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別再假裝富有,精英階層都是這樣花錢的!

請別再假裝富有,精英階層都是這樣花錢的!

01

消費民主時代

前段時間,在Reddit上讀了一篇美國網絡上的十萬加爆款文。

請別再假裝富有,精英階層都是這樣花錢的!

這篇題為《炫耀性消費已終結,現在是無形消費時代》的文章,主要說的是,美國的精英階層們已經不用奢侈品炫富了,他們有了更高級的方式。

文章援引了經濟學家Veblen對“炫耀性消費(conspicuous consumption)”的解讀——人們將物質消費當作衡量社會地位與身份的標準

比如,使用銀器,曾在歐洲被看作上流社會的象徵。遊艇和帶有全套智能安保系統的度假別墅,一度是歐美富人的標配。

放到現如今的國內,似乎女士的特殊皮質愛馬仕鉑金包,男士的奔馳s級轎車和白手套司機,被看作是有錢有地位的符號。

請別再假裝富有,精英階層都是這樣花錢的!

上面的一切看起來似乎沒喲什麼問題,但為什麼現在說這種”炫耀性消費“在美國社會終結了呢?

請別再假裝富有,精英階層都是這樣花錢的!

一切要歸咎於20世紀的大規模生產經濟,製造業大量外包給中國導致隨處可見Made in China的標籤,以及對新興廉價勞動力和原材料市場的開發,使得原本一件難求的”奢侈品”成為了不難獲得的“商品”。

美國女大學生不用“裸貸”就能買蘋果手機,不是因為她們更富裕或者更聰明,只是因為新款蘋果手機可以以299美元的首付,每月話費外加40美元,一年內還清全款的政策輕鬆獲得。

不僅蘋果手機可以貸款,價值十多萬美元高級車輛的租賃方案,也讓普通人有了開好車的機會。

這是所謂的消費民主性

請別再假裝富有,精英階層都是這樣花錢的!

然而,民主性顯然破壞了特殊性。尤其是精英階層的特殊性。

精英階層們感到了不安,他們迫切需要用新的手段來維護自己的優勢。

02

怎樣才算是精英階層

在討論精英階層的“新手段”之前,我們來弄清一個問題,究竟是誰處於美國社會金字塔尖上的精英階層?

請別再假裝富有,精英階層都是這樣花錢的!

根據《Business Insider》15年時的數據,在紐約,需要年收入達到60萬美元方可躋身城市的1%。在三藩,需要達到55萬美元。在波士頓,需要達到52萬美元。

他們是醫生,是集團律師,是對沖基金的管理人。

03

精英階層的消費轉型

從07年到17年這10年期間,這一群人的消費習慣發生了顯著的變化。數據顯示,美國精英階層花費在物質上的錢明顯減少,然而普通中產階級保持穩定。

那麼,精英階層們把錢都花去哪兒了?

請別再假裝富有,精英階層都是這樣花錢的!

在那些你看不見的地方,比方說教育

前1%的人中,教育開銷佔家庭年收入的6%。普通中產教育開銷佔家庭年收入的1%。

自1996年起,前1%家庭的教育開銷增加了3.5倍,而普通中產沒有變化。

美國私立小學的平均學費是10000美金左右一年,私立高中是15000美金左右一年,絕對高過當季款的大牌手袋。教育投入顯然不屬於炫耀性消費,甚至不是物質層面上的消費。它是無形的,長期的,但也是最昂貴的,普通中產無法支付的。

法國社會學家皮埃爾在《資本的形式》中提出了文化資本(cultural capital)的概念。文化資本是一種通過教育洗禮,歷練而成的個人優勢,與生活品味息息相關。建設文化資本就是美國精英階層們鞏固地位,封殺其他階層上升的新手段。

奢侈品已經無法讓他們有安全感,於是他們停止了普通中產也漸次加入的炫耀性消費行為,轉而通過文化資本建設,在自己以及下一代周圍構築起一座堅實的壁壘,將他們與其他人徹底隔離開來。

請別再假裝富有,精英階層都是這樣花錢的!

兩個人或許穿著打扮不相上下,甚至普通中產會看起來更加富貴,然而一開口說話,一暴露自己的生活習慣,階級之分高下立判。

作者在文中將精英階層中這群“充滿心機”而又高瞻遠矚,不惜一切代切投入下一代教育,一心搞文化資本建設的人,稱為“有抱負階層(aspirational class)”

請別再假裝富有,精英階層都是這樣花錢的!

04

中國的精英階層

事實上,這群人離我們並不遙遠,在當下的中國,不乏這樣的“有抱負階層”。

之前在搜狐教育上有一篇文章,題目叫,《我加入了個國際學校家長群,然後嚇死了!》。說實話,看完我也被嚇到了。

據文章裡描述,一些國際學校小升初就要求考託福,小朋友四年級就在背託福單詞。有個小朋友在北京一所國際學校,大家問小朋友的媽媽,小朋友是什麼英文水平。這個媽媽平靜的說,“我兒子小學二年級,去美國可以給我當翻譯,他在修第二外語,每週會有20小時的第二外語課。”

不難想象,二十年後中國的人才競爭,將會比華山論劍更精彩。

現在我們國家最富有那群人的下一代受到關注,大多還是因為花花新聞。但可以肯定,未來中國的精英階層中,會出現越來越多像川普之女Ivanca Trump,巴菲特之子Peter Buffet這樣的財富繼承人。

經常聽到有人抱怨國內的階級固化,翻身很難,但當金字塔尖被這樣一群人佔領時,才叫真的沒有機會。好在還沒有,我們還可以努力。

請別再假裝富有,精英階層都是這樣花錢的!

說起中國,很多人在說機會。我理解的機會是,美國的社會制度已經相當完善,既定格局很難再被改變,相比之下,高速發展中的中國反而有更強的社會流動性,以及更多的可能。

雖說中國和美國國情完全不同,但美國精英階層們的消費行為依舊可以給我們帶來一些啟示,至少它讓我們看到,真正的有錢人在做什麼,把錢花在什麼地方可以讓財富保值甚至增值。

但生活中更常見的,是那些咬咬牙去買一隻好包,一雙名牌鞋子的人。

這沒有什麼不對,但你要知道,你與你想要成為的那種人,相差的,真的不是幾隻包,幾雙鞋。

文章整理自:密斯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