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股市:悲催的五月已經過去,六月是否更“青出於藍”?

在中國股市,散戶炒股幾大致命錯誤:

在股市中,有很多的投資者認為只要擁有了很多的股票基礎知識,積累一些實戰經驗,就能夠在股市中佔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其實不然,在股市中,如果你只有這些客觀性的知識以及經驗,是不能盈利的。更重要的是投資者主觀心理,這也是很多的投資者屢次失敗的原因。因此,今天我就向大家介紹一下炒股的幾大致命錯誤,以供大家學習和參考。

1.事後聰明偏見

在股市中,投資者必須有敏捷的反應能力,否則的話就會容易出現了事後聰明偏見的現象,這樣的現象在股市屢見不鮮。那麼,何為事後聰明偏見呢?一般來說,它是指人們往往傾向於利用事件發生之後的結果去理解事件發生的原因及過程,而它常常讓當事人在事發的時候手無足措,反應遲滯。但是,在這件事情過後,人們彷彿醒來的精靈一般,又開始有了很多的想法,而且顯得非常聰明。這種現象常常讓很多的投資者虧損巨大,事後又開始後悔不已。

2.過度敏感效應

在股市中,存在著這樣的一個現象,那就是過度敏感效應。往往這樣的投資者有著非常敏感的感知能力,它會從一些小的事情上體會到很多。一旦他們有所體會的話,那麼他們就會做出反應,或者是坐立不安,或者是驚慌失措。而這些事情在他人的眼中,卻並沒有如此的嚴重。那麼,什麼是過度敏感效應呢?一般來說,它是指人們在心理上傾向於高估與誇大剛剛發生的事件的影響因素,而低估影響整體系統的其他因素的作用,從而作出錯誤判斷,並對此作出過度的行為反應。一般來說,在股市中,反應靈敏是非常有利的,但是過分的敏感就會造成很多的負面效應。

3.信念固著現象

信念固著現象是指人們一旦對某項事物建立了某種信念,尤其是為它建立了一個理論支持體系,那麼就很難打破人們的這一看法,即使是相反的證據與信息出現時他們也往往視而不見。從心理學的角度看,人們越是極力想證明自己的理論與解釋是正確的,就越是對挑戰自己信念的信息封閉。

信念固著現象是股票投資中非常重要的心理現象,股票投資者往往傾向於預測股市的漲跌與股票價格的波動,各類證券分析機構也通過預測股價波動獲取收益。然而,人們往往會落入信念固著的思維陷阱,在滿倉時忽視下跌信號的出現,而在空倉時忽視上漲因素的累積。巴菲特看透了這一思維誤區,主張理解投資與投機差異,認為應理性投資而不應非理性投機。應當說,這就是巴菲特法則的思想精髓--價值投資。

4.過度自信傾向

過度自信傾向是指人們在對過去知識進行判斷中存在智力自負現象,這種現象會影響對目前知識的評價和未來行為的預測。儘管我們知道自己過去出過錯,但我們對未來的預期仍然相當樂觀。造成過度自信傾向的主要原因是人們往往傾向於在他們完全正確的時刻回憶自己的錯誤判斷,從而認為這只是偶然發生的事件,與他們的能力缺陷無關。

中國股市:悲催的五月已經過去,六月是否更“青出於藍”?

盈利之前要學會如何接受虧損?

我們中的大多數永遠控制不住自己內心的貪婪,在丟掉合理的入場時機後盲目的追漲殺跌。還有很多次,我們按捺不住自己內心的恐懼,在系統沒有出現止損的情況下,人為的平掉了本可以大賺的倉位。

幾乎所有失敗的交易者都會因為交易理念的混亂,不懂得交易盈利的哲學原理,致使他們不能接受系統中出現的虧損,從而也就享受不到大幅盈利所帶來的震撼。在交易中,虧損只是我們為了獲得最終勝利所必須付出的成本和代價,它就像人類的呼吸一樣自然。然而很多投資者在經歷了幾次連續的虧損後,往往會因為對未來不可預見的恐懼感,從而放棄了一套優秀的交易系統。

中國股市:悲催的五月已經過去,六月是否更“青出於藍”?

一個成功的交易者必須要培養起正確對待虧損的認識和心態。只有你恰如其分地認識到了虧損在整個交易系統中的意義,才能在一種無壓力的心態中進行當下的操作。除非你能夠從交易理念上坦然接受虧損,否則你永遠不會成為一名盈利的交易者。為了追求全局的盈利,就必須接受暫時的虧損。

試想,如果我們有著正確的交易理念,能夠深刻的理解成功的交易其實不關乎趨勢多空的判斷,而在於嚴格的遵守紀律。那麼我們還會在系統發出做多信號時對趨勢的多空搖擺不定嗎?如果我們能夠深刻的理解了交易和趨勢無關,只與交易信號有關,我們還會心神不寧的看外圍股市、聽消息、在盤中隨意地操作嗎?

如果我們深刻的理解了投資盈利的交易哲學,虧損只是我們捕捉成功的必由之路,我們還會不接受虧損、而去追求和尋找高勝率的交易系統嗎?

