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訊!中海油20億美元海外投資將迎來產出!

喜訊!中海油20億美元海外投資將迎來產出!

關注我們,即有機會獲得價值100元中石化加油卡

作者 | 子衿

.....................................................................................................

在非洲,這個國家似乎並沒有那麼的“非洲”,它雨量充沛,植物繁茂,河流縱橫,湖泊星羅棋佈,世界第二、非洲最大的淡水湖維多利亞湖42.8%在其境內。她還享有“高原水鄉”之稱,丘吉爾曾將其比喻為“非洲明珠”。她就是烏干達,而其首都坎帕拉更是被人們稱為“明珠中的明珠”。

然而,這顆明珠卻是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之一。不僅經濟基礎薄弱,經濟結構也尤其單一,農業是其吸納就業人數最多的行業。為了推動經濟發展,烏干達政府寄希望於深埋於該國地下、不見天日的石油資源,來擺脫“農耕時代”。就在2006年,英國圖洛石油公司(Tullow Oil PLC)在烏干達與剛果邊境接壤的Albertine Graben獲得首個商業石油發現,由此揭開了烏干達乃至整個東非地區油氣勘探開發的序幕。

根據EIA(美國能源署)2016年發佈的信息顯示,據《石油與天然氣雜誌》(OGJ)報道,2006年烏干達首次商業石油發現,成功將烏干達已探明的原油儲量從2010年的零提高到了2015年底的25億桶。而

烏干達政府估計Albertine Graben地區有65億桶石油資源。OGJ的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底,其已探明天然氣儲量估計為5000億立方英尺。

在烏干達政府“2020年商業化生產石油”的目標下,烏干達石油工業激發出了前所未有的發展熱情。雖然經歷了俄羅斯RT全球資源公司和韓國SK工程公司等企業的變卦,但隨著油價復甦,烏干達石油工業逐漸明朗,作為助力烏干達石油工業的三大國際石油公司之一,中海油在烏干達高達20億美元的投資有望在2021年迎來產出。

中海油烏干達項目有望2021年投產

喜訊!中海油20億美元海外投資將迎來產出!

日前,據彭博社報道,中海油將於2021年開始在Kingfisher油田的投產。中海油為Kingfisher油田的運營商,與道達爾(Total)和圖洛石油公司(Tullow Oil PLC)共同擁有這塊油田。

中海油烏干達有限公司的財務經理Likun Kuang表示,中海油可能會在2018年下半年做出最終投資決定(FID),並在此三年後將開始在Kingfisher生產石油。該油田是Albertine Graben地區幾大油田之一,已探明石油儲量6.35億桶

Likun Kuang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三年時間對於Kingfisher投產準備就緒來說,是合理的時間。按計劃,中海油將從該油田開採原油4萬桶/天,不僅為規劃中的一座產能達6萬桶/日的煉化廠提供原油,還將為一條自坦桑尼亞港口至坦桑尼亞東北部一港市坦噶(Tanga)的出口管道提供原油。

目前,中海油、道達爾和圖洛石油公司是活躍在烏干達的主要上游E&P公司,正在開發區塊1、區塊2和3A區塊。2017年1月,圖洛石油以9億美元的價格將其在這三個區塊中21.57%的股份出讓給道達爾。中海油行使了對這筆交易的優先購買權,並在相同條款下收購了圖洛石油向道達爾出售的一半股權。

中海油“押寶”之地,“油路”坦蕩蕩

喜訊!中海油20億美元海外投資將迎來產出!

將烏干達龐大的石油儲備商業化的漫長任務似乎正日趨明朗。在達成一系列協議之後,解鎖烏干達石油資源的進展終於開始加快,產能可觀的煉油廠以及確保烏干達石油進入國際市場所必須的管道等越來越近。

4月底,烏干達和坦桑尼亞表示,它們將在6月底之前簽署一項政府間協議,以加快建設價值35億美元的原油出口管道,該管道將從烏干達通往坦桑尼亞位於印度洋的港口城市坦噶。據烏干達能源部長Irene Muloni稱,這條長達1445米的輸油管道的最終投資決定(FID)預計將在2018年底作出,比最初計劃提前了大約6個月。

而就在上則消息幾天前,烏干達剛剛與以GE為首的財團簽署了一項價值35億美元的協議,該財團將在靠近烏干達新興石油工業中心艾伯特湖(Lake Albert)的荷伊馬(Hoima),建造並運營一座產能達6萬桶/天的煉油廠。

