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大佬的“不服”有道理無格局

6月3日,11名致信新華社,發表“關於企業家對三部委出臺的緊急訴求 ”的。對國家有關部門出臺的“”表示質疑,並提出自己的訴求。

光伏行業的“寒冬”再度降臨

眾所周知,中國的光伏行業,曾經有過十分“輝煌”的時刻,也有過鋪天蓋地的景象。一時間,從央企到民企,從政府到投資者,都把發展光伏產業和投資光伏領域當作經濟轉型、產業轉型、產品轉型的頭號抓手,不惜一切代價、不顧一切地投資光伏行業,造成光伏企業遍地開花。而那一刻,由於政府補貼的力度很大,幾乎所有光伏企業都很“賺錢”,都有很高的利潤。

然而,這樣的好日子沒有過上幾年,有的甚至還沒有來得及享受最優的政策補貼,對光伏行業的補貼政策開始調整,補貼數量逐步減少了。特別是歐盟對中國光伏企業實施“雙反”調查,限制中國光伏產品出口到歐盟,光伏產業產能過剩的矛盾也在瞬間爆發。頓時,光伏行業一片哀鴻,絕大多數光伏企業都因為經營困難而倒閉或破產。這其中,還不乏無錫尚德、江西賽維等國內頂級光伏企業。

而這一次的寒冬,顯然不是市場發生了重大變化,而是政策做出了重大調整。6月1日,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關於2018年光伏發電有關事項的通知》,通知明確:2018年在國家下文前各地不得安排需國家補貼的普通電站;對分佈式光伏進行規模管理,2018年安排10GW;此外,“自發自用、餘電上網”分佈式光伏全電量補貼降低至0.32元/度等。

毫無疑問,這項新政對原本就日子不是很好過的光伏企業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因為,無論是計劃還是補貼,都是下調和減少,而不是增加。這對光伏企業來說,毫無疑問是相當不利的。隨著政策的全面實施,光伏行業的寒冬又將到來,且寒氣很濃。

光伏大佬的“不服”有道理無格局

由於有關方面的政策力度很大,對光伏企業的影響很大。因此,光伏企業反應強烈,也是可以預見的。

光伏大佬們認為,如果把全社會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全部收上來,缺口就會大大減少。現在中國每年給火電的補貼有1000億, 而且是財政保證,那為什麼不給光伏這個清潔能源做到補貼不拖欠並及時到位,從2015年底到現在拖欠光伏的補貼已經達到1000多億。

對於是否需要補貼,光伏大佬們認為,在國外最低光伏電價可以做到0.14人民幣,但他們是零地價、零稅收、融資成本不到3%,甚至還有補貼,而我們建電站土地要高價租金、還要上交各種稅,有時一個荒山,甚至廢礦都要交土地佔用費、林業復耕費,各種道路佔用賠償費,包括電力三產公司的漫天要價,還有地方政府要求的配套投產、扶貧要求等等,融資成本也很高,這樣使非光伏系統投資成本大大上升。

客觀地講,光伏大佬們發表的這些觀點和想法,本身並不錯,也有一定道理。但是,卻沒有格局,沒有企業到底如何才能更好地發展的長遠眼光和目標戰略。

其實,就光伏行業而言,除了客觀上確實存在用地成本高、負擔沉重等方面的問題之外,更多的還在於企業自身缺乏大格局、大目標、大眼光,而是總把眼睛盯住自己的腳尖,盯住眼前一尺三寸的地方,而沒有看得更遠更廣一些。比如技術含量,轉化率,投資成本,運行成本等,都處於中低端水平。因此,一旦補貼“斷奶”,絕大多數企業將無法生存。

如果說光伏行業發展的初期,還能用沒有經驗來開脫的話,光伏行業發展到今天,付出的代價已經相當多了,為什麼還不吸取教訓,還要靠補貼過日子呢?如果企業有足夠的技術優勢和產品優勢,有很強的市場競爭力,還怕政策調整嗎?顯然,光伏大佬們如此在乎政策,說明在理念和思維方面,還沒有真正進入到市場化軌道,沒有把企業當作真正的市場主體,沒有把核心競爭力放在突出位置。因此,格局太小,眼界太窄。

光伏行業的出路在哪裡

理性地看,作為新興產業,光伏行業仍然是經濟結構調整、產業轉型、環境保護的重要領域,是應當在政策上給予支持的。但是,又必須支持有度,扶持有效,而不是繼續盲目支持和扶持,也不是甩手不管。

從政策層面來看,相關的政策還不能“一刀切”全部退出,而應當依據實際,把補貼的重點轉向支持具有核心技術和核心競爭力的企業。在對光伏企業的補貼問題上,只能扶優不扶劣,扶強不扶弱,要讓有核心技術和核心競爭力的企業越來越好,其他企業如果不在技術和產品方面有重大突破,就只有被淘汰。

對光伏企業來說,儘管政策調整會給企業帶來很大影響,但是,不要抱怨。如果企業再技術和產品方面有競爭力,就不要怕政策取消,不要怕計劃下調。真正有競爭力的企業,是不怕政策調整和補貼減少的。只有那些自身不強大的企業,才會對政策調整十分敏感。所以,應當把政策調整作為一次機會,一次將其他企業“趕”出市場的機會。

就市場競爭來看,光伏大佬認為,光伏行業要真正平價上網還需要3-5年時間,行業需要繼續支持。這倒是一個問題,因為,光伏電價上網的問題,講了多少年了,一直沒有得到有效解決,就是火力發電仍然主導電網公司,導致光伏等“少數民族”難以享受同等待遇。如何解決這一問題,讓光伏發電享受平等待遇,公平競爭,是非常重要的方面。而光伏企業如何確保發電的穩定,則也是需要提高的技術問題。

總之,政策到了調整的時候了,光伏大佬沒有必要“不服”,也不要抱怨,提高自己的技術水平和產品競爭力,才是關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