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上合經貿合作:因進而近 由近再進

作為“一帶一路”倡議中,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的主要節點和海上合作的戰略支點城市,青島就要見證“絲路精神”與“上海精神”在這座城市的交織共鳴。特約評論員楊禹,從青島港帶我們走近盛會,跟我們聊聊青島港和上合那些事兒。

楊禹:上海合作組織的17年,是不斷構建地區命運共同體的17年,是不斷樹立新型國際關係典範的17年,也是在上海精神指引下,大家不斷團結互信、務實合作的17年。

评论|上合经贸合作:因进而近 由近再进

這17年,如果用一個字來概括,就是“進”。過去17年,上合組織不斷在前進。特別是五年多來,不僅是上合組織在前進,金磚在前進,G20和APEC在前進,“一帶一路”建設、亞投行、絲路基金更是從無到有,不斷前進。

中國站在所有這些前進的身影當中。中國今天正日益走近世界舞臺的中央——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所作的重要論斷。過去一年,中國作為上合組織的輪值主席國,帶著大家一起繼續沿著這個方向,因進而近,由近再進。

我們可以再換一個角度來理解這個“進”字。

上海精神,這是上合組織成員國共同遵循的相互關係的準則,也是大家核心的價值觀。過去五年來,在歷次上合組織峰會上,習近平主席號召強調,繼續踐行上海精神。上海合作組織的成員國、觀察員國和對話夥伴,大家一起不斷前行。

评论|上合经贸合作:因进而近 由近再进

上合組織,人口占世界近一半,面積超過歐亞大陸60%,國內生產總值的總和佔全球20%以上。在這樣廣闊的地域進行合作,正是因為有了“因進而近”的態勢,才縮小了距離,最終沒有隔閡。

评论|上合经贸合作:因进而近 由近再进

我站的地方是青島港,身後的碼頭不斷有貨物上岸,它們在不遠的地方能夠登上青島中亞班列,十幾天之後,就能到達哈薩克斯坦的阿拉木圖。這樣的班列,過去兩三年裡,已經開行了3000多列。

上合組織成員國們國力不同、歷史文化背景不同、政治制度不同,但在共同前行中,大家找到了共同的理念,共同的目標,共同的攻堅克難。

這是俄羅斯過去幾年與中亞四國貿易額的變化。這裡面能看出來前些年也遇到一些難題,那是因為全球大宗原材料價格縮水的時候,也會使得貿易額略有縮水。

但是遇到難題,並不可怕。越是有難題的時候,越能感受互信、合作的價值。2017年,中俄貿易額達到840億美元,這一年同比上升了20%左右。中俄之間不僅在傳統領域加強合作,而且開闢了很多新的領域。習近平主席曾經說過,中俄都正處在民族復興、國家富強的重要時期,發展的藍圖高度契合。

评论|上合经贸合作:因进而近 由近再进

​正是在不斷尋找共同點的過程中,大家都在一起努力。我概括了經貿務實合作中的四個關鍵詞——互信、互補、借勢、轉型。大家不斷踐行上海精神,就能有更深切的互信,在經濟結構的互補中,就能找到轉型的切入點和經濟的增長點,在向“一帶一路”借勢的過程中,大家可以一起完成深層的經濟轉型。

所有這些努力,將為上合組織成員國的人民,得到更多福祉、更加的美好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