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行業市值一夜蒸發百億!揭祕大牌藝人在劇組的隱形花銷

自5月30日崔永元“手撕”范冰冰開始,演員“天價片酬”、“大小合同”、偷稅漏稅等潛規則風波一路越演越烈。

雖然昨日,范冰冰工作室負責人已經通過新浪微博回應:“從未通過‘陰陽合同’的方式進行簽約,接下來會全力配合相關部門依法核查,希望相關部門儘快公佈權威調查結果,以解公眾質疑。”

影視行業市值一夜蒸發百億!揭秘大牌藝人在劇組的隱形花銷

但是截止今天為止,此次風波已經導致華誼、唐德、光線等多家頭部影視公司股價暴跌:華誼嘉信跌停,華誼兄弟跌近9%,光線傳媒、唐德影視跌超7%,整個影視行業板塊一夜之間蒸發了百億市值。國家稅務總局也發佈消息稱,“針對近日網上反映有關影視從業人員簽訂’陰陽合同’中的涉稅問題,國家稅務總局高度重視,已責成江蘇等地稅務機關依法開展調查核實”。“如發現違反稅收法律法規的行為,將嚴格依法處理”。

影視行業市值一夜蒸發百億!揭秘大牌藝人在劇組的隱形花銷

一時間社會輿論高度關注,網絡上甚至流傳起某知名男演員向經紀人詢問“大小合同”的段子,後迅速被闢謠,一時間演藝圈人人謹言慎行。

影視行業市值一夜蒸發百億!揭秘大牌藝人在劇組的隱形花銷

“大小合同”究竟是什麼?“大小合同”是否只是冰山一角?

關於什麼是“大小合同”這個問題,小官詢問了知名律師張起淮。

簡而言之:演藝領域裡所指稱的“大小合同”又稱“陰陽合同”,通常是指,相關演員簽署影視或廣告片約時,同時簽署兩份合約,兩份合約裡均約定相關酬金,小合同約定酬金相對較少,大合同約定酬金相對較多,相關演員收取兩份合約的酬金總額,但僅按小合同約定的酬金額納稅。張起淮還說,依據我國相關法律規定,簽署“大小合同”的行為涉嫌違法,實際是在偷逃應繳稅款,須承擔行政乃至刑事責任。

就像崔永元在微博所說:合同籤兩份,“小合同”演出200萬,“大合同”監製加策劃748萬加90萬。

影視行業市值一夜蒸發百億!揭秘大牌藝人在劇組的隱形花銷

其實,除去所謂的“大小合同”,高收入的明星有很多合理避稅的方式:例如開辦個人工作室就是一種避稅方式——因其屬於個人獨資企業,個人獨資企業在稅務上往往是不需要繳納企業所得稅。

此外,一些地區或者產業園區,也有特殊的財稅政策,加上財稅返補,也能避稅。其中,最為著名的“低稅勝地”非霍爾果斯莫屬。

霍爾果斯本應是個陌生城市的名稱,但是近年卻經常出現在人們的視野裡,近段時間上映的電影《乘風破浪》、《從你的全世界路過》、《大鬧天竺》、《火鍋英雄》、《老炮兒》、《大魚海棠》等電影中均出現了以霍爾果斯開頭的影視公司。究其原因,大概就是霍爾果斯“五免五減”的超高優惠政策:新註冊公司享受五年內企業所得稅全免,五年後地方留存的40%的稅將以“以獎代免”的方式返還給企業。除了企業所得稅的“五免五減”政策,增值稅和個人所得稅都有一定程度的減免和獎勵,企業上市也享受綠色通道,更加簡便快捷。

從霍爾果斯政府在今年3月發佈的消息中可以看出,已經有近700家的文化影視傳媒類公司在霍爾果斯註冊,這些公司中,不僅僅有國內主流影視公司的分公司,還有為數不少的明星公司。其中,還包括霍爾果斯唐德影視傳媒有限公司的身影。

不過根據天眼查、上市公司唐德影視年度報告等公開數據顯示,並未發現唐德影視披露與該霍爾果斯唐德影視存在關聯關係。

有趣的是,早在今年四月,就有多家在當地的影視文化公司因稅務存在疑點問題被要求自查。其中,也包括霍爾果斯唐德影視傳媒有限公司。

影視行業市值一夜蒸發百億!揭秘大牌藝人在劇組的隱形花銷

中國演員的片酬到底有多高?大牌藝人“究竟要花掉劇組多少錢?”

