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兒童:童年有多少遺憾,成年就有多少童心

今天是兒童節。10天前還在瘋狂秀恩愛、登記結婚的朋友圈,今天變成了最幼稚的樣子。

朋友A的定位在迪士尼,朋友B曬了小豬佩奇手錶,還有骨骼清奇的朋友C,說要晚上刷《還珠格格》,問有沒有人一起。說真的,都已經是20多歲的中年人了,為什麼還要過兒童節呢?

有人說,是因為童年美好,我們懷念它。我卻覺得,是因為小時候有太多遺憾,我們想要補全。

錯過的奧特曼、四驅車、芭比娃娃你們在哪裡呀

知乎@kira說,他小時候一直想買奧特曼,但是買不起。所以現在33歲了,成為了玩具店的老闆,專賣奧特曼。我默默點了個贊,想起了小時候。那時我瘋狂迷戀《名偵探柯南》。在文具店裡看到柯南同款手錶時,我震驚了,興沖沖地問多少錢,老闆笑眯眯地回答“188”。我戴在手上試了試,按下一個按鈕,會有一聲清脆的“咔嗒”,翻蓋彈起來,上面還有放大鏡和瞄準器,還可以發射激光,幾乎和柯南的一模一樣。我問我媽能不能給我買,我媽說,如果實在想要,可以自己攢錢買。

攢錢買下柯南手錶,就成了那個學期最重要的事情。當時我的零花錢是一天1塊錢。我用紙和漂亮的膠帶做殼子,幫同學們包橡皮,2個收5毛錢;幫同學換鋼筆頭,換1次收5毛錢;幫同學寫作業,1次收1塊錢;主動幫我爸買菸,因為我爸常常會說“找的錢你拿著零花吧”。我揣著一個米奇小錢包,每天都算著還要攢多少錢,放學要去看看,生怕被人買走了。

女生們討論什麼樣的筆記本好看,我覺得真幼稚。男生們討論怎麼樣組裝四驅車跑得更快,我覺得不夠酷。什麼都比不上文具店第一排貨架上的柯南手錶。每攢夠50塊,我就把零錢換成整錢,怕丟,還小心翼翼地夾在漢語詞典,再放在書架上。攢到第3個50塊,還特地跑去跟文具店老闆交代:“看在我經常光顧的份上,千萬不要賣給別人!”那天放學回家,看到爸媽和一群人圍在門口。我媽看見我,說家裡被盜了,讓我去看看自己的東西丟了什麼。

我飛奔到二樓,在亂七八糟的房間裡,一眼就看到那個夾著3張50塊的大詞典被翻開扔在一邊。其實我房間的電視、還沒拆封的新床單、一些首飾也被盜了。

但我當時只有一個想法,我永遠都買不了柯南手錶了。後來,我一放學就繞道走,再也沒去過那家文具店。那塊柯南手錶成了我的心結。
中年兒童:童年有多少遺憾,成年就有多少童心

​以為遺憾可以被時間填滿然而製造更多遺憾的,偏偏也是時間

我一直以為,小時候的遺憾很容易就可以補上。工作後,我仍然對柯南手錶念念不忘。但是在網上看來看去,最終還是沒買。因為它不再適合我了。小時候是最容易滿足的,在最容易滿足的時候,恰恰得不到滿足,才會覺得更遺憾。

就像小時候的美好只能停留在小時候一樣,小時候的遺憾,也一起留在了小時候。我突然明白為什麼公園裡的玩具貴得離譜,卻十分暢銷。好多小朋友看完華南虎,坐完海盜船之後,還站在小攤旁邊,摸一摸,看一看,甚至嚎啕大哭。

有的父母願意掏3倍、4倍的價格,買下玩具。因為他們知道,錯過這個瞬間、這個場合,就是用多少個替代品都沒辦法再現這一瞬間的快樂。那3、4倍的溢價,買下的就是玄妙的時機。
中年兒童:童年有多少遺憾,成年就有多少童心

