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一地王找接盤俠,自持40%,融資渠道被圍剿,房企日子難過了

杭州一地王找接盤俠,自持40%,融資渠道被圍剿,房企日子難過了

“轉塘一住宅地塊,自持40%,在找下家接盤。”

從爆料線索來看,地塊指向應該是去年8月14日出讓的,杭政儲出【2017】40號地塊。

建築面積近8萬㎡,總價145454萬元,摺合樓面價18205元/㎡。

這也是杭州現房銷售政策取消後的首次土地拍賣。經過8輪自持比拼,由杭州世騰置業有限公司競得,自持比例40%。

經多方確認,該地塊確有意向轉讓股權。

PART 1

地塊出讓當天,德信、錢江等多家房企參與。最終拼自持比例時,金地以36%敗給世騰的40%。

杭州世騰是由世欣東方(北京)文化集團有限公司與深圳萬豪投資有限公司共同組建。

在這之前,2016年1月19日,世欣東方與宋都大戰300輪後,曾以99%的溢價率拿下轉塘一商地,樓面價9389元/㎡,打算造綜合體。

世欣東方實際上是北京市供銷合作總社下屬企業,也是轉塘宅地主要的資金供給方。

有網友形容它是“轉塘一霸”。

北京供銷社的業務範圍囊括了金融、投資、房地產開發、商業運營等多個板塊;2014年,與遠洋地產簽署戰略合作意向書,開發北京存量土地。。

據瞭解,為響應國家號召,北京供銷社退出房地產行業。因此,轉讓轉塘住宅地塊股份。至於更早之前拿下的純商地,目前還沒進一步消息。

這一說法,倒是無可厚非。

只是,早在2010年,國資委就曾發文要求多數央企退出房地產行業,但現實並不如人意。為何世騰選擇在這個時間點退出?

業內倒是眾說紛紜。

杭州一地王找接盤俠,自持40%,融資渠道被圍剿,房企日子難過了

退出背後,牽動地或許是房企資金鍊這根敏感神經。

40%自持比例不低,項目不好做;加上限價又嚴,以後別說是賺錢,會不會虧本還得另說。

與其這樣,還不如趁著現在市場行情好,轉手。

總好過雅戈爾、河北天成。

2010年11月,雅戈爾以24.21億拿下申花兩塊地。其中一宗樓面價18114元/㎡,創申花板塊地王。

這之後,樓市行情急轉直下。

2013年,雅戈爾宣佈退地,前期繳納的4.8億土地款被沒收。

河北天成也是一樣。

2013-2014年相繼拿下申花三宗地塊,地價同樣創區域新高。一時間,風頭無兩。後續因資金未到位,土地款遲遲沒支付,引發退地風波。

最終一宅一商地塊由中糧接手;另一宗宅地引入濱江,打造了錦繡之城。

這之後,河北天成退出杭州樓市。

雅戈爾、河北天成的境況,與市場行情有莫大關係。現在樓市行情雖好,但限價下,開發商實際可操控空間並不大。

幸運的是:土地市場還沒降溫。

PART 2

之江轉塘現在是什麼情況?

在售住宅項目中,禹州濱之江還有近900套房源,均價33222元/㎡ 。未來板塊的供應量,主要集中在去年8月後出讓的3宗住宅地塊上。

杭州一地王找接盤俠,自持40%,融資渠道被圍剿,房企日子難過了

3宗地塊裡,杭州世騰競得的地塊,樓面價跟自持比例都是最少的。

德信九溪雲莊、祥生之江地塊在之江新城,緊挨著在建地鐵6號線。

世騰地塊在轉塘老城區,南靠象山、北接西湖高爾夫二期用地,景觀資源好,1.5的容積率更適合開發高端住宅。

天時地利具備了,卻未必人和。

房地產開發除了看拿地價格外,還包括建安成本、財務成本、各項稅費、營銷費及管理費等,精裝修的話還要加上裝修費。

當然,每家開發商的成本也不盡相同。畢竟,建安成本、財務成本存在可操作空間。

行業內常用的算法是:

