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怎樣引導兒子時間管理和規劃

我怎樣引導兒子時間管理和規劃

兒子小澤今年8歲,三年級學生。我曾經也是一位為了孩子學習特別焦慮,脾氣急躁的媽媽,動不動就會突然對著孩子大聲吼叫那種。一年前開始跟著匯愛家學習,它的理念就深深觸動了我,自今年3月份開始,不僅我自己轉變很大,也因為我的轉變使得孩子進步更是讓我萬分欣喜。我發自內心的想和大家一起來見證兒子的成長和分享我的這份喜悅之情。

以前的我和很多媽媽一樣,都希望孩子放學回來就趕快寫作業,快點完成就好像了了一樁心事一樣。可是他放學一回來就把書包放地上一扔,鞋子一脫,就想看電視玩IPAD,不寫作業,於是我每次一進門就是特別生氣,指著書包說“你看,每次放學回來都是這樣子!書包為什麼不能拿到房間裡呢?洗個手快點去寫作業”。

小澤屬於比較聽話類型的孩子,於是他就很不開心的耷拉著腦袋、提起書包進了房間,磨磨蹭蹭一會出去喝點水,一會吃點東西,4點半回到家,也是起碼磨蹭到差不多5:30才開始寫作業。而且我會給他安排好“你應該先做語文,再做數學哦”;家裡也不需要我煮飯,為了就是我自己能安安心心地陪在他的身邊看他寫作業,字寫得不好,我就會馬上指正,“你看這個字寫得,橫不像橫,豎不像豎,還超出格子了,我已經說過無數遍了,要把字寫在格子裡面不大不小,左右差不多······”

很多類似這樣子的情形是經常有發生,我自己非常生氣,動怒時就會大聲呵斥,每天晚上的作業也是要弄到差不多10點鐘,算是早的了。我也會像很多媽媽說的一樣,罵完孩子了自己心裡又很難受,心疼他每天弄到這麼晚,而又無法控制當時的情緒。突然有一天我開始意識到他遇到什麼事情也喜歡大聲吼叫和突然發脾氣,連對奶奶,父母,和其他小朋友也是這樣子,而且他還說“我就是學你的啊!”我猛然驚醒,開始意識到我自己的問題了。

於是我毅然決定走進匯愛家學習,我深刻意識到“改變自己”才是根本啊!

伴隨著我在《家長力》的學習成長,我運用在課程中學到的部分內容開始一步步制定計劃,和孩子做好了約定:

一、給他玩兒的時間:

就是每天下午放學回來就可以玩,玩玩具,看電腦和玩IPAD 都可以,我們懂很多道理,但是卻不知道這個道理的緣由而且在生活裡面我們應該怎樣讓這些道理付諸實踐,比如孩子愛玩那是天性,很多時候我們卻是在限制孩子玩,在《家長力》課程第一模塊中老師說到“運動能夠有效抑制多巴胺的活性分泌”,而多巴胺的分泌旺盛就是上癮症的根源,所以孩子在學校上了一天課回來後,肯定是特別想玩的,而運動釋放是會幫助他更加專注去寫作業的。

另外他也和其他很多孩子一樣喜歡玩IPAD,這也是我之前特別焦慮的地方,在學習了老師的這篇文章後,我開始懂了其實萬物發展必定是和社會環境發展密不可分的,想想現在那麼多網絡高手以及遊戲開發者不同樣都是從喜歡玩遊戲開始的嗎?越禁止越渴望,越自由越自律。

二、約定邊界:

我開始和他約定,制定時間方案,5點開始寫作業,要儘量在晚上9點之前完成。於是到了5點鐘我就提醒他“時間到了,開始做自己的事情了”。而且儘量寫作業做完一科再玩,中間休息5分鐘左右是沒問題的,而不是寫幾題就去玩。這樣就會更加專注和提高效率。而孩子不是機器人,他是大自然的生命體,而生命體一定是會有變化的,一定不會是你叫他馬上他就會去做的,而且這種時間約定也是要反覆提醒的。

三、轉移我的關注點:

自我的心態調整特別重要,我開始問我自己內心,我對孩子的期待到底是什麼呢?其實做父母的初衷都是希望孩子快樂健康成長。而我現在做的這些恰恰是讓我孩子不快樂,感覺到壓力,字寫得工不工整真的有那麼重要嗎?對他的要求是又快又好是不是太過於完美了,以至於我們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我反而要求一個8歲的孩子做到呢。我更應該關注的是他的意識和思維能力方面的, 於是在他寫作業的過程中我不再指指點點,我開始不關注他的字是否寫得工整,前提是要認得出來寫得是什麼就可以了,以及能把作業在約定好的時間內完成。

四、教他時間管理:

放學接他的路上亦是我們倆交流的時刻,我會問他今天在學校發生的開心的事情,以及知道今天有哪些作業嗎等等,然後每一樣作業需要多長時間完成嗎?他開始肯定都是不知道的,我就教他先自己大概預估一個時間,比如語文預習,他開始預估2個小時,我說好的,沒問題,你開始寫的時間你就自己看下時間,是什麼時候開始的。(在這期間我不去催促他,不去責罵他,不對他寫得東西指指點點等,只是偶爾提醒他一下要專注寫)寫完了以後我就和他一起來看下最終用了多少時間。如果用了超過2個小時,就鼓勵他說“不錯了,和預估的差不多,只是多了15分鐘,下次我們怎樣能用更少時間”;如果他用了不要2個小時,我就表揚他“真棒,實際用的時間比預估的還少呢”;慢慢他就有了更多的時間概念,多指導幾次,他就開始知道自己做哪個作業需要多長時間了,然後總共大概需要多長時間了。

