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学一个月儿子变化大,北大学霸父亲把孩子拽回家,一人教全科


张乔峰看儿子入学前后相差一个月的两张照片。他用 “明显状态差异很大下滑得很厉害” 来描述当时的感受,于是让他下决心将儿子接回家自己教。对于自己的决定,1983 年考进北大物理系、后改学社会系的张乔峰小说:“我有北大文凭,是文理复合型人才。一个人教全部课程不在话下。”

张乔峰的课堂非常轻松自由,孩子们可以趴在他背上听课,也可以自己爬到桌子上看书。他每周都会安排时间带孩子们出门玩,甚至教孩子们爬树,他觉得这是男孩子必要的技能。

张乔峰说,学校里的教学以应试为主,内容平庸贫乏陈旧,孩子素质和品格的培养普遍严重缺失,他的教学方法与学校截然不同,他说自己的教学方法是美式的,即崇尚自由、设置探索式、动手的教学科目,重视能力的构建而非死记硬背。

张乔峰在家里给孩子们放音乐,当出现 “鱼” 的歌词时,张洪午和周杰彬在地板上模仿起鱼来。

孩子们在学习武术。

孩子们学画画。其实,把孩子拉回家自己教,已被不少中国家长接受。这些父母觉得现行的教育和考试制度不适合自己的孩子,于是,他们联合起来,组建了家庭学校。这一现象的典型案例是童话大王郑渊洁,他就曾与儿子郑亚旗 “合谋退学”。因为不满学校教育转而在家上学的案例在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江苏、湖北、云南等地都不在少数。

张乔峰说:“他为孩子展开全面的才艺教育和素质教育,打下最宽、最坚实的‘地基’,至于长大之后他往哪方面发展则由孩子自主决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