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聲為誰而鳴——寫在汶川地震十週年

鐘聲為誰而鳴——寫在汶川地震十週年

1

初識汶川

鐘聲為誰而鳴——寫在汶川地震十週年

初識汶川,是2015年的夏天,我和朋友偶然走近那片傷痛之地。雖然距離地震已過去7年有餘,但滿目蒼夷依舊讓人不忍直視。

坍塌的北川中學,斷壁殘垣依舊觸目驚心。

暴露著的鋼筋鐵骨,面目猙獰。

整棟傾斜倒塌的大樓,讓人不寒而慄。

2008.5.12 的時間指針,永遠定格。

新建的汶川特大地震紀念館裡,曾經的山河慟哭被記憶,看著那些消失的生命,那些漫山遍野的菊花,似乎說什麼,都無法給逝去的靈魂以安慰。

2

加油汶川

鐘聲為誰而鳴——寫在汶川地震十週年

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汶川強震突襲。此次地震主要發生在山區,地震的同時引發了破壞性較大的崩塌、滾石、滑坡,加劇了地震的破環程度。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回顧地震中那些奮不顧身、捨身救人的英雄們,無一不令人動容。

我們的生死空降兵,夜以繼日搶救生命。

我們的人民教師,用生命做支撐傳遞希望。

我們的社會各界人民,奉獻愛心無私募捐。

我們的鐵路幹部職工,不分晝夜搶修受損鐵路,搶運救災物資,構築鋼鐵生命線。

據當年新華網消息,南北連亙、穿山越嶺的寶成鐵路廣元至成都段地處此次地震的震中,因地震造成線路扭曲變形、橋樑支座螺栓剪斷、梁體橫向位移、隧道襯砌開裂,同時,大量山體滑坡、崩坍落石頻發、路基嚴重下沉。在地震中,成都局損毀線路2500公里、橋樑236座、隧道98座;生產用房倒塌4358間、受損69235間。受地震影響,寶成、成昆、達成、成渝四條主要幹線和成汶、德天、廣嶽三條支線被迫中斷行車。

災情就是命令,時間就是生命。在全面巡查和搶修運輸設備基礎上,調度指揮中心連夜調整列車運行線路,合理安排客車到發時間。23時55分,成都局管內除寶成線外,其餘幹線陸續恢復行車,晚點列車相繼開行。

鐘聲為誰而鳴——寫在汶川地震十週年

大地震引發寶成線清江河金龜塘段山體滑坡,200多立方落石砸向金龜巖鐵路大橋,致使12號橋墩橋臺發生裂紋,橋樑橫向位移300毫米,寶成線下行線行車中斷。搶險人員冒著2000餘次大小余震,在極其艱難的作業環境下,苦戰82個小時,於5月16日凌晨1時,終於讓列車順利通過金龜巖大橋,打通了寶成線川內抗震救災的“生命通道”。

抗震救災是一場生死時速的較量。分秒必爭!

成都局與地方在各個層次建立運輸協調機制,地方政府及時將救災物資運輸信息通知鐵路,對涉及抗震救災的大米、食鹽、帳篷、汽油、水泥等物資實行優先裝車、優先掛運、優先裝卸。

5月14日6時18分,西安至成都的87603次貨車成為國內第一列到達成都的“搶”字頭救災物資專列。之後,一列列“搶”字頭救災物資專列通過成昆線、成渝線、襄渝線、達成線、寶成線等進川鐵路幹線,源源不斷地駛向地震災區。截至5月26日18時,成都局累計接入救災物資8010車,自裝救災物資2857車。

如果說搶運救災物資是拯救生命,那麼搶運傷員就是真正地在與死神競技。成鐵人有一個心願:鐵路就是災區人民不斷延伸的生命線!

鐘聲為誰而鳴——寫在汶川地震十週年

5月19日10時20分,滿載208名傷員的“傷”字頭57005次專列駛出綿陽站,當日17時35分,列車抵達重慶北站。這是汶川大地震後,鐵路開出的首趟轉運傷員專列。隨後,從德陽、廣元、江油等車站陸續開行到昆明、貴陽、西安、天津、武漢、杭州等城市的傷員專列。截至5月26日18時,成都局累計開行傷員專列13列,運送傷員3329人、陪護3257人、醫生1225人。

在生與死的對抗中,那些無私付出的英雄,依舊令我們感動!

3

祝福汶川

鐘聲為誰而鳴——寫在汶川地震十週年

再見汶川,那是在剛剛過去的五一節。當年坍塌的映秀鎮似乎變成了一個新城,建設得非常漂亮,魚子溪穿城而過,流入岷江。遠處清風拂面,枝頭鳥兒吟唱。曾經山崩地裂、滿目瘡痍的土地已舊貌換新顏,受災的群眾住進了新房,災區正從廢墟上站立,展示出在災難後重生的生動圖景。震後的汶川似乎在用一種蠻荒的力量向世人證明自己的頑強生命力。

逝者已矣,生者如斯。

今天,距離5·12汶川大地震已經過去整整十年了。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十年的光陰,可以改變很多,但十年前那場浩劫,卻註定成為歷史的拐點。十年的時光中,似乎人們彷彿已經忘了那場地震帶給我們的傷痛。其實不然,人們只是在更加用力地好好生活,在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對生命的無上敬畏。

一座座巍峨的山樑坍塌了,但有種精神卻從此高高聳立;一片片可愛的城池荒廢了,但有種品質卻在每一寸國土傳遞;一個個鮮活的生命離開了,但有種氣節卻從此恆古永垂。面對哀鴻遍野的舉世國殤,全國人民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展現出頑強的汶川精神。

“泰山壓頂不彎腰”!

鐘聲為誰而鳴——寫在汶川地震十週年

這種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精神,是上古大禹治水“導江岷山”精神的延續,是中國人逢山開路、遇水架橋,敢叫日月換新天的無畏精神,是中華民族堅強面對、不畏艱難、百折不撓的新時代偉大奮鬥精神。這些深入每一箇中國人骨髓的精神氣質,它提著我們的脊樑骨,讓我們披荊斬棘,勇往直前。

十年前,哀鳴的鐘聲為那些逝去的生命送別,為英雄緬懷。

十年後,奮起的鐘聲為這些活著的人民鼓勁,為汶川加油。

十年磨劍,莫道苦難,九萬里地山河,肩挑重擔。

今天的汶川,共建共享共歡顏,把希望融入了祖國山河,煥發出蓬勃生機。

記得席慕蓉寫過一首詩:“挫折會來,也會過去,熱淚會流,也會收起,沒有什麼可以讓我氣餒的,因為我有長長的一生。”

今天,我們依舊為在汶川大地震中犧牲的英雄們致敬,緬懷英烈,更為曾遭受磨難的汶川加油。認清明天的去向,不忘昨日的來處,挺著那身鋼筋鐵骨,朝著更美好的新生活大踏步走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