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學生早戀了,該怎麼引導?

最近,中教君看到了這樣一條新聞,瀋陽某學校頒佈了一則“禁愛令”。

“禁愛令”規定,校園內異性之間互贈貴重禮物、單獨在偏僻處談話、在校園內並肩散步等均會被界定為校園戀愛行為,將會受到“記過處分”,累積行為,疊加處分,直至開除。

網友們對此眾說紛紜。

其實,學校為防止學生早戀出臺各種規定,早就不是什麼新鮮事了。不少學校都制定了管理條例,阻止學生“早戀”。學校們為此,也算是出了大招啦!

那些年,學校為防止早戀而出的那些“招”

禁止男女生單獨相處

河南一所高中曾規定,男女生交往務必遵循在明亮地方、5人以上同學在場。在操場、走廊、宿舍區、餐廳區、學校商店、書店等任何地方男女生單獨或結對交往都在禁止之列。一經發現,由家長領回至少教育一週,並給予當事人勸退以上處分。

溫州一所中學規定,在操場、通道,男女同學並肩散步就可定義為早戀。

河南汝陽一所高中用一條紅線將食堂分為兩個區域,男女吃飯各坐在不同區域,一旦坐錯區域,將被巡查老師批評。

禁止任何形式的身體接觸

杭州一中學詳細設定了男女交往的距離:不能小於50釐米。

陝西某中學在食堂分設男女就餐區,要求男女生分區就餐,並且由專人負責檢查。

河南省洛陽市一所高中的 “八條禁令”規定,男女學生拉手一次留校察看,第二次拉手開除。

嚴格限定男女交往的內容和方式

福建福安一所學校出臺“防早戀”校規,其中包括“目光要有分寸;男女生交往時應該注意不應長時間盯著異性同學看”等。

河南周口一高中規定,男女生不得相互請客、互發短信、互贈禮物,互傳紙條、書信,男女生不能結對就餐、不能相互代買飯菜、不能在同一個碗裡吃飯。未經班主任同意相互陪同去醫務室輸液、看病也不行。

山東棗莊市一所中學為防止學生早戀,出臺“十不準”規定。比如,男女同學不準出現不雅的肢體接觸行為;男女同學不準單獨到黑暗或者偏僻的地方談話聊天;男女同學不準單獨陪護到校內或者校外就醫;男女同學不準騎一輛車進校離校;男女同學不準肩並肩到茶爐房接水或在校園閒逛等。

而陝西一所中學則規定, 男女交往如果不談學習、工作,談吃、談穿、談玩,就會被當作男女生非正常交往處理。

更有甚者,“大師”作法防早戀

幾年前,一則“大師作法防早戀”的新聞曾轟動一時。在高考前,吉林一民辦培訓學校校長組織考生家長做佛事,每人花上千元“提分”。不少學生成績不理想,家長要求退款被“大師”罵“缺德”。有家長表示,為阻止孩子早戀,“大師”讓花700元錢請木頭豬回家……

防早戀規定能否防得住早戀?

支持方: “歸根結底,都是為了孩子能專心投入學習!”

有的規定雖然有點“一刀切”的嫌疑,但是卻得到了不少家長的支持,他們認為就該如此嚴格管理。

有家長支持,校長們就有了底氣,如浙江一所民辦中學的董事長說:“即使很多人議論,我們也沒覺得有錯,因為歸根結底,我們是希望孩子們好好學習。”

對此,一名不願具名的中學老師說,學生早戀是多年的問題了,老師看在眼裡急在心裡,防早戀標語、校規雖然嚴厲,但也是為了孩子好,希望不要耽誤孩子的前途。

一些家長說,雖然學校的做法有些簡單、直接,但還是表示贊同,這些規定能夠時刻提醒孩子,畢竟學生的主要心思應該放在學習上。

反對方: “對待早戀不能一刀切,容易適得其反

“這個時期孩子們的心情也可以理解,畢竟我們都是過來人,青春懵懂的感情是最美好的,但不一定就是愛情。真發生了,能夠正確引導才是解決的辦法。”有家長表示。

這些校規出臺,同樣惹來了孩子們的心理“波動”,讓不少學生感到“有點搞笑”。鄭州某中學高二學生小輝表示,儘管知道老師和學校的初衷是好的,但是方式似乎有點“簡單粗暴”。“難道早戀就是壞學生,就大逆不道了?況且,這裡面的很多規定,並不能說明就是早戀了,難道男女生就不能有交往?有些交往也是很美好的呀。”還有學生表示,有種故意和校規對著幹的衝動。

有心理醫生則表示,中學生正處於成長階段,異性接觸是正常情感需求,如果限制得太過分,會造成學生心理上的一些不良反應,甚至會影響到學習成績。所以校方對於學生早戀大可不必如此“謹小慎微”,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反而容易弄巧反拙,影響其今後的健康發展。

老師,學生早戀了,該怎麼引導?

