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而貧窮,努力到底有沒有用

生而貧窮,努力到底有沒有用

生而貧窮,努力到底有沒有用

對芸芸眾生而言,貧窮是與生俱來的。可以說是,生而貧窮。

曾經看到一篇文說《寒門再難出貴子》,講一群在銀行實習的大學生,他們雖然看似受到了相同的教育,都是大學生,但是他們的一言一行卻刻著過往經歷的烙印

知乎上有個叫Umika Chan的清華學生,說他剛入清華的時候,第一節課老師讓他們每個人填了一張問卷。

調查結果顯示,能夠上清華的學生,絕大多部分父母都擁有雄厚的經濟實力和較高的社會地位,他們能給孩子帶來最好的教育資源。

其實放眼全國985和211,一定是城市裡的孩子比農村裡面的孩子多,有個事實你不得不承認:現在教育的本質就是拼爹和拼媽,拼的是父母的資源、背景和知識。

有人說條條大路通羅馬,可是有的人一生下來就住在羅馬。

既然階層是如此的固化,“卵巢彩票”威力如此之大,那麼生而貧窮的我們還有努力的必要嗎?努力能有多有用?

當然啦,努力也是有用的,你的努力,也許超越不了別人,最起碼能超越自己。

生而貧窮,努力到底有沒有用

有一部非常有名的真實紀錄片叫《人生七年》,簡單說就是拍攝14個7歲的英國小孩,並且每隔7年拍攝一次,每次拍攝持續七天,從7歲,14歲...最終以56歲作為結尾。

在這7個孩子中,有一個孩子實現了逆襲。

他叫Nick,從小在農村長大,學校離家裡有4英里,整個學校只有一個班級,他每天步行去上學,放學回來後還要去喂牛、羊。

他還有一個聾啞弟弟,家裡實在太窮了,這讓他非常自卑,不敢和別人說太多話。

生而貧窮,努力到底有沒有用

考上牛津大學,是他改變命運的轉折點。

大學畢業後,他移民美國,在美國一個著名大學擔任教授,後來又娶到了理想中的妻子,完完全全改變了自己的命運。

很多時候,上帝給了我們一手爛牌,可是他並沒有剝奪你出牌和贏牌的權利,即使拿到一手爛牌,也請你打出最好的效果,成熟的人應該學會對自己負責,而不是把所有責任推卸給現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