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因為跑量的禍,所以跑得越遠身體越差?

是因為跑量的禍,所以跑得越遠身體越差?

根據中國核心跑者調查顯示,80%的跑友受到不同程度傷病的困擾,這的確是一個頗為尷尬和讓人憂慮的數字。在導致跑步傷痛的諸多因素中,最容易引起爭議的因素就是跑量。

通常認為跑量越大,傷病發生越多,但那些跑量很大的大神們似乎也很少受到傷病困擾,倒是月跑量100公里左右,達到中等跑量的跑友傷病更多見一些。

是因為跑量的禍,所以跑得越遠身體越差?

今天咚妞就來給大家科普一下,跑步傷病究竟在多大程度上是由於跑量問題造成的呢?

很多跑步傷病,屬於積累損傷

跑步是一項週期性運動,所謂週期性運動是指某一動作不斷重複,跑步、游泳、騎自行車都屬於週期性運動,而球類動作多變就是非週期性運動。

是因為跑量的禍,所以跑得越遠身體越差?

跑步可以理解為雙手交替擺臂、雙腳交替擺腿,不斷騰空落地的重複運動。這就意味著那些受力比較大的關節和部位、比如膝關節、小腿、踝關節就會因為受力的不斷積累而導致負荷的累加。

跑步著地時,人體會受到來自地面2-3倍體重的反作用力,以一個體重60公斤的人來說,以地面反作用力2倍計算,每一步整個人體將受到120公斤的作用力。當然這並不表明膝關節、足踝受到如此大的作用力,但分擔到具體關節,長時間、長距離跑步所帶來的負荷積累問題仍然不容忽視。

是因為跑量的禍,所以跑得越遠身體越差?

一次過量跑步,有很大可能引發傷痛

連續跑量積累引發傷痛大家比較容易理解,如果一段時間跑量增長過快,或者一段時間天天跑步缺乏休息和恢復,就容易出現這裡痛那裡痛的情況。

是因為跑量的禍,所以跑得越遠身體越差?

什麼叫做一次過量跑步呢?馬拉松就是最典型的例子了。一些跑友準備不足就參加半馬或者全馬,比如平時最多跑個五六公里就去跑半馬,或者最多跑個十公里就去跑全馬,導致馬拉松的跑量明顯超過身體可以正常承受的跑量,跑馬結束後從此就出現膝蓋疼痛或者其他部位疼痛,

而且這樣的疼痛長時間得不到有效緩解,這就是所謂的一次過量跑步。我們為什麼反對沒有準備就去跑馬拉松,其實就是這個道理。

為什麼跑馬運動員不容易受傷?

如果說跑量越多越容易受傷,那麼馬拉松運動員就是這個世界上最受傷的一群人了。因為他們的月跑量動輒都是好幾百公里,他們雖然也會發生傷痛,但傷痛發生率顯現沒有大眾跑友那麼高,民間跑步大神同樣跑量大大超出一般跑友,傷痛發生似乎也不多,這怎麼解釋呢?

是因為跑量的禍,所以跑得越遠身體越差?

主要是因為他們有較低的身體脂肪百分比,體重較輕所以身體負擔輕;其次,他們有優美飄逸的跑姿,也即良好的跑步技術,可以減輕身體所受到的衝擊性負荷;而且,他們有良好的跑步專項力量,可以最大程度分擔和化解關節所受到的負荷。

其實說白了,他們的身體已經適應了高跑量,而對於普通大眾跑友而言,有時身體脂肪含量還比較高、跑步技術也有待改進、肌肉力量更是比較差,如果你還一味追求跑量,你不受傷誰受傷呢?所以有多大能耐就幹多大事,有多少跑步能力,就跑多遠,量力而行比什麼都重要。

總結

傷痛是一個多因素問題,跑量只是其中之一。但跑友們要注意的是,一定要循序漸進地增加跑量,制定的跑量目標也要與自身能力相匹配。儘量避免一次性過量跑步和跑量增長過快的情況,這樣就可以很好地預防跑步傷病的出現幾率。

*部分圖片源於網絡,無意冒犯,如侵聯刪~

【咕咚互動】你的周跑量是多少呢?高調秀出來吧!

是因為跑量的禍,所以跑得越遠身體越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