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石雞血石

雞血石同壽山石、青田石、巴林石並列,享有中國“四大國石”的美稱。主要用作為印章或是工藝雕刻品材料。中國最早在浙江昌化發現玉巖山雞血石。後來又發現了內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的巴林雞血石。20世紀90年代又在貴州、陝西、甘肅、四川、湖南、雲南等地發現了雞血石,雞血石由於產量相當有限,市場價格經久不衰。

雞血石沒有固定的形狀,叫塊石狀,它的色狀有

雞血石(原石)

雞血石(原石)

塊血、條血、梅花血、浮雲血。

塊血:分佈沒有規律,東生—塊、西生一塊,有的塊石表面有一大塊紅色,而裡面一點紅的都沒有;有的恰恰相反,所以購買雞血石毛料風險很大。

條血:分佈有規律。

梅花血:象梅被開放一樣,整個石頭都是星星點。

浮雲血:它生在寬帶或條帶的間接處,即象條血又象梅花血,血形象天上的浮雲一樣,故名。

國石雞血石

雞血石按產地劃分可分為昌化雞血石、巴林雞血石和其他產地雞血石三大類。根據雞血石的血色和質地也可分為:大紅袍、玻璃凍、田黃凍、羊脂凍、牛角凍、硃砂凍、藕粉凍、五彩凍、桃紅凍、豆青凍、瑪瑙凍、木紋凍、魚腦凍、魚子凍、蛇皮凍、雪花凍等。

國石雞血石

由於昌化雞血石之質佳,價值又高,近年來,作偽方法不斷:

其一,鑲嵌法。採用質地較好的昌化石章,選擇其幾面醒目的地方,分別挖出一個個深淺不一的小坑,然後用紅色的硫化汞塗料嵌入,待其自然陰乾後,再磨光上蠟。因為嵌入的雞血(硫化汞)沒有層次,同時血與昌化石的交接處色澤生硬,沒有過渡。

其二,浸漬法。取一方昌化石,在需要的地方塗上硫化汞,陰乾再塗,再陰乾,使其血稍有層次,然後放在透明的樹脂裡浸漬,務使周身浸到,拎起晾乾,再用細水砂打光,即成。此法因樹脂易老化,日久表皮會泛黃,與內部的石色不相協調,同時樹脂表皮的毛孔比較粗,用放大鏡仔細觀察其表面有一點點細小的棕眼,而這一切都是真的昌化雞血石所沒有的。

其三,切片貼皮法,此為近年新創的方法,採用先進的切割機器,把石章之6個平面分別切割出薄如紙的6面。於需要的地方塗上硫化汞,待晾乾後再熱燙,然後用膠水把原來切割下來的6個薄片按原樣貼回去,再用細碼水砂摻油或水,把薄片與膠合處的線角磨光。這樣雞血的紅色看起來生在石章裡面,而且自然分佈,但血的層次畢竟只能停留在一個平面上。

國石雞血石

從歷史以來的行情看,雞血石無疑是巴林石中的“藍籌股”和“硬通貨”,更有藏家將其視為“家產”的一部分,關鍵時刻可換車換房,甚至抵債過關。尤其是當下,行情調整,價值分化,再加上老撾石的衝周,人們更加以“血”為貴、以“血”為尊。與之相應的,是凍石的逐漸“失寵”。印石收藏, 是多元化、多樣化的。凍石,是巴林石五大品種(雞血石、福黃石、凍石、彩石、圖案石)之一。在巴林石中,凡無雞血、無福黃地、質地透明、半透明或間透明者都歸入凍石。巴林凍石因質地酷似動物“皮凍”而得名,其品種繁多,僅目前發現並命名的凍石品種近百種,其中精品就有50餘種之多。巴林凍石分為單純色質、彩色質、雜色質或多色質三大類,其中單純色質為極品,彩色質為珍品,雜色質為混色凍是佳品。賞石家曾形容:精品的巴林凍石,純潔的像巴林草原的甘泉那樣眀透清澈、光彩照人,又像巴林草原的美酒那樣醇香濃郁、甘甜厚遠,塊塊都充滿著生命的動感和靈性。巴林凍石無所謂老撾石之衝擊,也無所謂市場行情之調整,其品質、品種、產量足以支撐起一門單獨的藝術收藏門類。但關健在於:通過雕刻藝術,賦予巴林凍石獨到、精湛的人文藝術氣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