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話:放荒

放荒:是洛陽話也是很多地區都明白的土話,應該是放火燒荒的意思,但河南特別是洛陽人說話喜歡簡約就說:放荒。

放荒:是我們年幼時冬季常乾的,雖然生在城市,但寒假期間也經常上“洛河灘”玩耍,河堤上的荒草成了我們放荒玩的資源,實際就是燒燒荒草耍耍,取暖的意義不大,一般都能控制,但我們也經常看到有些不負責的人點火後離開,燒死了河堤上很多大柳樹。

近些年,由於放荒闖禍不斷,消防安全部門不僅嚴厲禁止放荒連清明祭都嚴禁火源,夏秋季的燒秸稈也嚴厲控制,因為汙染環境唄。

放荒的另一個意思是良田放棄耕種,在洛陽有區別叫:撂荒,近些年有很多農家進城打工或拓展,放棄了農田,撂荒啦。

還有一種說法是:清代在順治﹑康熙時期(1644~1722年)曾大規模地推行官荒放墾,鼓勵開墾荒田,反正最後也得放火燒荒。農家在夏季在田埂、邊遠處的慪煙祛冰雹不算放荒範疇。

隨著科技及保護環境的強化,現在的孩子們基本都不玩這個放荒啦,知道放火危險,破壞環境,但農村的秸稈燃燒問題一直未解決,儘管堵、查、罰的很厲害,但依然擋不住換季節偷偷的燃火燒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