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出土文獻編年:這些真實的秦國曆史知識,會增加你的史識和底氣

《秦出土文獻編年》是編年體史料集,收集出土的銅器、陶器、漆器、石磐、石鼓、竹木簡、雜器等秦文獻資料2145條。每器均有釋文,有的還有必要的簡單考釋。部分整理如下:

秦出土文獻編年:這些真實的秦國曆史知識,會增加你的史識和底氣

1、a、先秦之“殹”字,為語氣助詞,與“也”意義相同。

b、商鞅方升之“尊”字,為“寸”,立方寸。

c、重泉,秦縣,即今蒲城,乃方升第一次置用地。

d、臨,乃方升第二次置用地,今河北臨城縣。

e、先秦時“不”字常用為無義助詞。“不其簋”,是最早的一件秦國青銅器,年代當為公元前820年左右。《史記十二諸侯年表》載,秦莊公名其。李學勤說:“不其簋所記是周宣王時秦莊公破西戎的戰役。”

f、平周,本魏邑,後歸秦,今山西介休縣西。

g、定陽,秦縣,今陝西宜川縣西北。

2、秦莊公破西戎,周宣王“於是復予秦仲後及其先大駱地犬丘並有之,為西垂大夫”。

西為地名,即今甘肅禮縣。其在春秋時期曾為秦都。遷都後秦曾於此地置縣,漢因之不改。《史記樊噲列傳》說樊噲擊破“西丞”,即西縣丞。民國初年,天水西南鄉(古禮縣地),出土秦公簋,銘文“西一斗七升大半升”,簋漢時仍為西縣官物,故刻此銘。西縣是秦國的第一座都城,是秦國開國之祖秦襄公的宗廟和秦的祖廟所在。

西周中期,秦先祖“造父為穆王御”,為王室所知。其後非子為周孝王養馬,孝王分土為附庸,邑之秦。即周穆王時代,秦的一些首領成為周奴隸主的高級奴隸,如為其趕車、養馬。隨著周王室地位的衰落,秦的地位和作用開始凸顯,後被周孝王封為“附庸”,並允許在秦地(甘肅清水秦亭附近)建築城邑。但當時秦勢力弱小,周大臣皆以“秦夷”目之,瞧不起秦。

秦為捍衛周王室同西戎進行了艱苦卓絕的鬥爭。公元前825年,秦仲奉周宣王之命討伐西戎,但出師不利,最後自己也在公元前822年的伐戎中喪命。秦仲死後,周宣王又召秦仲的兒子莊公昆弟五人領兵七千同西戎作戰。這一次取得很大勝利,奪回了被西戎佔領的犬丘。犬丘曾是周孝王時秦人的居住地。周宣王封秦莊公為西垂大夫,地位略高於附庸,秦在周王室衰落中開始強大。

由於周天子的恩惠,以及秦人與西戎的刀兵之仇越來越深,秦人首領討伐西戎的意志更加堅定。莊公的大兒子世父發誓賭咒要殺戎王,並將繼位的機會讓給他的弟弟襄公,自己率人去與戎作戰。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東遷,秦襄公率秦兵參加護送,秦被賜岐以西之地並封為諸侯,自此秦國由大夫上升為與齊、晉等大國地位平等的諸侯,歷史進入了春秋時代。

秦出土文獻編年:這些真實的秦國曆史知識,會增加你的史識和底氣

3、秦景公四年殘磐銘之“百姓”,應為秦之異姓貴族,古諸侯祭祀,每有異姓助祀之例。

4、秦景公四年殘磐銘之“不廷鎮靜”,即位“鎮靜不廷”,指使遠方背叛之戎狄臣服於秦。秦景公在位四十年,“不廷鎮靜”之銘文,表明當時秦之國力已相當強大,足可與關東華夏諸國相抗衡。

5、“詹事”,秦官,掌皇后、太子家,有丞。

6、戰國秦君在位只有昭襄王超過五十年。

7、茜府,大約相當於《周禮天官》的酒府,是專為祭祀祖先而釀製醇酒佳釀的機構。

8、假守,乃代理郡守。

9、立乘曰高車,坐乘曰安車。駟馬安車,立乘軺車。

10、服馬與驂馬的區別:服馬導之以先,驂馬挽之於後,兩者作用不同。

11、物勒工名,是秦國實行嚴格的質量責任制的體現,以便責任追究。

12、秦漢之際的士卒、刑徒日食二餐,食量分五等,其中“叄食”即每餐三分之一斗,容量650毫升。

秦出土文獻編年:這些真實的秦國曆史知識,會增加你的史識和底氣

13、秦律:御中發徵,乏弗行,貲二甲。失期三日到五日,誶;六日到旬,貲一盾;過旬,貲一甲。其得殹,及詣水雨,除興。

《史記●陳涉列傳》載:二世元年七月,發閭左適戍漁陽九百人,屯大澤鄉。陳勝、吳廣皆次當行,為屯長。會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斬。陳勝、吳廣乃謀曰:“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

實際情況如何呢?睡虎地墓中的法律文書顯示,應徵的役夫如不能如期報到與藉故逃避將會懲以杖刑,不是漢朝史家在其開國史中所說的死刑。地方為朝廷徵發徭役,如果耽擱,不加徵發,應罰兩副軍甲。遲到三至五天,應受斥責;六至十天,罰一盾牌;超過十天罰一軍甲。如役夫誤期6—10天,管理役夫的官員將被罰一個盾牌,如誤10天以上將罰一副盔甲。如果生病了或遇上雨天而失期的話,是可以免除刑罰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