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八,讀著《鄉關何處》

過了臘八就是年,春節又近了一步。還在外地為生活奔波,南方的天,一整天灰濛濛。出門前隨手拿起一本書,是野夫的《鄉關何處》,竟在從異鄉開往異鄉的高鐵中一口氣讀完了。

野夫講著身邊人或渺小或傳奇的人生,也講著“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的飄零。記得初次讀的時候,一篇篇如鯁在喉,讀的是時代裹挾的人生。這次再讀,讀的是平凡生命的堅持,還有人間的溫度。

野夫作品獨特之處不是文字的運用得法,而是有經歷,有說不出的感情和情緒,再用文字流淌出來。他的文字滿懷“義”,也滿帶“仇”。不敢妄自評論他的經歷和他的那個時代。柴靜曾經說過“沒有在深夜裡痛哭過的人不足以談人生”,說的大概是野夫這樣一種人生。前兩天重看完張藝謀的《歸來》,也是相當的感觸。一個階段的大事,放在整個人生來講,就不足以是大事了;一個個體的大事,放在整個時代的背景下,同樣不足以是大事了。

臘八,就像每一個傳統節日一樣,總讓人想家,想家鄉。春節將至,願外出打拼的人回到家人身邊,安好、祥和。

臘八,讀著《鄉關何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