老師,如果在你的班上,有學生戀愛的話,不妨這樣做

其實,這些校規本身的對錯、好壞姑且不論,如何對待孩子們的早戀、如何引導男女生的正常交往,確實是一個值得討論的話題。

坦白來講,學校和家長反對早戀、擔心男女生交往的原因,主要是擔心以下3個問題:

1、談戀愛耽誤時間,影響學業;

2、戀愛會有“過早偷嚐禁果”的風險,有可能會對孩子身心有傷害;

3、擔心戀愛會讓孩子脫離自己的“掌控”,不可控因素增多。

但是,就算我們閉口不談關於性、關於男女生交往的“敏感”話題,就算我們明令禁止“男生女生”有“過多接觸”,其實孩子們還是會有青春的萌動。而且,學校和家長越是強勢地要禁止和規避的東西,孩子們可能越會想要嘗試。

那麼,老師和家長又該如何幫助孩子順利度過青春期,幫孩子破解這純純的“戀情”難題呢?

北京十一學校校長李希貴和成都市武侯實驗中學原校長李鎮西以及很多名師、專家都曾關於學生的“朦朧感情”談過自己的看法。

中教君進行了一些整理,希望能給老師家長們一些啟發。

首先,不要“一刀切”,極端反對可能會讓孩子人生受損

很多老師和家長都認為早戀不正常,然而事實上,它就像孩子青春期臉上長的青春痘一樣,到這個時間,就有可能產生這種朦朧的感情。不應以極端的方式處理,排斥或嚴肅批評,以及採取其他強硬的措施。

倘若學生們成長的過程中缺少異性間的合作、溝通、交流、碰撞,未來走上社會,面對複雜的社會便會無所適從。

不要將男女生彼此的喜歡就稱作“早戀”,因為它不早,它在中學階段發生是很正常的。男女生的好感和成年人戀愛並不一樣,它沒有功利色彩,只是互相單純的喜歡,是人的性別特點決定的,就像身體長了五公分,你會害怕麼?這兩個事情,差不多。

有些彎路還是需要自己走一下的。孩子們必須自己去經歷,他走了一條彎路再回來,日後便會走上一條健康的道路。

所以你不要擰著他、板著他,用強硬的方式管束他們,容易出現問題的。男女生之間的關係只要不影響孩子正常發展,也不影響別人,我覺得就沒有必要干涉太多。但是,我們需要注意幫助並引導孩子,使他們一直走在健康的道路上。

要尊重學生的心靈

要儘可能站在學生的角度理解他們。一個優秀的教師一刻也不會忘記自己曾經是個孩子。要知道,生命到了一定的季節,就會發芽,就會開花。明白了這一點,就會多一份理解。無論如何,不要把“朦朧情感”與“道德敗壞”畫等號。

在我們教過的學生中,有品學兼優照樣“早戀”而且還考上大學的;也有品學兼劣卻不“早戀”的。所以“早戀”和道德沒有太大的關係。我們一定要從人道和人性的角度尊重學生青春的心靈。

我們的教育,應該走在學生情感發展的前面

優秀的教師,不應該僅僅在問題出現後才不得不充當消防隊員,而應該主動引導學生成長的航向。因此,我們要在學生還沒有出現“朦朧情感”之前,就主動給他們進行愛情教育。

蘇霍姆林斯基有一段話說得非常好:“我堅信不移的是,高尚的愛情種子需要在年輕人產生性慾之前好久的時候,即在他們的童年、少年時期播在他們的心田裡……我們所說的愛情種子,當然不是指關於愛情的說教,而是指培養道德尊嚴和人格的過程,指在每一行動中樹立起真正的人道主義觀點;指培養對人道美的理解能力和創造(這一點尤其重要)人道美的能力。”

