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禁區”裡的標兵中隊

“生命禁区”里的标兵中队

錚錚鐵骨千年鑄,不屈品質萬年頌。胡楊憑藉著自強不息、堅韌不拔的精神,屹立於天地之間,挑戰著生命極限,它既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徵,也是額濟納的“英雄樹”。

億萬年來,胡楊用“不死不倒不朽”的堅韌和“死而不倒、倒而不朽”的頑強,讓人們懂得了精神的永遠、生命的永恆,懂得了“基強則盛,本固則安”的道理。

駐守在額濟納這個“生命禁區”裡的武警中隊,常年與胡楊為伴,即使深處西北邊陲的中蒙邊境,遠離上級機關,指導幫建不便,卻依然自強自立、自主抓建,不斷強能力、打基礎、蓄底蘊,時時處處走在前列,立起了北疆武警的“好樣子”;即使深處風沙肆虐的大漠戈壁,水、電、路“三到頭”,持續發展不易,卻依然迎難而上、艱苦創業,繼承一個個傳統,攻克一項項難關,續寫一個個輝煌,長期保持全面發展全面過硬。先後被武警部隊表彰為“基層建設標兵中隊”“先進基層黨組織”“十大紅旗團支部標兵”,榮立集體一等功1次、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

“生命禁区”里的标兵中队

靠增肌造血打造過硬“戰鬥堡壘”

強基層,關鍵是強支部、強幹部、強骨幹。

額濟納中隊黨支部這個過硬“戰鬥堡壘”是與生俱來的,之所以形成“位置越偏越看齊、環境越苦越奉獻、榮譽越多越創先”的“三越精神”和“忠實、踏實、樸實、務實”的“四實作風”,就是因為69年來中隊一茬茬官兵始終保持著“功成不必在我,建功必定有我”的思想和境界,一任接著一任幹,一棒接著一棒傳,齊心協力推動中隊建設不斷前進。2008年至今,先後3次被武警部隊表彰為“先進基層黨組織”。

中隊黨支部書記康昊介紹說,打造過硬“戰鬥堡壘”除了集成發揚好優良傳統,更要把成功的經驗做法總結創新好、轉化運用好。經過黨支部一班人的精心策劃,已經構建起了立足偏遠“增肌造血”的抓建體系。

——當好“領頭雁”,打造“戰鬥堡壘”的動力引擎。頭雁領飛眾雁隨。中隊黨支部書記副書記始終堅持以提高“三個能力”為重點,以落實組織生活制度為抓手,帶頭抓學習、帶頭幹工作、帶頭嚴落實、帶頭守紀律、帶頭轉作風,通過堅持不懈強自身,全面帶動強班子,培養了一茬又一茬按綱抓建的明白人、帶頭人,接力留下了一個好班底、一支好隊伍、一個好基礎、一個好作風。

——建好“三支隊伍”,撐起“戰鬥堡壘”的四梁八柱。中隊堅持把建設一支講政治、善帶兵、能打仗、敢擔當、有作為、形象好的骨幹隊伍作為建隊關鍵,細化了“教、管、訓、考、用”五位一體措施辦法,常態組織業務學習、崗位練兵、任務錘鍊和示範幫帶,開展“一幫一、一對紅”和“比思想、比能力、比奉獻、比擔當、比作風”活動,以老帶新,以強帶弱,互幫互助,共同提高。在這個中隊,有一個“黨員特權哨”傳承了25年,這是一個只有黨員才能夠擁有的“特權”,每次遇到惡劣天候,“黨員突擊隊”都會自行組織全體黨員輪流走上“黨員特權哨”執勤站崗,確保執勤目標“絕對安全”。

——實施“聯建聯創”,用好“戰鬥堡壘”的得力助手。針對經常性基礎性工作的群眾性特點,充分發揮團支部、軍人委員會兩個群團組織功能,結合階段性工作重點交清任務、壓實擔子,開展“三大民主”活動,通過發揚優良傳統、查找存在問題、總結建隊經驗、採寫強軍故事、幫助戰士進步,官兵們“以隊為家”的主人翁意識明顯增強,主動為中隊建設添磚加瓦成為行動自覺。中隊團支部被武警部隊表彰為“十大紅旗團支部標兵”。

