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外學子獻禮“文明石家莊”

石外學子獻禮“文明石家莊”

6月2日上午,石家莊外國語教育集團科技節"我愛石家莊"社會實踐活動課程成果展在校園內火熱開啟。七年級30個班級分區域展示了各班調查與研究的成果,非遺進校園、全民健身、不文明現象、停車難問題、居家養老、石家莊地鐵、中華老字號、創建文明城等主題皆成為孩子們關注的焦點,個個主題鮮明、貼近生活、倡導文明的社會實踐主題無不彰顯著學生們的活力和責任感。

石外學子獻禮“文明石家莊”

活動現場各種精心製作、圖文並茂的展板前都有身著校服的學生在認真地為來賓作講解,道路兩旁邊還有各種活動與表演,豐富多彩的宣傳形式無不體現了孩子們的用心。七年級(4)班——"非遺進校園"的展區裡,非遺傳承人的表演熱鬧非凡,引來了眾多家長和同學的駐足。該項目在班主任楊書慧老師的周密部署下,社會調查實踐活動取得可喜成果,更是得到國家、省級相關部門的關注和認可,其中"河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河北師範大學體育學院""國翠非物質文化遺產交流中心"專門回函稱讚!

石外學子獻禮“文明石家莊”

河北省群藝館館長、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任馬維斌在活動現場宣讀了稱讚回函:"社會調查通過五個階段20多個環節,對全市中小學約4000份學生問卷和70所學校問卷進行研究分析,歸納的中小學生喜歡的非遺種類、項目進校園的方式,以及學校對非遺進校園的意願和需求等級數據,為更好的開展非遺進校園提供了有力的數據支撐!調查報告提出的10種非遺進校園可提供的選擇方案,以及是各方面意見建議具有一定的借鑑價值,值得我們在今後工作中進一步研究採納。"

石外學子獻禮“文明石家莊”

留住文化之根,傳承非遺之魂。活動現場"河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河北師範大學體育學院""國翠非物質文化遺產交流中心"三方與石外教育集團小學就"非遺進校園"達成合作意向,這不僅代表著項目落地開花,更是該項目得到的最好回饋與肯定。活動中,同學向全市中小學生髮出倡議:走近非遺、熱愛非遺,做一個有傳統文化情懷的人;樹立主動保護燕趙非遺的自覺意識;增強保護和傳承非遺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踐行精湛技藝背後的"工匠精神"。

石外學子獻禮“文明石家莊”

掌握一項技能,實現一份傳承。國粹非遺館、國翠非物質文化遺產交流中心總經理張景帥在發佈會致辭中講到,七年級四班的社會實踐活動小組所做的"石家莊市中小學非遺進校園情況調查",歷時近半年的時間,通過4000份的學生問卷和70所學校問卷的分析,系統梳理了石家莊市中小學非遺進校園的開展情況,與國翠非物質文化遺產交流中心瞭解的情況非常一致,對孩子們所做的工作表示高度的認可與讚揚!同時他們調研報告中的一些意見和建議,也為相關單位的工作提供了許多可行性建議,為今後工作的開展具有很大幫助!希望孩子們能夠繼續秉承這份對非遺的熱忱,號召更多的學生、更多的學校、更多的人們參與到非遺的保護與傳承中來,為非遺發展助力,為文化復興而奮鬥!

石外學子獻禮“文明石家莊”

石外教育集團初中部主任鄭銀河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我愛石家莊' 社會實踐活動課程,是石外德育品牌課程,是石外德育研學旅行課程之一。本課程除了突出實踐性學習之外,突出研究性學習。班級通過開展頭腦風暴、班會研討、實地參觀、問卷訪談、分析與研究,力爭得出科學結論,並圍繞結論,加強宣傳,加強與政府和社會部門溝通,促進社會問題解決,'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貫穿於研學綜合實踐的整個過程,促進學生加強行為社會科學研究,黨的十九大報告高度重視社會治理問題,明確指出了我國社會治理方面存在的問題,石外集團通過此項課程讓學生開展社會行為科學研究,除了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使命感,還培養了學生的科學精神、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為培養創新人才打好基礎。"

石外學子獻禮“文明石家莊”

據瞭解,石外集團的"我愛石家莊"社會實踐實踐課程自2012年以來,每年在七年級開展,至今已走過了六年的歷程。在"我愛石家莊"的大主題下,以班級為單位,每個班級分別從石家莊的歷史古蹟、革命遺址、英雄人物、民俗文化等28個方向進行選題,然後按照一系列環節依次開展。通過此項課程讓學生更多地走出校園、走向社會、觀察社會、瞭解社會。課程實施幾年來,已經產生了強大的生命力和深遠的社會影響力,受到學生、家長們的熱烈歡迎和各級領導的高度評價。(圖/文 王東紅)

石外學子獻禮“文明石家莊”

石外學子獻禮“文明石家莊”

石外學子獻禮“文明石家莊”

石外學子獻禮“文明石家莊”

石外學子獻禮“文明石家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