如果我們懂得了所有的交易系統只能捕捉特定的一段行情,任何系統都不可能將所有的波動一網打盡,懂了做得多不一定收益就多的道理,我們還會貪婪的想擁有所有的利潤而抄底逃頂嗎?

做趨勢的人多數死在震盪裡,因為講趨勢就要講操作級別,小於5分鐘的級別容易死在震盪裡,當行情波動不大的時候,價格的變化就經常會圍繞著操作邊界線上下舞動,造成投機者止損不斷、操作頻繁、虧損累累!!!

而做盤整的人多數又會死在趨勢裡,因為震盪裡進進出出賺的小錢,一次大的反向波動就掃沒了。

做短線的人多數死在暴拉前,盈利的時候只有一點點,虧損的積累卻不少。如果沒有“做短看長”的心理準備,一旦短線走好了,投機者就很容易為了一點點眼前的盈利而放棄讓利潤奔跑的機會,這就是大多數做短線的人死的道理;

但做長線的人又往往死在週期裡,大的週期往往數年之久,投資者在堅持拿了數年後,大概率會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時候賣出;

沒方法的人多數死在亂做裡,新手一般完全沒有方法論,包括進場和離場都是胡亂操作以及倉位輕重的胡亂操作;

有方法的人又多數死在執行裡,不是說有了方法就能盈利,我很早就有了方法,但曾經還是虧多盈少,問題就出在不能嚴格執行上。不能嚴格執行是因為不明白舍與得之間的辯證關係,有點小利在行情回撤時不按照規則就獲利了結,如此就變成了有規則等於無規則!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原來的根深蒂固的錯誤理念怎麼也無法擺脫,再合理的方法也是等於沒有方法。簡言之,有了方法不執行,跟胡亂操作就沒有區別!

洗盤與出貨的手法

洗盤的手法:

1、橫盤洗盤

橫盤洗盤的目的主要是讓普通投資者在相對低位賣出手中籌碼,其手法是通過長時間的橫盤震盪來折磨普通投資者的持股耐心和信心,事實上,有絕大部分普通投資者在橫盤震盪的區域乖乖地向主力交出了手中的低價籌碼。但是在圖中可以清晰的看到,它們橫盤時間一般都在兩週以上。能夠連續兩週把股價橫在一個區間,背後肯定有一種強大的力量。等大部分普通投資者交出了手中的籌碼時,就會大幅度的拉高。所以遇到橫盤,一定要有耐心,等到最後的才是贏家。

中國股市:悲催的五月已經過去,六月是否更“青出於藍”?

2、跌停洗盤

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任何一支股票突然跌停,必有重大利空,其主要目的就是讓意志不堅定的投資者出局。跌停洗盤的好處就是漲起來很快,但是可能要付出幾個跌停的代價,還要防止反彈失敗。所以我認為跌停後第一個漲停板追如,這樣既安全又暴力。

中國股市:悲催的五月已經過去,六月是否更“青出於藍”?

3、挖坑式洗盤

為所有洗盤手法中最強悍的一種,盤面上的連陰和長陰會在短期內破壞一切分析指標,會讓散戶恐懼到慌不擇路甚至割肉出逃。這個走勢,有時和大盤的走勢背道而馳,讓散戶認為該股有大利空導致莊家出逃,更多時候都是借大勢洗盤的,這樣莊家的籌碼不易丟失,迷惑性更強,讓散戶認為該股明顯弱於大勢。

中國股市:悲催的五月已經過去,六月是否更“青出於藍”?

出貨手法:

1、短線主力的出貨手法

中國股市:悲催的五月已經過去,六月是否更“青出於藍”?

2、中線主力的出貨手法

中國股市:悲催的五月已經過去,六月是否更“青出於藍”?

3、長線主力的出貨手法

中國股市:悲催的五月已經過去,六月是否更“青出於藍”?

主力如何騙取散戶的籌碼?

1、上升通道吸籌:選擇在黎明前黑暗或者大盤人氣悲觀的時候,藉著夜幕做掩護,悄悄地走出不為投資者所注意的緩慢上升通道。這個時候,一般拋單多為割肉之舉,機構操盤手可以隱蔽吸納廉價籌碼。

中國股市:悲催的五月已經過去,六月是否更“青出於藍”?

2、下降通道吸籌:選擇大盤下跌或者人氣低迷、悲觀的日子開始建倉。首先利用開盤時,下檔承接盤稀薄時,拋出小量籌碼,就可將股價造低。由於大勢不好,人氣低迷,市場上空頭氣氛較濃,再加上股價下跌,技術形態難看,一般散戶投資者都會紛紛拋售籌碼,主力趁機收入囊中。

中國股市:悲催的五月已經過去,六月是否更“青出於藍”?

