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練太極拳練鬆、練胯、練腰、圓襠的方法

引言:中國武術種類繁多,不完全統計有完整訓練體系的流派有兩百多個。傳統武術裡有形意拳、太極拳、八卦掌、心意拳等等,但是站樁是大多數武術採用的方法。大的門派像武當、少林寺等等,都有站樁功法。在所有的傳統武術中,形意拳是其中獨樹一幟的拳種,其勁法凌厲,打法硬朗,難得的是上攻很快,有一年打死人之說,其體系完整,但動作簡單,易學易練,深得眾人的喜愛。這簡單的招式後面蘊藏的了很多看不見的幸苦和練法。形意拳練的是勁,不是動作,動作知識皮毛,所以形意拳的練法,在動作的背後,是功夫,是勁力。形意拳首先是要練明勁,之後就是練暗勁。形意也罷,太極拳也罷,傳統武術修煉大體需要經過四個階段,修正身法,換勁,練勁,用勁。站樁,能解決修正身法和換勁的問題。三體式和五行拳解決練勁和用勁的問題。站樁的要領很多,但是最核心的就是身法,很多人不懂,有些人懂但是沒有足夠的重視。所以站樁不能出好的效果,有些人會站樁站的腰疼。

初練套路,不可求多,儘量把一勢學標準了再學下一勢,主要還是練身法,身法定型了,學別的招式易如反掌,若貪多務全,一個月學一套,回頭還得重新糾正,但學拳容易改拳難,養成錯誤定型改起來可就難了。

學練太極拳先練方後練圓。開始時不要追求圓順,要把手腳肩胯肘膝等位置放對,比如一個圓形手法,先定好四角的位置,把這四個角的位置放對了,再定好八個角的位置,把這八個角的位置放對了,然後稍一圓順,動作就到位了。肩胯肘膝也都要如此練,腳是一下子就要定到位。如此做去,很快就能上手,若一開始就圓順,手腳往往不能準確到位,練久了就練油了,終難入門。

初練太極拳練松、練胯、練腰、圓襠的方法

先要松,全身放鬆,一點拙力也不要用,這是去僵求柔。身法要領就按照下面說的去做,首先要虛領頂勁,也有說虛靈頂勁的,也有說頂頭懸的,總之都是一個要。頭要領起,但不可過頂,過頂則脖頸僵硬,要虛虛領起,如同一根細線把頭髮吊起來,頭要有虛靈之感。下頜微收,但不可低頭,藏喉即可,即所謂的“喉頭永不拋”之意。頭上領起勁了,手上也要領起,有的講中指領勁,有的講食指領勁,有的講十根手指都領勁,這都不錯,不是主要的問題,要注意的就是手指梢也是要虛虛領起,不可過頂。上面領起勁了,下面就要下去了,氣沉丹田是不錯,但還不夠,要氣沉腳底才行,練久了覺得丹田有物,腳底輕靈,所以才說要氣沉丹田,但初練時一定要氣沉腳底才能最終達到這種效果。說氣沉腳底也不是很準確,“在氣則滯”,應該是意沉,從俗說是氣沉。在頂勁領起的基礎上全身放鬆了,自然就會感覺到勁沉到腳底了,所以說還是要放鬆,松而不懈說得好,但那只是結果,不是過程,過程就是頂勁領起,氣沉腳底。

頂底做好了,就該講胯了,肘膝胸腰順帶著就有了。都講沉肩墜肘,但初練不能如此,那是緊的練法,初練要松著練,要松肩垂肘。開始練就是一個松,手往高處走肩也不要聳、肘也不要架,在肩松的基礎上肘尖略帶找地之意既可。肩要想松就不能挺了,胸一挺肩肯定緊,所以胸就要微含蓄,先把胸自然挺起,然後兩肩微微向前向裡一抱,肩也鬆了,胸也含了。

初練太極拳練松、練胯、練腰、圓襠的方法

要向裡縮、向下落,向裡縮有時說向裡抽,落胯有時說切胯,一個意思。胯的要領單講胯不好講,要結合腰臀和膝來講才好講明,胯向裡縮就是要臀微微後撅上翻,膝蓋微向裡合,大腿上裡下外地微微一擰,這樣胯就縮了。胯下落就是要臀向下坐,尾骨微微向下向前翻。有人說了,這不是矛盾了嗎?對,就是矛盾,在矛盾中求得平衡,就是身法了。膝蓋微向裡合合到什麼位置呢,合到膝蓋對準大腳趾和二腳趾,人的腳主要用力集中在大腳趾和二腳趾,而且這個方向腳的長度也是最長的,所以向這個方向用力是最穩的,如果是膝蓋對準小腳趾,則小腳趾力又弱,腳的長度又短,相對來說自然就不穩了。這樣做出來的外觀就是:臀既不凸、又不縮,胯根是虛含的,既不後凸也不過分前凹,微微帶一點向裡凹的自然曲線,一點而已。腰要是完全直的也有問題,違反了人的自然間架,彈性就弱了。

這些做對了,襠自然就開圓了,凸臀則前襠合而後襠大開,縮臀則前襠大開而後襠合,都不對,只有腰胯自然中正了,襠才能開圓了。

如果真喜歡武術的話,建議大家站樁,練練樁功。這是現在很多人都驗證過的,比較認可的較好的健身、上功方法。用無極樁修正身法,混元樁進行換勁,然後三體式或者太極拳套路練勁,經過進一步練勁用勁,效果非常顯著。

初練太極拳練松、練胯、練腰、圓襠的方法

初練太極拳練松、練胯、練腰、圓襠的方法

初練太極拳練松、練胯、練腰、圓襠的方法

初練太極拳練松、練胯、練腰、圓襠的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