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生態工程成效評估,推進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

加強生態工程成效評估,推進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

生態系統可持續性與社會經濟發展息息相關,良好的生態系統既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也是人類發展的源泉。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也面臨著越來越嚴重的生態環境問題。為了有效遏制生態系統的退化,恢復和改善生態系統的服務功能,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我國先後啟動了一批重大生態恢復和建設工程,其工程範圍、建設規模和投入資金等方面都屬於世界級的重大生態工程。這些工程的實施,不僅對我國退化生態系統的恢復與重建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也成為我國履行一系列國際公約的標誌性工程。

加強生態工程成效評估,推進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

隨著國際社會對維護生態安全、應對氣候變化、推進綠色發展的日益關注,這些生態工程將會對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發揮更加重大的作用,為中國經濟發展贏得更大的空間,在世界上產生深遠的影響,進一步加強重大生態工程建設,已成為了我國長期堅持的一項國家戰略。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大”報告中明確指出,要實施重大生態修復工程,增強生態產品生產能力,並強調要按照系統工程的思路,抓好生態文明建設重點任務的落實,切實把能源資源保障好,把環境汙染治理好,把生態環境建設好,為人民群眾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目前,“加強生態保護修復”在“十三五”規劃綱要中已被確定為體現國家戰略思想的重大舉措之一,在科技部制定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中,“典型脆弱生態恢復與保護研究”也被列為重點研究專項之一,並強調了重大生態工程生態效益監測與評估等方面的研究。

雖然目前針對我國重大生態工程的效益評估等方面已經開展了一些研究,但由於在該方面的研究起步較晚,現有的研究普遍缺乏針對性和系統性,難以全面回答工程規劃之初設定的目標,難以從格局、質量、服務等方面全面反映生態系統變化。鑑於此,《中國科學院院刊》組織了一批專家、學者圍繞“

國家生態保護與建設工程生態成效評估”這一主題撰寫了系列文章。文章利用遙感技術和野外實地調查等方法,針對在不同生態系統類型和不同生態功能區中實施的生態保護與建設工程,從生態效益評估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等方面進行了系統的分析和探討,並提出了許多有利於進一步提升生態保護與建設工程生態效益的對策建議。這將對我國生態工程的效益評估研究和工程措施優化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也將為國家生態保護與建設工程的佈局和管理提供科學依據。

加強生態工程成效評估,推進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

縱觀世界各國生態治理的歷程,我們充分認識到,實施重大生態建設工程將成為解決一系列生態難題的必由之路,但由於生態保護與建設工程的複雜性和長期性,需要我們進一步提高對生態系統結構-功能和服務的機理認識,加強生態監測和工程規劃,並強化跨學科共同設計和合作研究,從而改善我國現階段嚴峻的生態狀況,加快生態系統恢復,為建設美麗中國、維護國家生態安全作出貢獻。

傅伯傑 中國科學院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英國愛丁堡皇家學會外籍院士。中科院生態環境中心研究員、學術委員會主任。北京師範大學地理科學學部部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