中國演員片酬高不高,跟世界範圍內比較了才有結論。以影視文化產業高度發展的鄰國日本為例:日本演藝女明星片酬,最高的是米倉涼子,單集500萬(合RMB30萬),其次是天海佑希,單集300萬(合RMB18萬)。新垣結衣這種有點資歷的“新人”,單集150萬(合RMB9萬)。而憑藉TBS金十劇《unnatural》、也是冬季檔日劇中的最大贏家,並藉此劇拿下兩項最佳女主的日本超一線小花石原里美,單集片酬才200萬日元,一共10集,換算過來也不過100萬人民幣。

影視行業市值一夜蒸發百億!揭秘大牌藝人在劇組的隱形花銷

小官詢問了行業內知名製片人,得知一般來說,影視作品中“演員片酬”佔整體製作費用的30%~50%均屬正常——主要取決於是否使用“明星”級別的演員。在完全不使用明星藝人的情況下,尤其是在一些小成本文藝片和網劇網大之中,片酬佔比甚至可以低至20%,也就是說,可以有80%的成本用於製作本身。不過,在啟用大牌藝人的情況下,“明星們”的片酬又要佔到所有片酬70%~90%不等。

如此看來,同是一線小花,日本演員的片酬甚至不如國內演員的十分之一。可以說是十分誇張了。

另一方面,小官也瞭解到,其實所謂大牌藝人的成本,遠不止是超高的片酬,還有超高的配套標準。其中包括:藝人本人全程五星級酒店、拍攝以及宣傳過程中全程頭等艙往返、專門的飲食標準;藝人欽點的造型師、化妝師;如果遇到外景戲或者拍攝現場狀況不佳的情況,房車、發電車等也是少不了的。需要注意的是,片方需要承擔的,不僅僅是藝人本人的片酬,還包括所有為作品服務期間、整個藝人團隊所產生的、基本是和藝人本人同等級別的日常開銷。

根據崔永元的爆料,范冰冰專屬化妝師的費用為8萬元人民幣每月,小官詢問了專業人士,這個費用也算不上太誇張。一般來說,一線女藝人的專業化妝師在商業活動時,一場妝發費用一般為3w~5w元不等;就連男藝人現在也“差不多,省不下幾個錢來”。

至於攝影師,當然也不止“美人魚”林允在小號中爆出來的“一千多塊”。

影視行業市值一夜蒸發百億!揭秘大牌藝人在劇組的隱形花銷

中國式大片催生天價片酬

回顧中國商業電影發展的歷史,中國電影在00年代的《英雄》、《十面埋伏》之後才開始朝著商業化、產業化的方向發展,中國電影開始了一次脫胎換骨的變革——而產業化的核心就是允許民營、外資進入電影投資、製作、發行、放映環節。

在資本力量的助推下,中國電影的產量從2002年的100部左右上升到2017年的406部,電影年票房從2002年的不足10億元擴大到2017年的559.11億元,比2007年增長30.48%,增長速度全球第一。

這些讓人興奮的數字背後是“中國式大片”正成為中國電影黃金髮展時期的主要模式——也就是大導演、大投資、大明星、大製作“引領”著中國電影的衝鋒方向。簡單粗暴的“標籤化”的選擇,也迅速的刺激著國產電影觀眾的觀影熱情。電影中角色的“標籤化”也和藝人本身賣“人設”的操作模式不謀而合。當明星主演成為了觀眾選擇觀影的第一動力,天價片酬的產生自然順理成章。

資本高度集中、資源分配不均、演員軋戲、創作本身卻被忽視……在隨之而產生的一系列行業亂象之中,“天價片酬”只不過是藉著明星自身的高流量而被曝光的冰山一角。值得慶幸的是,隨著國家的一系列限制高片酬的政策、以及好作品真演員越來越多的被觀眾和市場所認可,小官相信中國影視產業即將迎來更加規範、光明的未來。

畢竟看到亂象,正視亂象,才是迎來改變的第一步。

歡迎訂閱“首席娛樂官”,點關注不迷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