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生使用作業APP,必須培養自我管理能力

近日,寧波王女士爆料稱,兒子學校老師利用手機APP佈置英語作業,孩子需要全程在APP上完成作業,APP中又有闖關遊戲,又要開通會員,孩子因此沉迷於手機APP,這使得王女士“真心鬱悶”。據瞭解,王女士的兒子目前就讀於鄞州區某小學三年級,從去年12月份起,學校英語老師開始利用一款作業APP線上佈置每天的家庭作業,小朋友每天在她的手機上完成作業。(錢江晚報6月4日)

中小學生使用作業APP,必須培養自我管理能力

對於這款作業APP,家長的意見不一,有的家長十分贊成,認為這便於家長輔導孩子學習,也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家長可以通過家長管理模式將一些客戶端及其功能“上鎖”,以此控制孩子上網時長;有家長卻反對,要求學校不要在APP上佈置家庭作業,擔心孩子使用手機太多,對視力和脖子都不好,不是沉迷做作業,而是沉迷APP上的知識闖關遊戲。

很顯然,問題不在於APP,而在於家長如何管理、指導學生使用APP。如果家長就讓孩子自己使用APP,不對作業時間進行限制,那麼,就可能出現沉迷APP的問題。在互聯網時代,要求學校教學不使用電子設備、利用網絡和APP,是不現實的,學校和家庭在學生利用網絡和手機APP學習時,要加以積極引導,培養孩子健康的作業習慣。

從報道的信息看,這款APP的爭議點有二,一是在作業APP上,是否應該有遊戲機制;二是在免費的作業之外,是否應該有付費的開通會員功能。這就涉及到不同的作業理念。贊成學習過程可以引入遊戲機制的人,認為適當樂於其中未嘗不可,教育本身也需要寓教於樂,我國有的中小學在教材改革、作業改革時,就注入和00後個性相吻合的遊戲元素。問題不在於作業的遊戲化形式,而在於家長的引導,和學生的自我管理。同樣,贊成可以付費開通會員者,也認為每個個體是不同的,普通用戶,只做免費的作業即可,無需開通會員,而有更多需求的用戶,可自主選擇開通會員,這屬於差異化選擇,關鍵是做出理性的選擇。

中小學生使用作業APP,必須培養自我管理能力

不難看到,贊成者是基於學生、家長的理性選擇、自主管理、自我控制,來談APP的利用的。而使用APP的問題,正出自家長缺乏理性選擇,以及對學生的時間管理。這一款作業APP的老師也承認,”因為信息不對稱,家長可能控制不了學生做作業的時長,導致學生藉口做作業使用手機,卻看重的是遊戲環節。”那麼,是因家長控制不了學生作業時長,學生沒有自主管理而不使用APP,還是在使用APP的同時培養學生的時間管理意識,就是一種教育選擇。

也有不少人會站在後一方。近年來,針對我國學生使用手機、電腦,有人就提出禁止的思路,希望通過讓學生遠離手機、網絡,來防止學生沉迷網絡。但這並不足取,學生良好的上網、使用手機的習慣,一定要在使用中培養。關鍵在於做到兩點。

中小學生使用作業APP,必須培養自我管理能力

一是要控制上網的時間,家長要陪伴孩子使用電腦、手機,在孩子使用手機、電腦時,告訴孩子要控制時間,不能瀏覽、獲取哪些信息。不能就把平板、手機扔給孩子,打發孩子,自己不問不顧。據報道,這款APP有家長管理模式,可以對客服端進行管理,可有的家長都不知道,表明家長並沒有研究怎麼使用以及怎麼管理孩子使用。二是在作業類APP中,通過遊戲機制或益智遊戲設計題目和環節,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提升學習能力,這些遊戲化機制必須是適合未成年人孩子的,且要有沉迷系統。近年來,有的作業類APP為吸引未成年學生,打色情和暴力的擦邊球,這就背離了育人的本質,是必須杜絕的。

歸根到底,對於電子書包、在線作業這類教育輔助工具,要充分發揮其輔助作用,不能因噎廢食,一概否定;但也不能使用過度,要讓孩子樂於其中而不是沉迷其中。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都應該培養孩子健康的上網、使用智能手機的習慣,這是適應互聯網時代,一個人的基本能力。我國有的學生在中小學階段,一直被禁止、控制使用手機、電腦,可到大學之後,一接觸電腦就失控,很快有嚴重的網癮,這是沒有培養自主管理能力的後果。

而自主管理能力,是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必須培養的重要能力,對於小學生用手機APP做作業,學校和家庭要重視孩子的自主學習、自主管理能力培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