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那年代的小學,學校建在亂石崗,墳地是必經之路,沒家長接送


跟友把酒言歡,憨時聊到小學時光,友說當時奶奶送她上學,我說;“上小學的時候,家長從來沒送過,而且為了抄近路就都得從墳地中間走,學校建在山頂,曾經是亂石崗子……”沒等說完,就瞥見她胳膊上的汗毛全部起立呈起靜電狀。

小學校如此選址,坊間說法是“小孩兒陽氣足,能以正壓邪,妖魔邪祟不敢亂來”,穿過墳地走到學校大概15分鐘,走大道的話,要半個小時,對於懵懂無知的小學生來說,當然樂意走近道,畢竟當時還沒興起徒步或者每天攢一萬步的熱潮,純是為了偷懶。

上學走得是大上坡,路過一排平房居住區後,就等於上了半山腰,這兒分佈著大大小小的幾十座墳包,當時能面不改色心不跳地從墳地穿過,也有前提:無知無畏、有夥伴在側、不是黑天、壞人少。任何一個條件變化都能嚇掉魂兒。


每次出門上學前,家長不忘囑咐一句:天要黑了一定要走大道,或者結伴回家。--也許孩子的內心太純淨了,經過那些兀立的土包時,並沒有異樣的感覺,有的有墓碑,有的沒有,有的雜草叢生,有的渾圓平整,偶爾會遇見供果,膽兒大的同學還會拿來分享食用。

現在的孩子都有人接送,家長忙的還得僱阿姨接,或者請晚託班代勞,跟我們那個年代真是不一樣了,並不是因為現在孩子更珍貴了,而是現在人心和環境更復雜,誰都不敢掉以輕心,有一根隱形的弦一直繃著,心很累。我們小時候那種散養已經過時了,相信很多同齡的家長也偶爾會懷念那個年代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