五、給自由同時培養自我管理能力:

我開始不讓自己干涉他自己的作業和時間安排,我告訴他“你可以自己安排你想先寫哪個作業,後寫哪個,因為作業是你自己的,你有權利去自己安排”。給到他自己足夠的空間和自由。

六、培養他的學習能力:

孩子不想寫作業其實不外乎兩個原因“動力和能力”,上面很多點都是出於動力方面的支持,而對於能力方面我也有相應的策略,就是我細心觀察,發現原因,然後和他核准並採取策略去支持他,比如有一段時間他每次都把數學作業放到最後面去做,而且還拖拖拉拉不想做,我並沒有去斥責他,就問他“你為什麼不想做數學作業呢”他說“我不喜歡做計算,太難了”,我問他“你希望媽媽怎麼支持你呢?”他回答“這個題目不會做,你教我”,於是我看了那個題目確實是剛好學到進位加減法計算,我就問他“你開始一步一步怎麼想的,告訴媽媽”,原來我發現他是進位不太會,於是我再把我的思考一步一步和他講解了一遍,然後再讓他按照這個思維模式去做另外的題目,他就開始有信心了。當天晚上我還特意留言給了數學老師講了這個問題,希望他能夠再和兒子講講這個進位方法,老師回覆我說“謝謝你給到的反饋,這個進位是有點不容易理解,班上很多孩子都掌握不好,我明天再花一堂課講解一次”。第二天晚上,我再次問他這個點,他說都會了,我馬上表揚他“兒子真棒,有不明白的告訴媽媽,媽媽一教你就會了,難是難在不理解,對嗎?”

七、培養他自我規劃能力:

學校也有讓孩子們自己登記作業,但是他有時候登記有時候不登記,於是我自己準備了一個小小的登記表,讓他用每天要做的作業以及自己想做的事情集中登記下來,然後把完成的就劃掉,這樣他就會非常清晰看到自己完成了多少還有多少作業沒完成,就自己心中有數了。我也不會去催促他了,只是會偶爾提醒他類似這樣“小澤,現在8點了哦,看下自己小本子上的事情完成的怎樣了?”他就會回答“我知道了,我還有什麼沒做”,我的回答就是“哦,好的,很不錯,自己清楚知道自己的進展哦。”

八、高效陪伴:

晚上有多餘的時間我每天至少安排半個小時以上的高效陪伴時間,陪孩子做他喜歡做的事情,比如下棋,玩賣東西遊戲,讀書給他聽,陪他出去騎自行車,甚至陪他喜歡看的動漫片柯南,棋魂等等,在陪伴的這個時間我會把手機放到眼睛看不到的地方(否則特別容易被幹擾),全心全意的去陪伴他。這個專屬陪伴也是促使他想盡快完成作業的其中一個動力。

九、培養自信心:

自信心是孩子動力的其中一個很重要的方面。每次考試成績出來,不論80,還是90,還是100,我們都是這麼和他說的“兒子考的不錯!” , 孩子其實在學校裡都會自己和同學比較,包括老師也會告訴他們全班有幾個100分,幾個95分以上,幾個90分以下,所有他自己是心理非常清楚知道自己考的怎麼樣的,這時候他自己就會有點不開心地說“可是我覺得我考的不好,才95 分呢?”我說“兒子,你考多少分真的不重要,媽媽不會在乎這個分數,關鍵是看看下次怎樣可以進步,你需要媽媽的幫助的,隨時告訴我” ,他馬上就放鬆了“媽媽,我知道了,我去玩了”,然後就開心的跑走了。我覺得每個孩子都是有自省能力的,關鍵是我們父母給到他怎樣的語言和行動去支持幫助他自省,而不是在拆毀。

十、支持做喜歡的事情:

我從沒讓他去參加課外補習班,我覺得補習也要補對,關鍵是我非常清楚補習的目的是什麼,需要怎麼補,我覺得在補習班老師很難可以做到一對一這樣對孩子,也更不可能知道怎麼去啟發和引導我的孩子,而我想要的不是完成作業就萬事大吉,更多的是我現在很清楚我教育孩子的目標和方向。對於他喜歡的興趣班,例如圍棋,擊劍,畫畫,我都支持他去學習,孩子的成長一定是通過啟動他的天賦,運用他擅長和可以做到的方面,來帶動他的不足的地方。這樣就能夠充分讓他去體驗他喜歡的東西,體驗除了學習課本知識以外的東西。

這些都只是其中的部分案例,通過半年的學習,我清楚了自己孩子教育的方向和目標,有了系統化的知識,學到了全新的思維模式,和策略工具,不僅僅是理論上的,而且是行之有效的工具。我的自我成長和改變就是給兒子最大的支持,關鍵的是,當孩子有了自主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完成作業效率和學習成績自然有所提高和成長。

我已經不再焦慮他的學習和作業問題,三年級的作業比二年級更多,而且每天面對群裡其他家長得抱怨,我現在特別舒心,希望我的案例能夠對更多的家長朋友們有幫助;我相信隨著他越來越長大,他的自主能力會越來越強,我會越來越輕鬆。“學無止境”真的是真理!教育真的不是經驗,而是科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