3、橫盤振盪吸籌:該方法多用於績優大盤股上。有時候由於個股基本面非常優良,股價一有異動,就會引來大批的跟風盤,造成主力沒吸到貨股價已經漲了開去的局面。但如果採取向下打壓的方法,恐怕手中打壓的籌碼就象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會被其他的散戶和機構一一接走。這時可以採用橫盤吸貨的方法吸貨,在大盤上漲的時候在上檔的阻力位處放上虛張聲勢的大賣單,適時阻止住股價的上漲,嚇走多頭;在股價下跌的時候,在下檔分批埋上小買單,吸納籌碼。在跌到關鍵位置時,在支撐位上放上大買單,嚇跑空頭。這樣股價在上有蓋板,下有托盤的區域內運行,主力可盡情吸籌;也可以利用主動性的買賣單量控制股價,走出平臺走勢。

中國股市:悲催的五月已經過去,六月是否更“青出於藍”?

順應市場,市場自己會說話,市場永遠是對的,凡是輕視市場能力的人,終究會吃大虧

股市永遠是對的,錯的永遠是我們,我們不能夠改變世界,唯一能改變的只有我們自己。我們只有唯唯諾諾、謹小慎微地看著股市的臉色,才能在股市中立於不敗之地。

在股票市場上,不管人怎麼預測,都有可能是錯誤的,只有市場才會給出最正確的答案。例如,在中國石油上市前,有多少人在吹噓“中石油是亞洲最賺錢的公司”,預測股價會不斷上漲,可結果如何?高位買入者慘遭套牢,最後股價卻跌破了發行價。還有,人們都看好“奧運會前的行情”,可結果又如何?出現了A股市場上史無前例的十連陰,短短十個交易滬指就累計下跌了19.2%,令多少投資者絕望至極。諸如此類,多少曾經信誓旦旦的預測、分析、斷言,在“市場”這位老師面前幾乎都不攻自破,失誤多多,失算頻頻。原因便在:股市原無“師”,“師”即市場;股市本無“神”,“神”即規律。

所以,對散戶來說,要想操作好股票,首先必須向市場這位老師學習。有很多散戶朋友在買賣決策過程中,要麼聽股評,要麼聽消息,要麼是靠一知半解的技術知識來指導操作,唯獨缺乏自己的獨立分析和判斷。為什麼乏就因為他們缺乏獨立分析判斷的能力。僅此一條,就註定其投資必定失敗。

要培養獨立分析和判斷的能力就必須拜市場為師。在我們的市場中,誰最容易賺到錢?主力機構通過對政策、資金動向、上市公司等諸方面透徹的研究,並藉助於嫻熟的操作技巧和資本運作手段,最終比較容易賺到錢。而主力機構所具備的各種優勢往往是個人投資者所無法企及的,但如果個人在認識清楚市場的本質之後,就可以主動將自己從盲目跟風的地位中解放出來,轉而以主力機構的眼光來分析市場。總的來說,市場的本質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市場很公平,也很固執。

它不看“權威”、 “權勢”的臉色而行事;它也不因你是“個人投資者”而嫌棄你,它對參與者一視同仁。無論你是高高在上的“管理者”,還是信口開河的“談股論金”者,在“市場”這位老師面前,都是“學生”!它按自己的脾性運行,當牛則牛,當熊則熊。“政策”可左右它一時,卻不能決定它的走勢。它會直面現實地告訴你:什麼是“風險”,什麼是“機會”;何時可進場,何時應離場;何人適炒股,何人當旁觀——“市場”是一本人皆可讀之卻未必都能讀懂的教科書l

2.市場很難預測,但有規律可循。

股市中充滿著無數不可知的變數,波詭雲譎,瞬息萬變,誠難把握。若有人吹噓他能準確預測所謂的“高點”“低點”,並能逃頂抄底,那肯定是“騙子”!然天下事之變動,尤其股市之運行,必有其內在規律。德國投資大師安德烈·科斯托拉尼對股市與經濟的關係有一個很形象的比喻,也許能幫助我們把握股市波動的奧秘。“一個人在街上散步,旁邊是他的狗。狗總是這樣,它跑到前面,但一會兒就跑回到主人身邊。然後,它又跑到前面,看到自己跑得太遠了,就又跑了回來,甚至跑到主人的身後,一直是這樣。最後,他們兩個到達了同一個目的地。當人慢悠悠地走了一公里時,狗卻跑來顛去地跑了有四公里。這個人就是經濟,而狗就是股市。”可見,股市總是破浪式前進,漲得多了必然跌,而跌得多了必然漲,絕不會一直漲上去或跌下去。如果投資者擁有智慧,加之敏銳的觀察力,豐富的市場經驗,就能從大的方向把握股市的漲跌,踏浪而行。

在“市場”這位老師面前,無論職位高低,資金多少,人市早晚,我們只能謙虛好學,戒驕戒躁,只能控制嗜慾,戒恐戒貪,只能順勢而為,見好就收。凡自以為有點“權勢”,便成天尋思著做中小投資者的“老師”,隨意發表危言聳聽的言論,誤斷大盤的走勢者,往往反為“市場”這位老師所嫌棄,授他人以笑柄。

所以,我們要樹立正確的觀念,那就是——市場永遠是對的,錯誤在於自己。要做好功課,要不斷地提高自己。要虛心向市場學習,要勇於承認自己的錯誤,要及時找出自己的錯誤所在,要及時糾錯。怕的不是一次操作失誤,不是一次的得失,而是錯了不知道錯了,不知道錯在哪裡,不能從中吸取教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