要花100倍的時間才能改變被遺憾造就的性格

TED上有一個演講,是一個華人講述他在YouTube上錄製“被拒絕100天”視頻的故事,他叫蔣甲。

蔣甲6歲的時候,老師組織了一次活動,讓全班同學相互表揚,被表揚的同學可以拿一份禮物。他很開心,有同學拿到禮物了,他就鼓掌叫好。但遺憾的是,一直沒有人願意表揚他——他被全班人拒絕了。

後來做了500強企業高管、創業,他也不開心。每次想要見投資人、合作方的時候,因為害怕被拒絕,他總是停滯不前。這時候,距離他6歲被拒絕的那次活動,已經過了20多年。

蔣甲不是個例。有人遺憾小時候媽媽以長蛀牙為理由,不讓吃零食、糖果,後來就有一點暴飲暴食。有人遺憾小時候沒有爸爸媽媽陪在身邊,戀愛了也常常沒有安全感。

有人遺憾小時候的樂高玩具被別家的小孩帶走,開始偏愛囤積和收集,始終學不會斷舍離。有人遺憾小時候總被和別人家的孩子比較,於是不論取得多大的成就,也嘗不到自信的滋味。

拿我來說,我後來很少再有心心念念渴望什麼的經歷,覺得得不到是一種常態。再喜歡的東西,只要超出了心理預期價格,我就會放進購物車,哪怕一天看三次,也不會買,一直等到它下架,再理所當然地刪掉。

小時候的遺憾,總會成為我們性格最深刻的註腳。這不是在懊惱和抱怨曾經的拒絕,只是在試圖尋找辦法,彌補缺失的部分。

蔣甲找到了彌補的方案。他完成了“被拒絕100天”計劃,向樓下的保安借100美元,到快餐店要求漢堡續杯,到甜甜圈店要奧運甜甜圈……他用100次被拒絕的經歷,成了YouTube上人氣極高的博主,學會了拒絕擁抱,填補了6歲時站著被拒絕的遺憾和尷尬。

蔣甲在演講臺上說到動情之處,觀眾鼓掌叫好。

我只感嘆,原來小時候的遺憾,要用這麼多次嘗試,和這麼多人的支持才能一點一點填補。
中年兒童:童年有多少遺憾,成年就有多少童心

用現在的快樂交換小時候的不完滿

《康熙來了》有一期,是曲家瑞分享她收藏二手公仔的故事。曲家瑞和常上康熙的綜藝咖不一樣,她是大學教授、藝術家,上綜藝大概只是她的興趣。家境優越、才華橫溢的她,也有童年的遺憾。

小時候,她長相、學習都不如姐姐和妹妹,從小就很自卑,覺得自己是被忽視的孩子。收藏殘破的二手娃娃,是她除了畫畫之外,治癒自己的一個方式。有一次,她在新澤西的二手市場,看到一個半人高的芭比娃娃。娃娃的主人是一個11歲的小女孩,要價27美刀。曲家瑞問小女孩,為什麼不要芭比娃娃。小女孩解釋: “因為我長大了,我不能再玩洋娃娃了,我要拿賣玩具的錢去買捲髮器。”曲家瑞在節目上說: “我不想長大,她想長大,我們就在他們家的臺階上交換了青春。”

之前一直覺得過兒童節是個有點幼稚,也沒什麼意義的行為。因為永遠也不可能再有那麼純粹簡單的小時候,永遠也不可能再有那麼容易滿足又那麼容易遺憾的自己。

但看了節目,我發現了兒童節的意義。當我們終於熬過低谷之後,兒童節就是一個和自己和解的儀式。用現在的快樂,去交換小時候的遺憾。用現在的成長,去交換小時候的缺失。願你現在已經撫平遺憾,成為披荊斬棘的英雄。

但也別忘記那個需要疼愛的小朋友。 好奇時刻:小時候媽媽幾乎不讓我吃炸雞,所以我準備在這天吃一份兒童套餐。

那你呢,在兒童節這天做了什麼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