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時賽:我為CBA星銳賽打CALL

我一直認為:年輕球員主打的星銳賽,在CBA的全明星週末裡,屬於投入程度比正賽還高的賽事。

原因在解說裡已經說過了,年輕球員們大多在俱樂部裡,在聯賽當中,鮮有這樣好的展現自己的機會,所以得到機會就投入就拼命。可是很有意思的是,拼命歸拼命,小哥兒幾個還都是少年不識愁滋味的年齡,沒太多現實的想法,所以即使拼命對抗也不傷和氣。去年的高詩巖大戰趙睿我就特別喜歡看,兩位都是有創意的後場球員,又都特別有個性,平常還都鬼馬精靈,只因當時年紀小,追風逐浪沒煩惱。真耍起來場面好看,也不缺乏對抗,倆人樂呵呵的,就把比賽掌控在了自己手裡。我當時在微博裡寫,高詩巖同志就是我在CBA的新偶像,結果弄的小夥很不好意思。這是閒話。

正事是,星銳們今年展現自己的時間也被壓縮,因為我們所面臨的後備人才培養現狀,確實不容樂觀:任何的賽事活動,常客太多,代表競爭就會減少。你看昨天的比賽,出現高詩巖、趙巖昊、阿不都沙拉木這樣星銳賽的三朝元老,本身就表明這塊場地也需要更多的良性競爭。發現了這樣的問題或者隱患,就要馬上解決。不光CBA是這樣,NBA也不例外:還記得NBA最開始的新秀挑戰賽嗎?是綠隊對白隊;其後又變成了東西部的對抗;再然後,由於停擺影響變成了一二年級之間的對話;發現了競爭減少,輕鬆無聊的表演居多之後,迅速改變成了本土球員對國際球員——所有的改變都是為了能讓更多的人投入地打比賽,所有的改變都是為了能讓更多的人享受地看比賽。

嘉時賽:我為CBA星銳賽打CALL

所以今年不只有星銳們,還有大學生球員們。在星銳賽的比賽時段引入兩支大學隊伍,對於CBA公司和中國籃協來說是件了不起的事兒。首先,這是兩個單位的事情。雖然說不像韓國和朝鮮手拉手出現在奧運會開幕式那樣驚天動地,但畢竟一群人屬於中國籃協,一群人屬於大體協。這兩個單位沒有那麼勢不兩立,但是誰也不是誰的從屬單位。既然沒有從屬關係,就不存在誰必須聽誰的這樣的道理。

你也許會厭煩我說這樣的話,但在我們的國家,這是很長時間以來,存在非常現實的狀態。都說為了共同的理想和願景緊密合作,一旦回到現實當中,就會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職業球員和大學生球員打比賽,大學生球員的隊伍如何構成?幾個學校?什麼水平?勝負對於未來的影響如何?誰能真正負責?都說校園籃球應該成為CBA和中國籃球的人才庫和儲備倉,但這樣的順承關係在過去很長時間裡並沒有理順。

其次,學生球員們長時間要面對學業和打球的雙重挑戰。以重點學校的學生球員為例,儘管他們獲得了很多學生球員所羨慕的機會,但他們並不會因為球場上精彩的表現而獲得學業上任何豁免的特權。因此如果有在大學裡表現出眾的球員進入CBA聯盟,會發現有非常多不適應的狀態,劉子秋趙南魏明亮們都沒有打出自己在大學聯賽裡的水準和地位,到目前為止,最好的應該就是曾令旭了。但如果所謂的人才庫和儲備倉,在這過去的許多年裡只輸送了不到50個球員的話,恐怕也沒有真正行使我們以為的作用吧。

事兒說到這多少有些沉重,也有些消極。那咱們就從現在開始,說點兒積極的吧。

雖然大學生球員們還有些緊張,雖然還有很多人說幹嘛只挑清華和北大,雖然實力差距確實有點兒大……雖然就像王非“王全面”指導說的那樣——年輕人們的基本功還都有在鞏固紮實的餘地——但我們解說的時候都覺得:做就比不做強,做就比只看只說強。

清華和北大出賽,而並非採用CUBA全明星聯隊,是因為還有很多學生球員面臨期末考試的壓力與備考的過程。讓兩支打球和學習優異的球隊前來參戰,能夠最大限度的削弱學業壓力對參賽球員的影響,北大本身也是去年的全國冠軍,來參加這場比賽名至實歸;而清華則是為CBA輸送球員最多的球隊,聯合參賽確實有著非常特殊的意義。

嘉時賽:我為CBA星銳賽打CALL

比賽的第一節,你能看到北大的全力以赴,王少傑和郭凱一個是去年CUBA總決賽MVP,一個是前一年選秀前三甲進入CBA的北大優秀畢業生,兩個人輪番衝擊內線,憑藉自己的技術和基本功,很是給北方星銳隊製造了些麻煩,除了穩定的命中率外,還有11對9的單節籃板優勢,這是學生球員們初生牛犢不怕虎最好的體現。

清華有很多優秀的小球員,比如剛剛在耐克高中聯賽北京決賽當中表現出色的齊麟,讓這樣的年輕人在全國最高水平的舞臺上展現自己的投入與能力,知道外面的世界到底有多大,無疑對他們來說有利無害。

嘉時賽:我為CBA星銳賽打CALL

學生球員們翻江倒海,由緊張變得放鬆,也直接刺激了這些CBA的優秀星銳球員,廣廈的雙快後場趙巖昊和孫銘徽不斷製造快速防守反擊的機會,大個子們也心領神會,與外線球員們做著嫻熟精妙的掩護或傳切配合;高詩巖和沙拉木則不斷利用自己的衝擊力給大學生球員製造威脅,身體對抗本身就是他們的強項,再加上畢竟都是在自己球隊擁有穩定上場時間的角色,配合也逐漸默契起來。

最終,星銳組合隊籃板球以44比28超出學生球員一籌,助攻和搶斷則從一開始就領先,直到最後;但作為整個大學聯賽最優秀的球員,王少傑的表現同樣引人注目,儘管第一節他製造殺傷後的四次罰球全部沒有命中,但到了第四節再次出場,他完全放開,5投5中拿下13分,本身就是學生球員迅速調整找到自己機會最好的體現。這樣有趣的比賽也不是沒存遺憾,說到第二節的時候我就在感慨,要是積極做好宣傳推廣工作,讓本就成體系,成規模的清華和北大的校友團組織現場觀戰,氣氛一定會更加理想。

嘉時賽:我為CBA星銳賽打CALL

但這第一步畢竟是邁出去了,就像去年CBA的選秀大會一樣,儘管還存在一些差距和疏漏,比之前一年就強了一些,學生球員和職業球員之間的差距,也許就會隨著一點一滴的進步與結合,而被逐漸抹平。今年夏天,CBA的預備隊和各高校之間的比賽就將緊鑼密鼓開始。或許完成真正的無縫對接還需要一個很長的時期,比我們想象的還要漫長而艱難許多,但如果能夠等到真正實現的一天,我們是否還會回頭想起這場有趣的星銳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