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學競賽那塊料嗎?不試試怎麼知道

你是學競賽那塊料嗎?不試試怎麼知道

狗年前,大概在2017年12月份最新的競賽成績就已經出來了,官方的成績大概是這樣的:

你是學競賽那塊料嗎?不試試怎麼知道

你是學競賽那塊料嗎?不試試怎麼知道

不出意外地,RDF繼續蟬聯金牌冠軍,總獎牌冠軍,集訓隊進入比例更是高的驚人。

小石頭順手對比了下近5年的金牌獲獎情況,排名如下表:

你是學競賽那塊料嗎?不試試怎麼知道

有一些現象還是值得我們思考的:

你是學競賽那塊料嗎?不試試怎麼知道

1、常年位居前列的十一和四中,今年都出了前五;

2、常年穩定的基本只有人大附中和西城實驗中學;

3、2013年之後,北大附中從此與競賽金牌排名無緣;

4、東城缺乏尖端學生這方面在競賽上特別明顯;

5、朝陽80中老牌“心眼兒”多,多年前佈局“二四班”,對信息學大力搞,效果很明顯,已經在競賽上超越東城;

6、2016年後殺出了很多黑馬校,雖然不夠穩定,但競賽並不是天才的專屬。

從這個現象看,其實有一個疑問自然浮現了:競賽那麼難,那麼高級,為啥還有這麼多孩子在競賽不厲害的學校堅持呢?

你是學競賽那塊料嗎?不試試怎麼知道

因為競賽的收益太誘人了——自主招生。

雖然沒有確切的數據,但是網傳2017年北大清華全國很多省份錄取的學生中,近80%都不是通過裸分進入的。而這幾年,就連所謂高考優勢城市的北京上海也優勢也不太明顯了,除了題目硬難度確實低於全國卷但靈活度和創新度絲毫不低以外,北上廣這些一線城市的名校分數線一樣非常的高。

如今在北京想單純通過高考考個清北一樣要接近700分,想考個名校一樣要680-690分,這還不能考慮專業挑剔的問題。

你是學競賽那塊料嗎?不試試怎麼知道

競賽確實是這些有志向的孩子需要考慮的道路,甚至是必須考慮的道路,拿下自主招生可能已經贏了一半,拿不下直到高考前你可能都不好說自己一定能成,畢竟高考什麼都考,競賽就是一個科目,高考變數太多。但對於目前的教育環境和競賽氛圍,一點都不利於普通家長和孩子。

一、競賽教學資源差

就連這些重點名校中都不存在足夠的競賽名師,很多學校想發展競賽但連合適的老師都找不到,原因很簡單:

你是學競賽那塊料嗎?不試試怎麼知道

競賽老師要求非常高的素質和水平,公立教育環境給的回報很有限,私立學校倒是給得起,但好學生又不樂意去私立.....

所以大部分學生指望在校老師幫忙競賽培養是不現實的。

課外資源雖然靈活,但參差不齊,競賽老師不好招,要價高,家長要求多,懂教育。而普通班級,對老師講課硬實力的要求不高,只要求老師做好服務,踏踏實實落實孩子的練習即可,所以你會發現,很多機構壓根沒有高端班,開高端班的機構裡,至少一大半都是"偽高端班",甚至是“毒高端班”。

你是學競賽那塊料嗎?不試試怎麼知道

家長們一定要清楚,競賽班不等於快速班,很多所謂高端班就是學得飛快,這根本不是高端班的目的。

二、打基礎的小學打不牢基礎

事實上搞競賽的都明白,牢固的地基是上層建築最重要的保證——基本功太關鍵了。

尤其是與數學相關的競賽,計算速度和準確度,數字敏感度,數學模型敏感度,數形分析能力等等等等,這些都滲透到各個競賽裡面。

你是學競賽那塊料嗎?不試試怎麼知道

不只是數學,記憶力,記憶方法,專注度,抗挫折能力等等軟實力一樣是打競賽必不可少的能力。

我們的孩子在小學階段都沒有環境去塑造培養這些能力,大部分競賽打得好的孩子,都是小學被父母“調教”出來的,而很多本來想打競賽,天賦也不差的孩子因為基本功太差,大部分還沒開始就結束了,或者半途必廢。

你是學競賽那塊料嗎?不試試怎麼知道

大環境對家長的時間要求,對家長眼界的要求和行為的要求都很高。

三、輿論氛圍差

基本上,絕大多數父母都會帶有偏見地認為——打競賽的孩子都是天賦過人的。

我們不得不承認,天賦過人的孩子確實適合打競賽,但哪個領域不看天賦?游泳的還得看腳丫子大不大形狀好不好吧?掃大街的不看強不強壯嗎?

你是學競賽那塊料嗎?不試試怎麼知道

如果你真的瞭解最終獲獎的孩子的情況你會發現,除了天賦過人的孩子,那些促使正常的娃娃們真正獲獎的關鍵無非是興趣、努力堅持和科學方法。

換句話說,再有天賦的孩子,失去了這三個關鍵點,基本也沒啥成就。

我們的輿論大環境要麼對一個成績好的競賽孩子捧上天,要麼看人家苦逼苦逼打競賽,還背後冷嘲熱諷,什麼“不自量力”,什麼“裝”都上來了。

競賽是一條不容易的路,但也不見得不能試試,普通孩子打數學競賽不行,物理化學生物憑啥不能試試?

你是學競賽那塊料嗎?不試試怎麼知道

為什麼應該鼓勵孩子打競賽?

你沒看錯,不管你孩子天然牛不牛,不管你孩子普通不普通,為什麼應該鼓勵他試一試?

因為打競賽這件事兒跟優秀這件事兒太相似了——人們常說優秀是一種習慣,其實沒有人會因為習慣優秀而優秀,人們都是習慣高標準,習慣嚴要求,習慣了堅持努力,習慣了不得過且過然後才優秀的。

你是學競賽那塊料嗎?不試試怎麼知道

打競賽就必須要這些素質,打成了你自然試過優秀的滋味,體驗過優秀的方式,打不成,你也知道你問題在哪。

小學鼓勵他競賽,是為了好的基本功,讓孩子清楚踏實做事兒不能一開始就想起飛;

中學鼓勵他競賽,是為了讓他明白不是所有問題都可以有人幫他解答,有些問題必須自己努力,有些解答甚至找個老師都困難,但未來人生的很多問題就是如此啊!

你是學競賽那塊料嗎?不試試怎麼知道

打競賽誰都希望成功,但過程和意義有時候比結果更關鍵。

小石頭也問過當年的同學,不管成功還是失敗的,那些當年的苦悶其實都是現在的財富,人生的見識,有多少是從享受中得到的呢?

別總覺得自己孩子笨,別總覺得自己孩子什麼都不行,小傢伙需要的是老傢伙們的信任和陪伴,不需要你有意無意的給人家制造天花板。

你是學競賽那塊料嗎?不試試怎麼知道

更何況,我們這些活得更久的成年人,這一生,拼盡全力過幾次呢?

那些拼競賽的普通人,更值得我們尊敬,“榮耀”已經有一塊金牌了,就把掌聲留給“汗水”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