隨著煉油廠和輸油管道項目的進展,對於烏干達石油業發展的下一階段來說至關重要的是,這個東非國家希望加入石油生產國聯盟。而最近油價的回升使這一“加盟”更具吸引力。

中海油、道達爾和英國的圖洛石油公司正在推進烏干達石油生產項目,希望到2020年能夠在烏干達開採多達20萬桶/日的原油,並希望到2023年可以實現更高原油產量23萬桶/日,為Hoima煉油廠和加工中心提供原油。

如果一切按計劃進行,這一項目和一系列計劃中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可能會在未來十年內將烏干達提升到中等收入國家的行列。當然,眼下亟待解決的是,這個國家迫切需要石油出口收入,這不僅能夠為其財政提供長期強有力的支持,使得政府能夠履行其債務義務,同時還能減少其多年對借貸的依賴。

1

管道進展

喜訊!中海油20億美元海外投資將迎來產出!

由道達爾倡導的烏干達 - 坦桑尼亞原油出口管道項目正在向前發展。工程設計研究已經完成,有望在年底之前為該項目頒發施工合同。

2017年8月,烏干達總統約韋裡•穆塞韋尼(Yoweri Museveni)和坦桑尼亞總統約翰•馬古夫裡(John Magufuli)為東非原油管道的建設奠定了基礎。這將是世界上最長的電加熱原油管道,每天能運輸21.6萬桶原油

根據該項目的可行性研究,這條路線的運費上限為每桶12.2美元,這是將石油從Hoima運往坦噶,繼而運往國際市場最便宜的方式。坦噶路線所經之地基本為平坦的地形,對環境的挑戰最少,而且是通往海岸的最短路線。

2

煉油廠進展

煉油廠的框架協議涉及到該工廠的開發、設計、融資和運營。而Albertine Graben精煉廠聯盟(AGRC)整容強大,不容小覷,由GE旗下的貝克休斯(BHGE)、意大利石油巨頭埃尼(Eni)旗下的Saipem以及總部位於華盛頓的Yaatra Ventures和總部位於Nairobi的LionWorks組成。該煉油廠預計將通過公私合作模式進行融資,AGRC將獲得60%的股份,政府將獲得40%。

“我們期待執行階段,併為投資者提供世界級的設施,這對投資者來說是一個獨特的機會,該項目將為烏干達和東非地區的經濟發展帶來巨大而深遠的積極影響,” Yaatra Ventures總裁Rajakumari Jandhyala 在宣佈協議時表示。

建造煉油廠一直是政府提升烏干達在地區經濟版圖上地位的核心目標,讓煉油廠生產的包括煤油、汽油、柴油和重型燃料油等在內的產品,能夠銷往東非市場和肯尼亞市場。

3

“人和”

古人云,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烏干達政府認為,生產計劃的最後一項障礙將被克服。

關於圖洛石油出讓其在Bulissa油田的股份問題上,道達爾與中海油一度存在爭議。此外,對稅收和對石油開發戰略的不同意見也減緩了項目進展。

然而,根據Upstream報道,中海油和道達爾已經達成一致協議。烏干達能源部近日也表示,兩家公司已達成共識,在圖洛要出讓股份的Buliisa油田,道達爾和中海油同意保持同等股權。

今年4月份在帕拉(Kampala)舉行的石油和天然氣會議上,烏干達能源部長Muloni表示, “我們正在向前邁進,兩家公司已經同意共同合作,作為政府,我們對合作感到滿意。”

喜訊!中海油20億美元海外投資將迎來產出!

俗話說,“好飯不怕晚”,經過5年多的運作籌備,如今,天時、地利、人和似乎已經準備就緒,中海油20億美元的投資獲得產出指日可待了。就連來了又走了的俄羅斯企業,似乎也嗅到商機,希望參與烏干達石油項目。

據彭博社上週的報道,一家俄羅斯公司希望通過與阿拉伯聯合酋長國海灣合作委員會的當地部門合作,參與開發烏干達計劃中的原油出口管道。然而兩年前,俄羅斯RT全球資源公司在擊敗了韓國SK集團後,與烏干達的合作戛然而止,退出了烏干達石油開發項目。這次俄羅斯企業再次出發,還能夠在烏干達發展石油工業中分得一杯羹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