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解讀︱涉嫌綁架章瑩穎的嫌犯,會是個怎樣的人?

心理解讀︱涉嫌綁架章瑩穎的嫌犯,會是個怎樣的人?

近日,涉嫌綁架北大失蹤碩士章瑩穎的嫌犯克里斯滕森(Brendt Christensen)被警方逮捕,並以綁架罪名起訴。根據美媒消息,克里斯滕森(Brendt Christensen)出生於1989年6月30日,系章瑩穎同校27歲的UIUC物理系在讀博士生,他在UIUC已工作3年7個月。正是章失蹤前乘坐黑色汽車的車主。在他被正式逮捕前已被FBI監視。監視過程中,警方聽到其談及綁架章事宜。

心理解讀︱涉嫌綁架章瑩穎的嫌犯,會是個怎樣的人?

案情簡析

從媒體採訪的細節透露,嫌犯克里斯滕森在身邊認識的人眼中,他為人開朗,喜歡玩格鬥遊戲,對於涉嫌綁架的行為,大家都難以置信。然而正是這樣一位白天相處起來看似盡責又開朗的物理博士生,警方從他的手機上找到了關於綁架的蛛絲馬跡,這些足以證明他的一切行為都不是偶然突發。訪問記錄顯示在他涉嫌綁架章瑩穎之前,曾經訪問過一個“綁架入門(Abduction 101)”的論壇,可以說他為實施“完美綁架”做了精心準備。

根據監控錄像顯示,2017年6月9日下午2點,嫌犯克里斯滕森駕駛涉案車輛經過章瑩穎所在的公交車站,在附近街區兜轉了一圈之後,再次回到章瑩穎所站位置停靠下來。從目前披露的細節來看,章瑩穎當時下了第一輛公交車後,試圖攔截另一輛公交車沒有成功,於是步行走到事發的公交車站,試圖等待換乘,可以看出嫌犯克里斯滕森雖然做過有關綁架的準備,但選中章瑩穎應該具有偶然成分,因為章瑩穎的行程細節很難控制到位。

心理解讀︱涉嫌綁架章瑩穎的嫌犯,會是個怎樣的人?

克里斯滕森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我們來看看關於嫌犯克里斯滕森個人的一些情況,雖然我們沒能獲得更多官方關於嫌犯成長經歷的信息,但從他臉書上發佈的個人動態,或許能找到一些克里斯滕森個人特徵和心理狀態的蛛絲馬跡。

1、關鍵詞:“雙面”

“帕特里克·貝特曼是華爾街的驕子,炙手可熱的股票經紀人,年輕有為的他每天給自己的客戶們賺進無數的美元……這個年輕的小夥子受過良好的教育,英俊迷人,談吐風趣幽默。不過,這一切僅在白天有效。當夜幕降臨時,黑暗的無邊恐怖喚醒了貝特曼雙重性格中“devil”的一面。貝特曼內心孤寂無靠,他需要一點點東西來刺激一下自己冷漠的感情……貝特曼將一個個獵物綁架到他的豪華公寓,一點一點折磨,看著鮮血慢慢湧出,獵物痛苦地死去,一種莫名的快感襲擊著貝特曼。”

這是電影“美國精神病人”中的一段描寫,改編自布萊特·伊斯頓·艾利斯的同名小說,書中描述了一個擁有雙重性格的華爾街驕子瘋狂殺人的故事,而嫌犯克里斯滕森(Brendt Christensen)在臉書中表示閱讀過這部小說。

在這場全民關注的綁架案中,很多人不僅關注受害者的安危,也關注嫌犯克里斯滕森到底因何要做下這一場傷天害理的綁架案。就像小說《美國精神病人》中描述的男主角那樣,同樣是受過良好教育的年輕人,克里斯滕森從2013年起連續三年被評為“優秀助教”。

據媒體最新透露,克里斯滕森平常喜歡宅在家裡,喜歡成人暴力向的日漫和玩格鬥類遊戲。

心理解讀︱涉嫌綁架章瑩穎的嫌犯,會是個怎樣的人?

2016年9月克里斯滕森推送了這條信息,這是動畫片《海綿寶寶》中的一集,名字叫《The Two Faces of Squidward(章魚哥的兩張臉)》,章魚哥因為被打,變成了另一幅很帥的面孔。

心理解讀︱涉嫌綁架章瑩穎的嫌犯,會是個怎樣的人?

這是克里斯滕森發佈的另一張圖片,來自於日漫中的選圖,一名男性在黑漆漆的夜裡獨自思考,一身風衣不知是已回屋內尚未脫去,還是在等待即將出行,畫風詭異暗黑,從那部小說中可以解讀到一種信息,夜晚正是一個雙面人展現魔鬼一面的時刻,主人公身穿風衣,隨時準備出擊,捕獵綁架目標。

從上面列舉的痕跡中,我們可以看出克里斯滕森對於雙面孔(雙面性)的特質表達出了一種特別的關注和興趣。

2、關鍵詞:“衝突和痛苦”

心理解讀︱涉嫌綁架章瑩穎的嫌犯,會是個怎樣的人?

這是他臉書封面選用的圖片,可以明顯看出這是一個螺旋圖案,從心理學角度講,當人體驗到內在混亂和人際苦惱的時候,感覺就像一場龍捲風,螺旋往往帶有一種能量失控的意象,這個螺旋圖案上還有兩個的人物。

心理解讀︱涉嫌綁架章瑩穎的嫌犯,會是個怎樣的人?

這是根據同名小說拍攝的《美國精神病人》中的一個場景,主人公試圖截殺一位女性(該名女性正沿螺旋式樓梯下方逃命)。三角螺旋在電影場景中呈現一種出無休止地獵殺與追逐的興奮,與嫌犯選用的螺旋封面圖案是不是有相似之處?

心理解讀︱涉嫌綁架章瑩穎的嫌犯,會是個怎樣的人?

電影《美國殺人魔》中主人公的內心獨白

影片最後,男主人公發現自己所有關於殺人場景都來自於自己的想象,所有暴力場景只是被他宣洩在一本冊子上,但是他內心真正的獨白,讓人感受到來自主人公內心的痛苦和冷漠的感受:

“再沒什麼障礙需要逾越,所有桀驁不馴者、精神錯亂者、作奸犯科者所共有的不安,所有我犯過的罪行造成的傷害,以及我對這一切的漠視,我現在都成功逾越了,我的痛苦恆久而深切,我不希望世界為任何人變得更好。實際上,我要把我的痛苦加諸別人的身上。可即使我坦言相陳,我依然沒有得以疏解,我無法逃脫我的罪罰,我也不能再更深地認識自我……”

所有這些細節的挖掘和分析,都可以看出嫌犯克里斯滕森內心經歷了一場不尋常的混亂交雜和衝突。我們可以看得到他內在感受的冷漠而又痛苦不堪,或許他想通過模仿那部小說中主人公雙面人格的行為,試圖將自己夜晚中魔鬼的一面盡情釋放,尋求期待的刺激,以達到某種心理上的快感。

無論如何,我們都希望天網恢恢,再優秀的人,也要為他魔鬼的一面付出應有的代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