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科技”還有這種用法?學生上課的任何表情都被監控分析

高中生每天8節課,一共320分鐘,學生有幾分鐘是在專注聽課的?不專注的時候在幹什麼?一個班45個人,平均專注度是多少?課堂專注度與成績有什麼關係?孩子在學校過得開心嗎?這些,都可以通過一個名為智慧課堂行為管理的系統一目瞭然。浙江杭州第十一中學不但已經實現了刷臉吃飯、刷臉購物、刷臉借書,而且,還把對刷臉技術的應用升級為對學生的表情、動作進行大數據管理。(錢江晚報,浙江衛視)

“黑科技”還有這種用法?學生上課的任何表情都被監控分析

據報道,這套系統就是通過安裝在教室裡的一個組合攝像頭,捕捉同學們的面部表情和動作,然後進行一系列大數據分析,最終計算出課堂實時考勤數據,課堂專注度偏離分析、課堂行為記錄數據以及課堂表情數據,並及時反饋。相當於是刷臉技術的最新應用。該校校領導介紹說,“學生起初從不理解、感覺被監督,到如今慢慢接受,自覺改變課堂上的行為習慣。老師也會對課堂上學生的表情、行為進行分析,去考慮改變教學習慣,讓學生能更快樂地上課。”

看得出來,學校對實行這樣的智慧課堂行為管理,是很看好和很有信心的。但是,把這樣的“黑技術”,用於課堂管理,不但涉及侵犯學生的隱私,而且,也不利於學生的人格健康成長。先進的技術可以使用在課堂教學中,但必須有兩個基本前提,一是不能侵犯學生的隱私,二是不能影響學生人格成長。學校不能以提高課堂管理、教學效率為名,濫用技術。

“黑科技”還有這種用法?學生上課的任何表情都被監控分析

隨著技術的進步,我國不少地方都在推進智慧教室建設。以前,智慧教室的通行模式是,家長可以下載智慧教室APP,即時瞭解教師、學生上課情況,這被質疑侵犯學生的隱私、教師的教育自主權,後來隨著質疑聲增多,這類直播平臺也被叫停。但還有很多學校,沒有放棄對技術的膜拜,想把更多新技術用於課堂管理和教學中,用大數據的方式瞭解學生上課情況,提高學習效率。這所學校用“黑科技” 捕捉同學們的面部表情和動作進行大數據情緒分析、課堂紀律管理,就是一例。

這種做法,與以前的課堂直播相比,沒有侵犯教師教育自主權的問題,因為是由教師使用,所以教師不會怎麼反對,但對學生來說,本質還是監控,把學生置於全天候的監控之下。這是給教師配置了一個“智能助手”,瞭解學生上課的一顰一笑、一舉一動。表面上看這可以讓教師更精準的瞭解學生上課的狀態,及時調整教學,也可促進學生有更好的上課習慣(不打瞌睡,不開小差),然而,監控本身就意味著學生在課堂上不是自主狀況,這讓教師獲得的反饋是失真的,比如,本來教師講得索然無味,但學生要裝著認真聽的樣子;同時,也會導致教師教學能力的退化,瞭解學生上課情緒反饋也依靠人工智能,那未來用人工智能代替教師就可以了;更重要的是,這也會限制學生的獨立思考,在監控之下,學生很可能養成表演性人格,而如果這套系統進一步用於學生評價、教師評價,教師也會要求學生表現得十分快樂,以表明自己上課受學生歡迎。

“黑科技”還有這種用法?學生上課的任何表情都被監控分析

根據智慧課堂行為管理系統設定的分析標準,高興、快樂的表情是好的行為,而憂愁、憤怒、反感、皺眉、趴桌子等是不好的異常行為,而“如果有學生的不專注行為達到一定閾值,系統就會向顯示屏上推送提醒,任課老師可根據這個提醒對該學生進行教育管理。”那這,這是不是要求學生都必須表現得快樂?如果不快樂除了任課老師要進行教育管理外,還會作為分析學生思想狀況的依據?校方稱,這個系統才試行不久,學校目前不以課堂大數據作為對學生、老師的考核與評價。但恨難說,不久之後會不會把這些大數據用於評價學生和教師。

退一步說,如果校長和教師支持這樣的系統,那是不是在開教師大會,以及對校長培訓時也引入這樣的行為管理系統,來了解校長和教師開會、接受培訓的表情呢?教育的根本,是培養有健全人格的學生,任何對人格培養可能產生負面作用的教學措施,都不應該出現在教學活動中。但當前,有的中小學辦學嚴重應試化,只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而不重視學生的身心健康,學校所謂的管理創新和技術創新,都圍繞怎樣提高成績展開(包括出臺變態校規),而出於出成績的需要,不少家長也支持這些管理措施。校方所列舉的正向效果,也是使用管理系統之後,課堂紀律好了,學生上課認真了,不再隨便做小動作了。該校校長說,學生最初擔心被監控,現在已經慢慢接受。但這不能說侵犯學生隱私的問題就不存在,習慣這種被侵犯的環境,是一種無奈,甚至可以說,這已經構成對學生的人格成長的傷害。

“黑科技”還有這種用法?學生上課的任何表情都被監控分析

學校是教書育人的地方。評價一項教育創新,要基於學生的健康成長,而不是學校辦學的功利目的。只關注課堂紀律和學生上課的“投入”程度,這是灌輸教育的思路,而灌輸教育並不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長。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有的教育技術開發人員也抓住有的學校要提高學生成績的功利追求,以及要求學生必須嚴格遵守課堂紀律、好好上課的心理,開發監控、管理學生的技術工具。這些開發者並不懂得何為好的教育。但教育部門和學校在開發、採用技術時,是必須堅持育人出發點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