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秀珍委員:“互聯網+醫療”可讓基層百姓增強健康獲得感

“互聯網具有跨越時空、簡單、高效、直接的特點,完全可以幫助醫療衛生事業產生創新的模式。但是西部地區和東部發達地區情況差異很大,發達地區的醫療衛生改革經驗在很多情況下並不適合西部,需要針對西部地區特點進行摸索。”馬秀珍對醫療衛生事業改革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擔任寧夏衛計委主任,馬秀珍對於近年來基層醫療環境的改變深有體會。2017年,寧夏在“互聯網+醫療”方向進行了有益的嘗試,有了初步進展。目前,寧夏已初步建成了遠程醫療網絡,還積極引入互聯網醫療第三方平臺作為專業運營方,為全國1.6萬名專家在銀川辦理了多點執業備案,成為隨時可以提供網上支援的遠程專家庫。

寧夏還創新了遠程專家門診這種高效形式,已經讓1千餘名患者在本地看上了國家級和省級專家的遠程門診。已經有4.2萬名患者接受過醫生在線提供的“互聯網+醫療”服務,單異地就醫的交通成本一項,就為患者節省了數千萬元。另外,遠程醫療服務的使用量和運行效率大增,基層醫療機構服務能力持續提升,從根本上保障分級診療的工作機制常態化。

馬秀珍在提案中提出,應大力發展適合西部地區的“互聯網+醫療”服務形式和服務內涵,擴大遠程門診、遠程診斷、遠程會診等遠程醫療服務規模,利用互聯網模式創新常見多發性疾病、慢性病的複診流程,提升基層家庭醫生的服務能力和簽約居民的服務感受,最終提升西部地區的整體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提升西部人民群眾對醫療衛生服務的獲得感。

同時還應該推動互聯網醫療第三方平臺參與西部醫療服務體系的運行,引入互聯網行業先進的技術優勢、運營能力、商業模式,發展多層次醫療服務和健康服務,作為公立醫療機構提供的基礎醫療服務的有力補充,為西部醫療服務體系建設帶來新思路、新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