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起特色小镇 生活变了模样

建起特色小镇 生活变了模样

图为江苏省吴江区同里镇北联新农村。

建起特色小镇 生活变了模样

图为江苏省宜兴市新庄街道澄渎村。

建起特色小镇 生活变了模样

图为经过小流域整治后,福建省的乡村秀美景象。

建起特色小镇 生活变了模样

图为四川省广元市青溪古镇的静谧之景。

◆张厚美 张欣

这里是青溪古镇。

青溪古镇古城墙用糯米灰浆镶砌石条和大砖,内夯土石,东西北三门各建有半园形外城墙,也称“瓮城”,内外城门洞全以石条镶拱。内城门上建有距地四丈五的重檐城楼,戌守嘹望,边陲雄姿尽收眼底。从唐家河引入的溪水沿古镇循环顺势而下。溪水两侧,各类绿植自然生长,绣球、月季等五颜六色的花朵竞相开放。“顺流而下的溪水,可以直接用于灌溉。”景区讲解员李金苡说,“这是汶川地震后浙江援建我们青川的时候专门设计的。”

阴平村因三国邓艾偷渡阴平,阴平古道穿境而得名,是青川县重要的乡村旅游示范村,先后被评为全国文明村、生态文明示范村和四川省文明村等。在阴平村,住在青瓦房、白粉墙、木栏、雕花窗的川北特色民居中,庭院瓜果飘香,随手可采摘品尝。村内一条青砖铺成的“温州路”曲径通幽,一幢幢川北民居古朴舒适。

“从前养兔、养猪、养蚕,还种水稻、麦子,孩子上大学,我们夫妻俩一年辛苦下来,也挣不了多少钱。” 阴平村村民闫恩华说。2007年,闫恩华和丈夫在政策支持下,成为了阴平村首批开设农家乐的村民之一。“去年纯收入有五六十万元左右,粮食不种了,现在就种些蔬菜,”闫恩华说,“旺季时,请人来帮忙,自己不会很辛苦。”17间客房,旺季都是满房。闫恩华说,一位来自遂宁的客人前两天刚把17间客房全部预订了。

2008年,汶川地震后52天,浙江温州援建指挥部进驻阴平村,以最快的速度编制完成了《阴平生态示范村建设规划》,将乡村旅游发展与灾后恢复重建相结合,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地方特色文化相结合,形成了极具特色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相继建成了村庄内生态庭院、阴平文化广场及生态停车场、乡村观光设施等。温州市援建指挥部还进行产业援助,指导和规划了产业发展类项目16个,总投资额2000多万元。比如引进温州甜玉米,帮助阴平村发展生态产业园。

阴平村背靠唐家河自然保护区,这里有着优美的生态田园风光,有小桥、流水、花草香的原生态景观,有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的原生态农家生活。阴平村仅闫家坝一处就已经有103家农家乐,带动了周边村民就近就业。

乡村旅游,靠简单的“复制”“粘贴”已经难以奏效。因地制宜、不断提质,青溪古镇走出了一条独特的生态之路,最终实现了环境优美和富民惠民的“双赢”。

青溪镇党委书记杨金军给出了一组数据:2017年,全镇接待游客120万人次,旅游收入3.56亿元,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5603元。“小花园、房前屋后栽果树、条条村道通农家”,青溪实现了绿色崛起。

青溪镇的发展并不是个例。在建设中国生态康养旅游名市这一目标引领下,广元市许多村庄正在把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同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相结合,促使民居变客房、村庄变景区, 促使“农文旅环”深度融合,带动村民就业增收致富,建设美丽乡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