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老城的國家級文物【河南府文廟】

河南府文廟,始建於金、元時期,不僅是供奉和祭奠春秋時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地方,也是河南府府學所在地。目前是新建的洛陽文峰塔景區的一部分。文廟列為洛陽老城區旅遊開發景點後,雖經過幾次大修,但都因資金及無法與其它遺蹟形成鏈接,附近民房街巷狹窄而擱置。這次老城區的以文峰塔為軸線的開發,無疑是盤活了文廟、四眼井、鼓樓等該區域的文化資源。河南府文廟始建於金、元時期,以後歷朝歷代多次重修。據《洛陽縣誌》載:“嘉靖六年(公元1527年)四月乙巳,劉侯以司馬郎中出守河南。釐蔽敷思於下,政通民和,乃飾修文廟”,並在文廟大門東牆上嵌一大石碑,上書“奉旨,文武官員人等至此下馬落轎”陰文楷書。清順治八年(公元1651年),河南府分守道於時躍、許文秀,知府楊所再次擴修河南府文廟。十四年(公元1657年),教授侯抒愫仿山東曲阜杏壇,築明倫堂九間,在明倫堂後築尊經閣三間,並建居仁齋、明善齋、博文齋、約禮齋在明倫堂甬道兩側,河南府文廟發展到歷史最大規模。康熙年間,外鄉人遷入洛陽漸多,住房緊張,於是洛陽縣衙就將府文廟東門內大街(即今東大街)的北圍牆和御路街的西圍牆拆除,各內移五丈,騰出地方建民居。道光年間,由於科舉制廢除,河南府學停辦,縣衙便將府學教授私宅改建為“產嬰堂”,收留流浪和逃難的孕婦。民國十四年(公元1925年),洛陽紳士李馨佛、林東郊等人在河南府文廟創辦洛陽第一個私立中學——明德中學。十六年(公元1927年),馮玉祥改廟前街為文明街,同時拆去大門正南龍壁。民國二十九年(公元1940年)四月,日本飛機來犯,文廟大成殿前坡西半部被炸燬,文面門前有一個防空洞口也因落入炸彈,悶死了上百人。三十三年(公元1944年),洛陽淪陷,河南府文廟被日軍作為洛陽警備司令部使用。抗戰勝利後,河南府文廟仍為明德中學,此學校1947年停辦。解放後,河南府文廟被文明街小學佔用,上世紀六十年代,文廟欞星門、泮池等還在。七十年代中期,學校將欞星門、泮池、接待房、值守房拆除,建起了三層教學樓,拆廟蓋樓這也是很多老城文化人難受遺憾的事兒,大家都呼籲過,但效果甚微。2006年3月,河南府文廟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為了更好地保護這一珍貴文物,洛陽市於2007年正式啟動河南府文廟修繕保護工程,分期分批對現有歷史遺蹟進行修復和保護!


洛陽老城的國家級文物【河南府文廟】

洛陽老城的國家級文物【河南府文廟】

洛陽老城的國家級文物【河南府文廟】

洛陽老城的國家級文物【河南府文廟】

洛陽老城的國家級文物【河南府文廟】

洛陽老城的國家級文物【河南府文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