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現代化流淌的是西方的血液嗎

現代化這個概念,學界基於不同的歷史觀,有不同的界定。

有的直接說,現代化就是“西化”、“歐化”、“美國化”;

有的說現代化僅僅只是發展中的社會向發達工業社會所經歷的經濟和技術過程。

中國的現代化流淌的是西方的血液嗎

“現代化”是近年來國內學術理論界討論的熱點問題,但對於其基本內涵、特點及要求等,卻並未達成一致認識,相反,還存在很大分歧。

弄清該詞的基本內涵及其適用範圍,對於認識中國的現代化及相關問題,仍是學術理論界需要重視的問題。

那麼,現代化究竟該怎麼理解呢?

中國的現代化流淌的是西方的血液嗎

現代化應該是各個民族,按照自己的狀況,自己選擇出來的一條走向現代化的道路。我們中國人走的現代化道路,不能離開中國現狀,一定要帶有中國特色。把國外的那一套硬邦邦地搬來,一定會水土不服。

為什麼呢?

1歷史

現代化是近代以來世界上特有的歷史現象,因此,討論現代化問題,就不能不首先弄清楚世界歷史上的“近現代”。

中國的現代化流淌的是西方的血液嗎

就歐美歷史而言,“近現代史”指的是1640年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以來的歷史,從那時起,中世紀的封建制度逐漸被摧毀,資本主義制度陸續在歐美國家確立,它與此後發生的工業革命等一起,共同構成了世界近代史不同於中世紀和古代歷史的三大主要特點:

一是政治制度由教會、封建專制制度,逐漸轉變為資產階級的“代議民主”制度,新興的資產階級代替舊的世襲貴族和僧侶,成為社會的統治階級;

二是科學技術成為社會經濟發展的最重要推動力;

三是世界性聯繫和世界性市場的形成,使一切國家的生產和消費都成為世界性的了。

就中國歷史而言,與西方強國相比,中國的現代化進程無疑是後發的,飽經磨難的。可以毫不誇張地說,中國是倒著走向現代化的。

2界定

現代化是一個艱難而漫長的進程,不僅工業、農業、國防、科學技術方面需要幾代人持久不懈的接力奮鬥,而且隨著經濟、技術方面現代化水平的不斷提高,社會組織、政治制度、法律法規乃至思想文化觀念等方面,都要與時俱進,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中國的現代化流淌的是西方的血液嗎

只有這樣,才能保證現代化進程的平衡、全面而可持續的發展,實現黨的“兩個一百年”戰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如果思想上僵化,把現代化僅僅侷限於經濟技術領域,無疑會給現代化大業帶來十分不利的影響。

3國情

中國的現代化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化。現代化並不是一個單向的歷史過程,也不能簡單歸結為東方全面學習西方的過程,更不是西方挑戰引起東方簡單回應,而是外部挑戰與內部回應兩者相結合的複雜的互動過程。

中國的現代化流淌的是西方的血液嗎

中國只能走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這是由中國的歷史和國情決定的。任何試圖照抄別國現代化模式的所謂“普世現代化”,在學術上、理論上是錯誤的,運用到實踐中,則會造成重大的、難以挽回的損失,必須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

現代性的這個定義,最初提出來的時候,它就是西方工業文明和資本主義文明特性,所以,如果從這個角度看,現代化當然是西化,因為不符合西方的現代,不是所謂的現代啊。不過,這個概念已經在不斷過時中了,連西方主流學術界自己都不予以承認了。而既然所謂的現代性是一個概念,而非一個事實,那麼自然是可以不斷被修改定義的。所以現代化和西化的剝離是可以想見的。

如果對中國的現代化還有不解的地方~

歡迎大家在留言區暢言~

——End——

陪伴有夢想的你

成長為實現夢想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