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九縣,縣縣有語,到底哪裡是標準的潮汕話?

有一句舊俗語說:“潮州九縣,縣縣有語。”

“縣縣有語”的“語”則是口音、語音特點的意思,英文叫“accent”。口音很濃重的,叫“個語過重”。

那麼,整句俗語的意思就是:潮州府屬下的9個縣,每個縣都有自己不同的口音:概括得非常之好。

潮州九縣,縣縣有語,到底哪裡是標準的潮汕話?

馬來西亞柔佛州新山潮州八邑會館牆上掛的“潮州八邑簡圖”

不少讀者以前只知道潮陽話[huai2](懷2),口音比較“重”,但沒有想到,這種特點竟然成為了“標準”和“古老”。

這種說法對嗎?不少人問我。

很遺憾,我只能告訴大家,這種說法不科學。

我知道,潮陽在2017年12月22日就經聯合國地名專家組、國家民政部和中國地名文化遺產促進會評審,被確認為中國地名文化遺產“千年古縣”,6月7日將舉行揭牌儀式。但並不能因為建縣的時間早就說其方言土語“古老”。

一種方言土語是否“最古老”或曰“最接近古漢語”,要看它是否保留了古漢語的更多的成分,或者保留的古漢語的成分比其他方言土語更加早期。顯然,我們無法做出這種論證,或者說,沒有證據可以用來證明潮陽話裡有比其他方言點更加古老的發音特點和某些特徵詞。

我們都知道,粵東閩語區(或曰潮汕方言區)的人民,其主流是從福建閩方言區遷移而來的,所以同樣操著大同小異的閩南話。所謂“潮州九縣,縣縣有語”,“語” 即是口音,也即語音特點。

形成語音不同特點的最主要的原因是移民的來源地和移民群體不同,也即是說,來自福建的不同地方(也許更早可以追溯到河南的來源地不同);二是西遷入潮的時間不同,有些方言點的移民可能是明代甚至更早就入潮了,有的可能是清朝時候才來的;三是移民創祖居留地不同,也就是說,福建移民到了潮州府各地之後,選擇的創業、居住地不同。由於山河隔絕造成交通不便、交流不暢,一地方言土語經過幾百年的自身演變發展,也形成了自個兒的特點。

潮州九縣,縣縣有語,到底哪裡是標準的潮汕話?

民間有這樣的說法:喝韓江水的,就說潮州、澄海、饒平話(所謂的“潮澄饒”腔)和後來的汕頭話;喝榕江水的,就說揭陽話;喝練江水的,就說潮陽、普寧、惠來話(所謂的“潮普惠”腔)。這些說法如果從交通不便造成居民之間的交際、交流不便,甚至隔絕,從而造成方言的不同特點來看,是對的。但絕對不是因為喝了什麼水就講什麼話這種近似於童話故事那麼簡單。

潮州九縣,縣縣有語,到底哪裡是標準的潮汕話?

根據我們的研究,潮汕話中保留了漢魏六朝時期的語音特點和詞語最多,當然也有更早的先秦漢語的語音沉積層和詞語存在,也保留了唐宋元明不同歷史層次的一些詞語和語音特點。(參閱林倫倫《潮汕方言歷時研究》第1章《潮汕方言形成的歷史過程》,暨南大學出版社,2015年)據移民史研究的成果和民間族譜研究的成果來看,現在的潮陽人祖先從福建移民入潮的時間較晚,居住區也與潮州府城中心地帶距離較遠,且有練江、榕江和韓江三江之隔絕,所以沒有與潮州音融合,保留了自己的語音特點。但從潮陽話的語音特點來看,沒有證據可以說明它比潮州府城話等其他方言點更古老些。我們不能拿一首唐詩用何種方言來誦讀是否押韻來判斷一種方言是否最古老,因為另一種方言完全可以找到《詩經》或者《漢樂府民歌》裡的另外一首詩來唸,說用我的方言念很押韻,用你的方言念就不押韻,所以,我這種方言比你更古老。

常常聽人說,潮陽話[huai2](懷2),語音特點又“硬”又“重”,潮州話、澄海話“軟”。所以,民間有“好聽潮州人相罵,孬聽潮陽人呾話”的無厘頭說法。別的地方也有這種現象,江浙一帶就說:“寧聽蘇州人吵架,不聽寧波人說話。”吳儂軟語聽起來非常地輕柔婉轉,聽聽蘇州評彈就知道了,即使是在吵架,聽起來也是嗲嗲的。而寧波話就不同了,生硬而粗重,即使是一般的談話,外地人聽起來感覺也像在吵架。

潮州九縣,縣縣有語,到底哪裡是標準的潮汕話?

為什麼會有這種說法呢?

其實,這是各地方言語音特點不同造成的。從語音特點來看,潮陽話的聲調多是降調,尤其是連讀變調以後,高降調、低降調都有,聽起來直覺是比較“硬”一些,好像是一個一個音節往下砸,所以“重”。例如,“你要去哪裡”這個問句,潮州話和澄海話說:“你愛去底塊?”除了“你”之外,其他四字潮州話、澄海話都是陰去調,調值是213,先降後升的曲調(√),四個音節如果慢點說出來,簡直像唱歌。而潮陽話說成“你愛去底囝”,“你、去、囝”都是降調,每個音節說出來都“擲地有聲”。又例如,用來修飾形容詞、表示程度的副詞,潮州話、澄海話用“怪”[guê3](過),也是個陰去213調,如說“怪好”、“怪重”;但潮陽話用“野”[ia2],陰上調,是個高降調(\),“野好”、“野重”,聽覺上給人以物體降落的“沉重”感。或者用“太死”、“死”做副詞也是降調,聽覺效果也一樣的 “重”。

有些人還把方言的語音特點跟人的文化性格聯繫起來,說潮陽人敢闖敢幹、辦事直爽、快刀斬亂麻,所以說話也大聲粗獷,直起直落。我卻不以為然,語音特點之間,沒有優劣之分。人物性格的直率和說話風格的爽朗是有一定的聯繫,但跟口音特點沒有直接的關聯。雖然還沒有人做過這方面的計量統計分析,但在我的朋友中,潮州、澄海也有“大聲掰喉”、喜歡高聲說話,聽起來爽朗、粗獷的,而潮陽的朋友中,也有說話細聲細氣、挺斯文的。

潮州九縣,縣縣有語,到底哪裡是標準的潮汕話?

從方言研究的角度來看,我倒是對潮陽話的與眾不同的語音特點很感興趣。中國社科院語言研究所有一個原籍潮陽的研究員張盛裕先生以前就寫過不少關於潮陽話的文章發表在中國社科院語言研究所的權威雜誌《方言》上。香港科技大學的著名語音學家朱曉農教授的好幾位博士也都專門到潮陽來錄音,做過潮陽話的田野調查。2018年的國家語言資源保護工程就專門設立了一個潮陽棉城話的項目,主持人也是朱曉農教授的學生張靜芬博士(現為佛山科技學院教師)。該項目的成果資料將以音頻、視頻和紙質文本的形式作為檔案,永久保存在國家語保中心檔案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