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部通報近期重點工作和2017年全國生態環境狀況

生態環境部31日舉行5月例行新聞發佈會。

生態環境部通報近期重點工作和2017年全國生態環境狀況

△生態環境部環境監測司劉志全司長

劉友賓首先通報了生態環境部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精神情況。

他說,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召開後,生態環境部認真貫徹落實會議精神,一是第一時間召開部黨組(擴大)會和幹部職工大會,傳達學習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精神,並對下一步貫徹落實工作進行系統動員部署。

二是迅速召開2018年全國生態環境宣傳工作會議,要求全系統把深入宣傳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作為生態環境宣傳工作的核心任務。

三是做好頂層設計,謀劃七大戰役,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

四是開展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全面啟動第一批中央環境保護督察“回頭看”。

五是深入推進環保督查專項行動。啟動並深入開展清廢行動2018、水源地專項督查、2018年城市黑臭水體整治等環保督查專項行動,切實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環境問題。

六是打造生態環境保護鐵軍。召開全國環境執法工作會議,總結執法經驗,部署執法工作,鍛鍊執法隊伍。劉友賓還通報了2018年第一季度全國水環境質量達標情況、生態環境部推進長江經濟帶12省(市)“三線一單”編制工作進展、“清廢行動2018”階段性進展。

劉志全介紹了2017年全國生態環境狀況。

他說,總體來看,2017年全國大氣和水環境質量進一步改善,土壤環境風險有所遏制,生態系統格局總體穩定,核與輻射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全國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中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78.0%,PM10平均濃度與2013年相比下降22.7%;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區域PM2.5平均濃度與2013年相比分別下降39.6%、34.3%、27.7%;北京市PM2.5平均濃度為58μg/m3。全國地表水國控水質斷面優良水質斷面比例同比增加0.1%;全國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亞氮平均濃度分別為404.4 ppm、1907 ppb和329.7 ppb;中國沿海海平面較常年(1993年~2011年)高58 mm。

劉志全表示,今年的環境狀況公報體現生態環境部貫徹落實中央機構改革精神,統一發布生態環境監測信息,一是名稱由環境狀況公報更名為生態環境狀況公報。

二是增加了氣候變化的內容,首次出現溫室氣體和海平面等內容。

三是增加了農業面源的內容,將糧食作物化肥利用率、農藥利用率、秸稈綜合利用率納入了公報內容。

四是增加了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的內容,對818個縣域的生態環境年際變化進行了評估。

王業耀說,我國國土、水利、生態環境部門均組織開展地下水監測工作,各部門側重點、監測方法和技術規範有所不同,但從三部門監測結果來看,近年來我國地下水水質總體保持穩定。下一步,生態環境部將按照機構改革的最新要求,統一規劃監測網絡、統一標準規範、統一監測方法和統一評價方法,構建一套業務化運行體系,對我國地下水環境開展系統全面的監測並統一發布結果。

劉友賓表示,這次“回頭看”既延續了原來中央環保督察工作積累的一些好的經驗和做法,也有一些新的探索和實踐。

在組織形式上,採取“一託一”或“一託二”的方式,同步統籌安排專項督察。

在內容上,主要盯住督察整改不力的問題,重點檢查列入整改方案的重大生態環境問題及其查處整改情況,重點督察人民群眾身邊生態環境問題立行立改的情況,以及地方落實生態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嚴肅責任追究的有關情況。

時間安排上,“回頭看”進駐期間,省級層面督察只安排5天時間,把更多時間安排在下沉督察,現場核實問題是否得到整改。

會上還發布了《2017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