“生命禁区”里的标兵中队

作為第十六屆“中國武警十大忠誠衛士”、全軍“優秀基層中隊(連)主官”、“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獎獲得者,原中隊長王慧成曾走進全國部隊和高等院校作報告,介紹中隊建設,分享成長經歷。在走進基層的報告中,他回顧了三個第一次:第一次參加民主生活會,同志們開誠佈公地批評他“帶兵能力弱,需要接地氣”,讓他當時就紅臉出汗、無顏面對;第一次組織訓練,他暗下決心:“決不能讓一名官兵落後”,參加總隊標兵中隊考核時,他帶領大家考出了全優成績;第一次參加處突維穩,他與參戰官兵手挽手、肩並肩組成人牆,用“打不還手、罵不還口”的實際行動疏導群眾,平息事態。

從大老粗成長理論教員,榮獲武警部隊優秀士官人才三等獎的馬豔雙;從迷茫度日到點燃夢想,以優異成績考入了武警後勤學院的戰士盧兵;……在該中隊黨支部的培養下,像這樣實現“青春蛻變”的官兵還有很多很多,他們接力推動中隊紮根大漠全面進步全面過硬。1994年以來,中隊獲得總隊以上表彰30多項。

“生命禁区”里的标兵中队

靠艱苦奮鬥立起軍隊“好樣子”

五六十年代,額濟納人民為了祖國的航天事業和國防建設,讓出最好的牧場和耕地,5個月時間全部撤出基地範圍,留下了“三易旗府”的佳話。

進入新時代,額濟納中隊官兵為了駐地建設發展,讓出功能完善的老營區,經過2年全力奮鬥,打造出了武警部隊“基層建設十大標兵中隊”。

現在的額濟納中隊,一片鬱鬱蔥蔥的綠色,與四周沙漠戈壁形成了明顯反差,但是誰又曾想到,10年前,這裡還是寸草不生、沙石遍地的鹽鹼地。

“換羽”之苦、“升級”之艱。2009年,額濟納旗啟動“解困工程”,中隊搬遷了新營區。當官兵歡歡喜喜來到新營區時,除了一棟孤立在荒郊野外的兵舍樓,就是“風吹石頭跑”的戈壁灘,沒有一點生機。看著官兵們心涼到底的表情和不知所措的茫然,中隊提出“白手起家建美好家園、自力更生創一流中隊”的口號,用額濟納人民“三易旗府”的佳話和“人進沙退”的治沙精神激勵官兵艱苦創業。

在額濟納,最難得就是綠化。面對地表70釐米厚的堅硬岩土層加上30釐米厚的鹽鹼結晶層這個“植物天敵”,面對一天挖一個樹坑的艱難,面對第一年“顆粒無收”的無奈,官兵們沒有絲毫退縮。沒有經驗,大家就查閱資料、走訪專家,學習鹽鹼地種植方法;沒有存活條件,大家就給樹苗砌池換土,重新安家;沒有土壤,大家就從20公里外的河槽一袋一袋往回扛;沒有水,大家就從洗漱、做飯等生活用水中往出“擠”。經過2年的不懈努力,樹活了,草綠了,官兵們的心也亮了。後來,官兵們還把鹽鹼地綠化經驗推廣到蔬菜大棚種植上,運用到義務植樹造林中,傳授給前來學習經驗的牧民群眾。

今天走進中隊,體系化的政治環境,實戰化的訓練場,平整的籃球場,2000多平方米的綠地,徹底改變了“白天兵看兵、晚上看星星”的枯燥局面。參加過營區建設“攻堅戰”的戰士崔達回憶說,這個沙窩窩裡建起的“綠色軍營”,是官兵們用肩膀背出來的,當時中隊唯一能用運輸工具就是一臺十多年的拖拉機,還經常“趴窩”,官兵們每次去胡楊林訓練時,都會每人扛一袋土回來。現在,戰士們“揹著”垃圾桶倒垃圾、照顧小豬睡豬圈、節約每一滴水每一度電,就是一代代官兵“不怕髒累、勤儉持家、艱苦創業”精神的一種傳承。

治“面子”更要治“裡子”。2011年,中隊被武警部隊授予“基層建設標兵中隊”後,少數官兵流露出了“歇歇腳、喘口氣”的鬆勁情緒,中隊黨支部及時抓住這一傾向性思想問題,開展“艱苦奮鬥為什麼,中隊發展靠什麼”群眾性大討論,通過回顧中隊面對惡劣環境迎難而上、攻堅克難的艱辛創業史,使官兵明白艱苦奮鬥始終是中隊的發展根本,必須代代相傳、發揚光大。組織“揭短大會”,深入查擺短板弱項,提出了“對照榮譽找差距,落實《綱要》打基礎,更新觀念謀發展,增強素質創一流”的建隊思路,有力推動了中隊全面建整體上。多年來,中隊官兵走了一茬又一茬,但憶苦思源、吃苦耐勞、艱苦創業的精神卻深深烙刻在官兵心中,實現了由“面子”到“裡子”再到“骨子”的“三級跳”。

