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更加開放的中白工業園

近年來,在兩國元首的引領下,中國和白俄羅斯關係保持高水平運行,兩國建立起相互信任、合作共贏的全面戰略伙伴關係。作為“絲綢之路經濟帶”重要途經國和上海合作組織觀察員國,白俄羅斯積極響應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兩國共同推進的中白工業園正在被打造成為“一帶一路”合作標誌性項目。2015年,習近平主席在視察中白工業園期間,表示要將其打造成為“絲綢之路經濟帶上的明珠和雙方互利合作的典範”,工業園建設駛入快車道。

如今,中白工業園一期基礎設施建設全部完工,園區吸引力不斷增強,2016年3月全面啟動園區首發區3.5平方公里配套建設工程,到2017年年底實現8.5平方公里具備招商引資基本條件的配套建設。截至目前,園區共有34家入駐企業,除中國外,還吸引了來自俄羅斯、美國、德國、奧地利、塔吉克斯坦、黎巴嫩、立陶宛等國企業入駐,園區逐漸發展成為一個國際經濟合作的新高地。

中白工業園的定位應是建立一個多領域、多層次、多國別、互利共贏的國際經貿合作新平臺,致力於打造相關國家利益共同體、責任共同體。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必然落後。同樣的,中白工業園要想獲得更進一步的發展,沒有別的途徑,只有“全面開放”這一條路可走。原因在於,白俄羅斯雖然市場狹小,但是具有連接2億人口的歐亞經濟聯盟和5億人口的歐盟市場的地理優勢,前景廣闊。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白俄羅斯成為上合組織觀察員國,這為工業園的發展提供了新機遇。白俄羅斯戰略研究所高級研究員斯威茨基認為,通過上合組織這一平臺,白俄羅斯將更深度地參與“一帶一路”和歐亞經濟聯盟建設,獲得發展機遇,享受建設成果。反過來看,中白工業園的順利推進也將為上合組織框架內的經貿合作注入新活力。正如白俄羅斯工商會主席烏拉霍維奇所說的,目前中白工業園已有較大規模,將為上合組織發展提供新的經濟動力。

因此,中白工業園應該繼續著眼全球,尤其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整個歐亞大陸,加強與上合組織等相關平臺的對接合作,更加開放合作,不斷提高國際化水平。對於中白工業園而言,其也具備擴大開放合作的良好條件和積極動力。首先,作為園區建設的“主心骨”,中白兩國政治高度互信,合作覆蓋領域全,交往涉及層次廣,這為建立全面開放的園區奠定了堅實的政治和經濟基礎。其次,共建中白工業園是一個互利多贏的選擇,它既有助於解決白俄羅斯目前面臨的經濟問題,也能夠推動“一帶一路”倡議在歐亞這片土地上落地生根、開花結果,這為園區的全面開放提供了活力。最後,鑑於白俄羅斯獨特的地理位置,開放程度將決定中白工業園市場的大小,園區國際化開放程度越高,則市場潛力越大,所有參與園區建設的成員國都將會利益共享,進而命運與共,這是園區全面開放的不竭動力。

更進一步說,更加開放要求相關參與方繼續提升政治互信,中白工業園發展到今天,政策溝通已經不能只限於中白兩國之間,中白與歐亞經濟聯盟、中白與歐盟、中白與上合組織之間也需要加強政策溝通。唯其如此,中白工業園發展之路才會越走越寬、越走越實。

《光明日報》( 2018年06月07日09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