我,課文裡面寫到了莫高窟有兩千多尊彩塑,有四萬五千多平方米宏偉瑰麗的壁畫,還有一個面積不大的洞窟——藏經洞,讓我不得不感嘆先人的智慧,也更加嚮往莫高窟。

一個歷經滄桑並令人著迷的地方——敦煌

莫高窟舉世聞名

在初中學歷史的時候,又大概瞭解到了絲綢之路,越來越覺得那是個神奇的地方。而那個地方更是有著一段故事。

陳海濤、陳琦,現在都供職於敦煌研究院。2006年,遠赴敦煌的他們28歲。作為從中央美術學院附中一路讀上來的科班學生,他們選擇離開繁華的都市,去到遠在西北的敦煌研究院,在那裡結婚生子,過起充實平靜的生活。最初吸引並促使這對年輕人做出這個重大人生決定的,是莫高窟第254窟南壁上的一鋪名為《薩埵太子捨身飼虎》的壁畫。

一個歷經滄桑並令人著迷的地方——敦煌

敦煌的壁畫有很多秘密等待探究

他們本來是一對戀人,在一次機會中一起參加了莫高窟的考察,也正是這次考察經歷在他們心中埋下了難忘的種子,他們下定決心心,再去敦煌,當他們再次去到敦煌的時候,他們開始靜靜地坐在洞窟中對著壁畫反覆揣摩,他們閱讀文獻原典,搜尋圖像資料,探究營建洞窟當時的歷史背景。這些領域雖然遠超出他們所掌握的繪畫專業範疇,但他們樂此不疲,逐步加深著對這座洞窟的理解。正是臨摹過程中發現的無數生動細節,進一步激活了兩位年輕藝術家與古代美學傳統的關聯,也使他們的感情更近一步。

敦煌,是位於甘肅省河西走廊最西端的城市,自漢代以來,一直是中原通西域交通要道的“咽喉之地”,是著名的絲綢之路上的重鎮。沿著絲綢之路,中國的絲綢及先進技術不斷向西傳播到中亞、西亞甚至歐洲,而來自西域的物產亦傳播至中原地區。

敦煌鳴沙山狂風起時,從山頂下滑沙礫隨人體下墜,沙山會發出巨大的響聲,平日輕風吹拂時,又似管絃絲竹,因而得名為鳴沙山。

一個歷經滄桑並令人著迷的地方——敦煌

隨處可見的巨大沙山

雅丹國家地質公園更是由風蝕地貌形成獨特的地貌,蔚為壯觀。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兩句詩中描寫的玉門關和陽關也是敦煌一大景色。

一個歷經滄桑並令人著迷的地方——敦煌

玉門關遺址

而我最喜歡的是那神奇的月牙泉,在沙漠中突現的綠洲,形狀似一彎月牙,自漢朝起即為“敦煌八景”之一,得名“月泉曉澈”。有“沙漠第一泉”之稱。

一個歷經滄桑並令人著迷的地方——敦煌

沙漠裡的月牙

你們也在嚮往這些美景麼,也想看一看餘秋雨筆下的莫高窟麼,也想走一遍課文中的絲綢之路麼,那就一起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