佃璽同話《大同旅遊一卡通》2號線

2號線:大同市(平城區)一懸空寺景區一恆山

佃璽同話《大同旅遊一卡通》2號線

三, 恆山,亦名“太恆山”古稱玄武山、崞山,高是山,玄嶽。

其中,倒馬關、紫荊關、平型關、雁門關、寧武關五關包圍中間。主峰天峰嶺,海拔2016.1米。

恆山位於大同市渾源縣城南,北嶽恆山與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中嶽嵩山並稱為五嶽,是道教全真派聖地。在金庸先生的小說中屢屢提及全真派恆山女道人,形象冷漠、神秘。

北魏年間,寇謙之在平城(大同)傳授天師道派,在東郊設立道場,共三層,作法者兩千餘人。金末元初,丘處機在純陽宮傳授全真道派,都曾在恆山設道場。

佃璽同話《大同旅遊一卡通》2號線

1982年,恆山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名單。

明朝中期,原從河北曲陽上山祭祀,後改為渾源之南,清代時,恆山已經寺廟群居,規模很大,人們稱之為“三寺四祠九亭閣,七宮八洞十二廟”。恆山以景色美而著稱,歷來有恆山十八景之說。明代旅行家徐霞客遊恆山後,把在恆山的見聞錄入《徐霞客遊記》中。

古人讚歎恆山“危峰過雁來秋色,萬里黃沙散夕陽。”邊關要塞,古城峰煙。恆山因其險峻的山勢和地理位置,成為兵家必爭之地。許多帝王、名將都在此打過仗,如唐代戰敗隋煬帝后,隋煬帝逃往此處落腳;楊家將的穆桂英,也在這裡戰鬥過。這裡還有古代的關隘、城堡、烽火臺等多處古代戰場遺蹟保存了下來。

佃璽同話《大同旅遊一卡通》2號線

恆山主要景點有金龍峽,松桃花洞,雲恆山廟,懸空寺等恆山十八景,十八景如下:

佃璽同話《大同旅遊一卡通》2號線

一,磁峽煙雨

磁峽又名金龍峽,位於天峰嶺與翠屏峰之間,是出入恆山的天然門闕。徐霞客寫道:“伊闕雙峙,武夷九曲”。

二,雲閣虹橋

古棧道,位於金龍峽最窄處。古人沿峽谷東崖絕壁間,鑿崖插木,飛架棧道,傳說是魯班的妹妹所建。

三,雲路春曉

從北嶽山門至恆宗殿,稱十里步雲路。一里一亭,一步一鬆,亭亭不同,步步入雲。

四,虎口懸松

虎風口和懸根松,在步雲路的石階風口處。登臨此處,疾風颼颼,松濤陣陣,猶如虎嘯龍吟,故得名虎風口。旁有一株參天古松,根莖盤露,即為懸根松。相傳是張果老拴在樹上的神驢,受驚而拔起的一苗大樹。

五,果老仙嶺

果老嶺,位於懸根松北的登山途中,石徑上陷有行行小圓坑,形似驢蹄印,傳說是張果老在恆山修行時,倒騎仙驢上下山留下的仙蹟。

六,危巖夕照

夕陽嶺,位於果老嶺的東側,是一段插入雲天的萬仞絕壁。有詩云:“餘輝返照千山色,滿峪參差入畫中”。

七,斷崖啼鳥

即姑嫂崖,當地又稱“捨身崖”,傳說因姑嫂投崖而得名。姑嫂投崖後,小姑化作百靈鳥,嫂子化作找姑,在捨身崖上比翼雙飛。

八,幽窟飛石

飛石窟,位於姑嫂崖北端,為一天然大石窟,4000多年前,舜帝北巡,至恆山腳下,忽有一石從恆山飛來,墜於帝前,帝遂起名為“安王石”。五年後,帝又北巡,至曲陽被大雪阻路,便望祀北嶽,此靈石又東飛到曲陽。這裡有南巖龕,二層梳妝樓等,為北魏時期建築。

九,龍泉甘苦

苦甜井,位於白雲堂東側,唐明皇曾親下詔書,賜匾“龍泉觀”。歷代遊客到此紛紛品嚐龍泉聖水,恆山奇茶,以沾帶仙氣。

十,茅窟煙火

三茅窟,位於白虛觀北紫薇閣旁斷崖上,供有三茅真君。

十一,金雞報曉

金雞石,位於朝殿西鼓樓外,有一狀如古磬的青石,情趣絕妙。傳說是恆山金雞撿食了三茅真君失落的仙丹變成。

十二,玉羊遊雲

從朝殿瞭望東峰峭崖翠頂上,古碑曾載有“東岱大夫之松,西華仙人之掌,南衡龍書蛇篆,北恆金雞玉羊”的佳句。

十三,紫峪雲花

紫芝峪,位於恆宗殿東側,是一道草木叢生,曲折幽奇的溝峪。《孫子兵法》講恆山靈芝旁,有“率然”的雙頭蛇日夜守護。

十四,石洞流雲

雲洞,位於紫芝峪東崖上。洞口旁刻有“白雲靈穴”四個大字,因此又稱白雲洞,亦名白龍洞。民間傳說恆山爺的女婿白龍公子在此掌管北國雲雨。

十五,仙府醉月

會仙府,位於朝殿西側,為恆山最高廟觀,傳說是仙人聚會之所,置身仙府,腳下雲風飄渺。

十六,奕臺鳴琴

琴棋臺,臺崖上是雙勾法書“琴棋臺”三字,此處傳說是仙人對弈弄琴之處,也是恆山諸景觀中最為曠世脫俗的所在。

十七,脂圖文錦

石脂圖,位於主峰天峰嶺東崖上,遠望狀如剝落之古碑,中有蝌蚪文字,又似錦繡畫圖,實為奇景一絕。

十八,嶽頂松風

主峰天峰嶺,登上恆山極頂,極目遠眺,北國萬山之雄渾氣象盡覽無遺,恆山十八景盡收眼底。

特色小吃有渾源涼粉、油酥大豆、黃芪酒、渾源白乾、渾源莜麵等等,還有特產銅器、瓦盆、沙鍋、地毯等。北嶽恆山不壓於其它的山脈。

佃璽同話《大同旅遊一卡通》2號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