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實寄封來了解,流傳於民間的藝術瑰寶-中國曲藝!

各位童鞋,大家好!

曲藝即我國“說唱藝術”的統稱,包括京東大鼓、二人轉、 山東快書、 蘇州評彈、相聲、快板書、評書、獨角戲等等,是我國民間一種獨具民族特色的藝術表演形式,不過伴隨現在諸多國外文化的衝擊以及互聯網時代的普及,這些傳統曲藝藝術也開始面臨失傳危機,為了讓更多的國人瞭解中華曲藝的魅力,我國郵政也在2011年3月8日發行了《中國曲藝》特種郵票一套四枚。

《中國曲藝》特種郵票一套四枚,面值均為1.20元,同時發行小版張一枚,內含二套郵票,面值為9.60元,郵票以人物展示了相聲、鼓曲、評彈、快書四個曲藝形式為主要構圖,人物生動鮮明。

曲藝是中華民族各種說唱藝術的統稱,它是由民間口頭文學和歌唱藝術經過長期發展演變形成的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我國活躍在民間的曲藝品種有400個左右。2011年9月~10月在浙江省紹興市舉辦第七屆中國曲藝節。郵票內容擬表現相聲、鼓曲、評彈、快板書、二人轉等。

相聲起源於北京,流行於全國各地,是以說笑話或滑稽問答引起觀眾發笑的曲藝形式,它是由宋代的“像生”演變而來的,到了晚清,相聲就形成了現代的特色和風格。在相聲形成過程中,廣泛吸取口技、說書等藝術之長,寓莊於諧,以諷刺笑料表現真、善、美,以引人發笑為藝術特點,以說、學、逗、唱為主要藝術手段。

鼓曲是曲藝中的數以百計的唱故事的曲種的總稱,鼓曲種類繁多,數以百計,京韻大鼓是由河北省滄州、河間一帶流行的木板大鼓發展而來,形成發展於京津兩地的天橋和三不管兒。

評彈又稱蘇州評彈、說書或南詞,是蘇州評話和彈詞的總稱,是一門古老、優美的說唱藝術,評話通常一人登臺開講,內容多為金戈鐵馬的歷史演義和叱吒風雲的俠義豪傑,彈詞一般兩人說唱,上手持三絃,下手抱琵琶,自彈自唱,內容多為兒女情長的傳奇小說和民間故事。

快書按方言採用及說唱風格的不同,有許多不同的曲種,如在山東省流行的任丘竹板書,上海市郊區流行的鑼鼓書,天津市形成並流行的快板書等。最著名也影響最大的,要數流傳全國的山東快書,山東快書起源地有劉茂基臨清說、趙大桅濟寧說、曲阜傅漢章說,山東快書形成之後,就從發源地擴散開來,逐漸形成山東省內和省外兩支,解放後山東快書始向全國發展,高元鈞在這方面的推動作用是很大的,在他的努力下山東快書在京津地區和解放軍中發展很快。

再來看看實寄封的高清大圖吧!

跟著實寄封來了解,流傳於民間的藝術瑰寶-中國曲藝!

跟著實寄封來了解,流傳於民間的藝術瑰寶-中國曲藝!

跟著實寄封來了解,流傳於民間的藝術瑰寶-中國曲藝!

跟著實寄封來了解,流傳於民間的藝術瑰寶-中國曲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