“生命禁区”里的标兵中队

沒有標準就沒有質量,沒有標準就沒有方向。長期以來,中隊立足獨立作戰、自主抓建特點,始終堅持靠綱要建,用條令管,把每個崗位、每項任務都細化成易於操作的工作流程和標準,從樓外到樓內,從牆面到地面,從門窗、桌椅到開關、水龍頭,等等,都貼上管理員標籤,定人定位定責任。同時,設立理論輔導員、安全監督員、軍容風紀糾察員,常態督導檢查,一點一滴抓養成、一招一式抓規範。初到中隊,一些新兵覺得這裡“規矩”多、受管束,可是日子長了,他們卻打心眼裡服氣。

今年新《條令》頒佈後,中隊及時完善《標準化建設規範》,細化起床“三快”、就餐“三不”、衛生“三有三無”、操課“三到位”等幾十條落實標準,大到執勤戰備、教育訓練,小到言行舉止、起居作息、穿衣戴帽等,對“什麼時間幹什麼、誰來幹、怎麼幹、幹到什麼標準”進行詳細明確,使官兵“看得清、夠得著、能操作、易落實”。走在中隊裡,看到的是正規化的管理、規範化的設置、精細化的養成,看到的是中隊的好樣子、營區的好樣子、軍人的好樣子。2004年開始,中隊連續14年被總隊評為先進,12次樹為標兵。

“生命禁区”里的标兵中队

靠持之以恆匯聚發展“新風正氣”

5月18日,中隊每月一次的“家事大家談”活動如期舉行,官兵們圍繞著教育成效、日常管理、內部關係、安全隱患等方面,從不同的側面,查擺思想、作風、行為、表現中存在的現實問題,提出“用什麼方法管、拿什麼形式教、靠什麼形象帶”等具體招法,用集體智慧推動中隊建設科學發展。針對內部關係中存在的問題,大家主動擺上桌面,敞開心扉“澄清小誤會、化解小矛盾、打開小心結”,鞏固和發展團結友愛和諧純潔的內部關係。

在額濟納中隊,“戰士問題不出班排、黨員問題不出小組,幹部問題不出支部”是長期堅持的優良傳統,“四有”軍人、好黨員、好乾部標準提出後,中隊黨支部及時對錶看齊,創新建立了黨員幹部跟蹤考察制度,每次重大任務都指定臨時黨小組負責人進行履職情況跟蹤檢查,都組織戰士進行民主測評,及時製成“問題清單”發到每名官兵手中,並依託“三互小組”幫帶整改,確保每名官兵時時處處都在組織管理之中。

前不久,在參加阿拉善盟“獵鷹—2018”反恐實戰演訓期間,一名值班班長因戰術動作不理想就直接批評戰士,導致戰士議論紛紛、士氣低落。收操後,副中隊長徐華東立即圍繞這一問題,以“演習目標是什麼、我們差距有什麼、取得成績靠什麼”為題展開討論,大家對事不對人進行激烈討論,既面對面地指問題,又真心實意教方法,讓參訓官兵倍感溫暖。

“生命禁区”里的标兵中队

風氣連著士氣,風氣不正就會生邪氣有怨氣。中隊幹部骨幹常說的一句話就是“得民心者得天下、得兵心者打勝仗”。這些年,中隊把公正處事作為對戰士最好的尊重,凡是涉及官兵切身利益的敏感問題,都全程公開公平公正,充分保障官兵的知情權、參與權、建議權、監督權;凡是上級檢查考核從不弄虛作假,確保訓風演風考風純正。戰士付強上等兵時調入中隊,擔心自己是“外來戶”,曾一度消沉、無精打采。中隊指導員得知情況後,及時給他講清黨支部如何為“擔當作為、踏實肯幹”的人撐腰,如何評價、選用骨幹等思路理念,打消了其擔心顧慮,一心撲在工作上。最終他憑藉過硬素質和出色表現,贏得了全體官兵的一致認可,不僅選取了士官,還當上了班長。

近3年來,中隊11人入黨、8人技術學兵、21人轉改士官、39人立功受獎,官兵都滿意服氣,樹立起“靠素質立身、靠實績進步”的清風正氣。

圖文|田冰 毛勝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