要把愛情教育視為人格教育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

假如我們的學生在高中三年都不會“早戀”,我們還應該不應該對學生進行愛情教育呢?當然應該!因為我們的學生是未來的妻子、丈夫,未來的母親、父親,我們的教育要給他們一生健康的精神世界,進而給他們一生的幸福。

通過愛情教育,我們引導學生感悟一種精神的美。還是蘇霍姆林斯基,在談到給學生講愛情時曾這樣精闢地指出:“這種講解將會在年輕人的心靈中培養出高尚的思想和情感,首先是培養出能夠給人以巨大幸福的對美的責任感。

幫助學生樹立高遠的志向

愛情雖然是美好的,少男少女之間的相愛更是純潔的,但我們要讓學生明白,在這個年齡階段,自己最該做的事是什麼?進而作出明智的選擇。

李鎮西校長常常給學生們說:“我們和他們不一樣!”這裡的“我們”,就是指有理想有志向的學生;而“他們”則是指那些胸無大志甘於平庸甚至墮落的同齡人。在同樣的時間裡,怎樣度過每一分每一秒,就把“我們”和“他們”區別開來了。

告訴學生,不要用明天可能的“愛情幸福”來賭一去不復返的今天。生命在這個季節的確會開花,但開花的最佳時光並不是現在。而只有把握好現在,做現在最最該做的,才能擁有未來真正的幸福!

要引導學生做自己感情的主人

作為老師,我們不可能隨時守著學生,更無法干涉他們的內心活動。所以,關鍵是要讓學生自己隨時提醒自己,隨時用高遠的志向戰勝自己。

所謂“戰勝自己”,就是不斷同自己的弱點作鬥爭,不斷克服自己心靈深處可能有的自卑與懈怠,進而不斷創造出新的成績或取得新的進步。我常對學生說,誰不希望自己更輝煌?誰甘願一生平庸?但是“平庸”還是“輝煌”,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我們是否能真正戰勝自己。

給孩子更多的尊重,坦率地和學生溝通

“其實我們自己會處理自己的感情,發現這段戀愛不適合自己,都會選擇放棄的。”高一女生小蔣說,家長不要小看他們的認識能力。她說,看到身邊不少談戀愛的同學,雖然一時轟轟烈烈的,但持續時間沒有一個超過一個學期,“相處時間久了,慢慢認識到對方的缺點,就自然會分開。”

有些老師、家長面對學生早戀時,態度強硬,反而適得其反。曾經有一位女生因為談戀愛被老師請家長,父親一到學校就當著同學的面罵了女兒幾句,結果這個女生當即爬上教學樓欄杆要往外跳。

孩子們都是有強烈自尊的,無論是老師還是家長,首先是要尊重學生,然後與他們進行溝通,對早戀宜疏不宜堵,大家們不能先入為主認為戀愛是十惡不赦的事,更不可因此對孩子有過激行為。

作為教育者,我們應該不同情況區別對待

每一個學生都有一個獨一無二的精神世界,同樣處於“朦朧情感”中的少男少女也有著不同的具體情況,在這裡,沒有統一的處理標準,需要的還是因人而異。

有的學生,給他指引,然後讓他自己解決;

有的學生,只需淡淡地點到為止,純真而有上進心的他,自然會作出正確的選擇;

有的學生,真誠而直言不諱地指出可能出現的後果,然後給他以信任,期待著他理智的迴歸;

有的學生,對外班學生的愛戀一來沒有公開張揚,而且也沒有明顯影響學習,她的特殊性格很可能需要愛情的滋潤,因此,應該絕不過問,裝作不知道;

有的學生,“武斷”地要他凍結那份情感,以未來的大出息大事業將他引到對優異學業的追求中……

與家長並肩,親情是“抵抗”早戀的最有力武器

“早戀大多是因為父母給的愛太少了。”高一學生小秦說,住讀的同學最易談戀愛,就是因為平時和父母缺少溝通。本來進入青春期後對異性就有好感,一旦身邊出現一位關愛自己的同學,就難免動心。

老師,學生早戀了,該怎麼引導?


參考文章 |

澎湃新聞《瀋陽一學校頒禁愛令:並肩散步互贈禮物都算談戀愛》

半宇小科《老師反對vs校長“無所謂”:當早戀發生在你的學校,怎麼辦?》

校長高參《各類奇葩規定防“早戀”,學校怎能“一人感冒全家吃藥”?》

新華網《組織家長花錢做佛事“提分” 吉林一民辦培訓學校被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