保本價=(樓面價*1.1+建安成本)/0.88。

杭州一地王找接盤俠,自持40%,融資渠道被圍剿,房企日子難過了

開發商融資成本算樓面價的10%,加上其他各項稅費、營銷管理費等,12%數值相對合理。

建安成本按3500元/㎡,高端項目成本還要高。

按這樣計算,世騰地塊保本價為26733元/㎡。

關鍵點是:世騰地塊有40%的自持比例,接近32000㎡體量。

這意味著,毛坯的保本房價達到了44555元/㎡。

周邊二手房賣得最高的綠城之江1號,接近4萬3;璦驪山能賣上3萬7,但像新帝朗郡、天陽雲築這些,成交價在2萬8左右。

即便後續市場行情還是這麼好,一二手房無價格倒掛,對新入杭的房企,風險是很大的。

PART 3

世騰轉讓地塊股權,會否出現多米諾骨牌效應?

目前無法判斷,但有兩大問題需重點關注:房企高自持及融資收緊。

截至5月21日,杭州共有82宗地塊,需房企自持,這還不算全自持地塊。

只有15%地塊的自持比例在40%以上,之江轉塘佔了四分之一。

最開始流行拼自持拿地時,杭州本土一知名房企遲遲不敢去拿。因為不知道拿下後應該怎麼做。直到政府鼓勵長租公寓,才大膽地比拼自持。

那個環境裡,即便是現在,不拼自持要想拿優質地塊仍有難度。

但這些自持地塊的房企,大多在杭州開發過項目,瞭解市場行情,僅少數是剛入杭州的新面孔。

自持做什麼?長租公寓居多。一來,政府鼓勵;二來,確實也沒其他好做的。

只是,自持不是人人玩得起的,背後要大筆資金。

杭州一地王找接盤俠,自持40%,融資渠道被圍剿,房企日子難過了

長租公寓年回報率在5%左右,前5年就別想賺錢了,能保本就不錯了。”杭州一知名長租公寓項目負責人透露。

相比房地產開發,長租公寓的回報週期未免長了些,與高週轉、快開發的行業路徑並不吻合。

畢竟,拿地價格不便宜。能早開發,就會把工程往前趕。多耗一天,利息就要不少。

同一天拿地的德信九溪雲莊,規劃已落定,將打造成155~160㎡的疊墅及140㎡洋房。

從產品線上可以看出,走的是高端線路。

比世騰拿地還要晚的,不少已經出了規劃。

PART 4

最觸動神經的,就是眼下的房企融資難。

房地產行業對資金需求量極大,動輒幾億幾十億的拿地資金。

但這些資金背後,要麼有股東方,諸如中國平安,先後與濱江、金地等多家房企合作。

資金注入可以,但要完成相應指標。

要麼就是外部融資。

融資渠道有很多,信託、委託貸款、債券、基金、P2P,甚至民間借貸。但房企大部分靠的還是銀行的開發貸。

銀行貸款是房企最主要,也是最傳統的外部融資渠道,通過開發貸、抵押貸、併購貸獲得資金。

杭州一地王找接盤俠,自持40%,融資渠道被圍剿,房企日子難過了

2016年,資金市場比較寬鬆,房企通過加槓桿又融到了大筆錢。

去年,監管層嚴控銀行信貸和信託資金違規進入房地產市場。部分銀行甚至暫停開發貸,導致房企融資難,缺錢程度更甚往年。

但那時市場流行全款買房,開發商回款速度加快,倒沒太明顯的資金壓力。

今年,尤其是搖號後,主動權不掌握在開發商手上,三成六成首付都得接受。回款速度也就慢了。

更難的是,2016年融資借的錢今年又相繼到期,需要還債。

年初,不少房企資金鍊已出現一定程度的緊張。

有數據顯示,4月份40家典型房企共融資47.2億,環比跌了16.28%;信託貸款融資14.41億,大跌60%。

上個月,外匯管理局對房企境外發債審核趨嚴,導致境外融資的環境也不容樂觀。

一旦融資渠道被圍追堵截,房企就會陷入被動。

尤其是一時頭腦衝動拿下高價地、高自持的房企,日子更是不好過。

甚至不排除重蹈雅戈爾覆轍,用高昂的代價交學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