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航母殺手到艦船殺手,新列裝的東風快遞值得期待!

從航母殺手到艦船殺手,新列裝的東風快遞值得期待!

國防部發言人吳謙大校

吳謙大校很乾脆地回答:東風-26型導彈。並且列出了改型導彈的四個特點:一是具備完全自主知識產權,是中國自行研製的武器。二是戰鬥部核常兼備,既可遂行快速核反擊任務,也可遂行常規中遠程精確打擊任務。三是打擊目標陸海兼備,具備對陸上重要目標和海上大中型艦船精確打擊能力。四是融合了多項新技術,通用化、集成化、信息化水平高。

開放!自信!豪邁!如此的公開看似神秘的戰略導彈部隊裝備型號和功能,在我們記憶中,應該是第一次!

從航母殺手到艦船殺手,新列裝的東風快遞值得期待!

“勝利日”閱兵上的東風-26導彈

據互聯網上的信息,東風-26是一種中遠程彈道導彈,長約14米,彈徑約1.4米,重約20噸,採用兩級固體燃料火箭發動機。使用高能推進劑後最大射程在5000千米以上,攜帶1.2噸至1.8噸的核彈頭或常規彈頭,可以投送3個分導式多彈頭。制導方面,東風-26主要使用慣性導航,通過“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末制導再入機動彈頭等方式進一步提高打擊精度,精度最高可達到10-30米。較長的頭錐可安裝末段制導系統,它採用了類似東風-21D導彈的大氣高層“拉起”減速的設計,在降低速度到7馬赫左右後使用彈上的雷達掃描地面目標,並實施攻擊。

在突破防禦方面,東風-26導彈在中段飛行期間,使用箔條和誘餌等干擾突防措施,同時具備更先進的中段機動變軌措施;至於飛行末段面對敵方防空導彈時,可以使用再入機動彈頭方式進行突防,降低被攔截擊毀的可能。東風-26導彈的生存能力也不容小視,她具備公路機動發射能力,採用陸基公路機動平臺裸彈冷發射方式進行發射。在發射車機動時,導彈為包裝桶包裝,使用保護罩遮蔽導彈,以免導彈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這表明東風-26導彈外場保存條件更好,發射準備時間更短,生存能力更強。

我們注意到一個細節,東風-26導彈最早在國外媒體上出現是在2014年3月,首次公開展示是在2015年的9.3紀念抗戰勝利大閱兵上。當時閱兵式的解說詞是:“該型導彈為核常兼備導彈,且具備打擊大型水面艦艇的能力”

而昨天的新聞發佈會上,國防部發言人說到東風-26導彈的特點是“打擊目標陸海兼備,具備對陸上重要目標和海上大中型艦船精確打擊能力”。相比以前的報道,現在換裝的東風-26導彈不再是打擊“大型”水面艦艇,而是可以對“海上大中型艦船精確打擊”。

從航母殺手到艦船殺手,新列裝的東風快遞值得期待!

彈道導彈打航母

從只有大型水面艦艇,擴展到了海上大中型艦船,也就是說,這款外號“航母殺手”的武器很有可能已經升級成了“艦船殺手”,列裝的型號可能已經不是初始型號,而是改進型。而且彈頭制導技術除了傳統的慣性制導、“北斗”制導和圖像匹配、激光制導等傳統手段,更有可能採用了先進的量子慣性導航制導技術和激光陀螺技術。

量子慣性導航幾乎不被幹擾,全空間、全時域,誤差在釐米級,更為關鍵的是其不依賴衛星導航,具備更大的穩定性。去年8月23日,中船重工集團公司發佈消息證實,該集團所屬七一七所在量子慣性傳感器技術領域取得重大成果,精度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使我國成為繼美國之後第二個掌握該核心技術的國家。

從航母殺手到艦船殺手,新列裝的東風快遞值得期待!

精確打擊武器慣性導航系統皇冠上的“明珠”

激光陀螺,又稱環形激光器,在加速度計的配合下可以感知物體在任意時刻的空間位置,被譽為精確打擊武器慣性導航系統皇冠上的“明珠”。具有重量輕、尺寸小、精度高、可靠性好、響應時間短等優點,可以為各類飛行器和精確制導武器提供實時航向、速度、高度、姿態等信息,極大提高精確制導武器的命中精度;為機動發射的彈道導彈、巡航導彈提供方位基準,使它們快速定向定位,準確命中目標。

從“航母殺手”升級成“艦船殺手”,儘管我國自衛防禦的核戰略和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核政策沒有任何改變,但這款列裝火箭軍的大殺器,未來必定更能保護好這片家園,將戰火拒於大洋之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